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天津市推行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调查与思考(上)_集体合同论文

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天津市推行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调查与思考(上)_集体合同论文

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天津市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调查与思考(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市论文,困境论文,平等论文,集体合同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当全国工会上下努力寻求如何打开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时期,传来了天津市不到一年时间使这项工作走出“困境”、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听后为之一振:

全市今年1至11月份就有6090家企业建立了这一制度,相当于前4年总和的两倍多,是去年全年建制数的13.7倍,尤其是全市18个区县所辖的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建制率已分别达到91.3 %、 99.7%和98.6%,覆盖职工的比例高达98.2%,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建制工作在天津已进入扫尾阶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现这一成果的思路是什么?招法有哪些?值得人们借鉴的经验在哪里?

日前,我们带着这些课题在天津进行了调查寻访。

遇阻不前

天津市同全国一样,1995年各级工会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契机和突破口,开始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不到三年时间,全市就有3000多家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建立了这项制度。

进入1998年,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国有企业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旧体制长期积聚的深层次矛盾显现得越来越集中,劳动关系发生了更加急剧、深刻的变化,使天津市在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协商难、签订难、履约难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跟不上”:

一是企业改制重组和下岗分流的力度加大,使相当一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的身份、待遇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益关系的主体增多,由此引发的劳动关系矛盾日益突出。作为调整企业劳动关系主要手段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工作跟不上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

二是外商投资、私营和乡镇等新建企业迅猛发展,全市每年以数千家的速度递增,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建制速度跟不上新建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企业经营状况瞬息万变,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内容跟不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营状况的变化。一些企业的集体合同往往签订时间不长,企业经营形势急转直下,生产严重开工不足,大批职工放假回家,工资和各项待遇不能如约兑现,集体合同成了一纸空文。

“三个跟不上”,致使这项工作在新建企业、困难企业、小企业和改制变化急剧的企业难以推行。

就是在已经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签约、轻协商,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问题。

1998年,全市集体合同签订率增幅比1997年下降了84%,进入了遇阻不前、举步维艰的境地。

深刻反思

在这种遇阻不前的困境面前,天津市总工会冷静对待,没有被问题的表象所困惑。

去年四季度,市总工会从调查研究入手,对全市劳动关系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现状进行了两轮大规模的集中调研活动。

经过深刻反思,市总常委会认为,当前在推行这项工作中客观上的种种“跟不上”,反映出我们工会自身主观上的“不适应”,其主要症结有四个方面:

一是求全、求高,求规范。对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一味片面强调按《劳动法》规定统一范本、统一内容、统一模式、统一要求,甚至把工会日常业务活动的一些内容也强塞进合同中,严重脱离了企业的实际。

二是自我限制、自我欣赏。在工会内部自我圈定了所谓“生产经营正常”、“符合签订条件”的“应签”框框,忽视了越是困难企业越要建立这一制度的要害,自己捆着了自己手脚,致使这项工作始终局限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圈子内裹足不前。

三是观念滞后,心有余悸。把依法调整劳动关系、依法维护职工权益与旗帜鲜明支持改革对立起来,在日益突出的劳动关系矛盾面前,手足无措,怨天尤人,担心影响改革调整,影响投资环境。

四是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滞后,造成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在没有组织依托的条件下单兵独进,代表劳动者协商签约的形式主体缺位,使这项工作难以向新建企业领域拓展。

调整思路

市总常委会在深入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无论何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必须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根据企业实际,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灵活的“两个坚持、两个灵活”的指导思想,重新调整和进一步明确了“五个必须”的工作思路:

——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必须立足于“三个最大限度”。要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从工会组建到集体合同签订,一律取消过去“应建”、“应建”的规定,立足所有企业,面向全体员工。

——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必须坚持一手抓认识一手抓实践。既要统一各方面的认识,更要通过强制入围的工作成效促进认识的深化。

——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职工最关注的“热点”作为重点。内容上,依据企业实际抓要害,不强求完整;形式上,强调为实效服务,不拘泥一种方式,“哪条路通走哪条”。

——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必须坚持越是困难的企业越要实行。

——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必须重视发挥上级工会的参与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全会上下突出和履行维护职能的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着力把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和小企业工会联合会建立起来,以此通过这一级工会去抓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签订,以覆盖新建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工作思路的调整,为实现天津市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标签:;  ;  ;  

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天津市推行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调查与思考(上)_集体合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