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政策实践看,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新政策制定工作,往往会涉及体育服务产业。第三产业政策、服务业政策、体育政策、文化产业政策、旅游产业政策,以及与之相关的财政、税收、融资、水电等政策都可能涉及体育服务产业。由此也可以看出发现体育服务产业问题,在相关政策中调整体育服务产业发展路线和发展方案是可行的。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根本任务是解决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体育服务产业自身结构发展不平衡、与体育产业发展不协调、体育服务产业附加值低等。尽管目前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对之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对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过程也也是在我国各类体育服务产业政策中落实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对策的过程。

       1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1.1 体育服务产业结构不合理

       2008年,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增加值所占整个体育产业的比重只有17.70%,2007年的比例是16.73%;根据2012年相关统计和测算数据看,虽然比2008年有所改观,但是比重依然较低,所占比例仍不超过20%。而美国仅大众健身休闲业就占本国体育产业的32%、体育观赏业占25%;2008年英国体育服务产业达到61.5%,包括体育参与、体育博彩、体育观赏、体育旅游等。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的产值已达到甚至超过体育产业总值的50%到60%,均超过了体育用品业。而我国体育产业的主要成分还是体育用品业,体育服务业的成分偏少,体育服务业产值相对偏低。

       从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结构看,我国体育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彩票活动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方面,我国的体育中介活动、体育培训活动和体育场馆管理活动都比较少。体育中介活动是体现职业体育、体育广告、体育传媒等众多体育服务产业形态发展水平的产业,而我国体育中介活动增加值比例只有1.20%。预计到2013年底,中介活动的增加值比例也不会超过3%。我国体育彩票活动产生的产值虽然较多,但是其与其他各种体育产业的关联性非常小,尽管与体育比赛的竞猜有关系,但是竞猜的对象是国外比赛,推动的是国外体育赛事的发展,而不是推动中国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

       1.2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附加值低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的附加值非常低,2007年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就业人口的人均创造增加值只有4.13万元,2006年只有3.58万元。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最初以补充体育发展资金不足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为主要目的;逐渐过渡到把体育服务产业作为满足我国不同体育消费群体的需求、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目前虽然逐渐将其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来重点发展,也享受到了一些服务业的优惠政策,但体育服务产业的整体附加值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整体上还处于低水平、低利润的状况,特别是我国职业体育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其产生的商业附加值非常有限,一些大型体育赛事甚至还会出现亏损现象。

       1.3 我国居民体育服务产业总体消费水平低

       体育服务产业的消费是促进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是我国居民体育服务产业消费能力很低。我国总体分配率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民消费能力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分配率普遍都在54%和65%之间,如日本1999年分配率为54.18%,美国2000为58.31%,德国2000年为53.84%,英国2000年为55.27%。而我全国平均在12%和16%之间,如果再加上工资额30%的福利,则在15%和20%之间。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2456美元。但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随着物价、房价和教育支出的增加,持续加大体育服务消费的任务比较艰巨。

       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0.13%降到了37.9%。2002年至2009年7年间,下降幅度开始减少,2008年为37.11%,基本维持在37%左右。美国自1980年以来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平均为24.12%。进入2010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9.76%,2011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为36.3%和40.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能够在体育文化娱乐上的消费群体的增长会因此受到一定限制。从我国居民整体体育消费看,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比较低、闲暇时间少、消费能力低、体育消费需求不稳定。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服务消费的需求趋于增加。但同时也体现出体育消费的不平衡性,以休闲娱乐为主的高档体育消费与以健身为主的中低档体育消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同时也存在高端消费群体的体育消费产品缺乏的现象。

       1.4 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两类服务业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均具有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的功能。但是现实中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它们具有很大差距。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每年的增加值和就业人口都远远大于体育服务产业。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8400亿元,“十二五”期间将形成10家具重大影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的目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结构升级、集约化发展、规模效应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有不少省市还把文化产业或旅游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发展。而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的集约化才刚刚起步,在经营模式和规模效应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1.5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组织化水平低

       从2008年的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活动、体育培训已形成社会兴办、多元投资的格局。但依然有很多优质体育资源控制在体育部门,如体育场馆资源和高水平运动员资源。一些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项目协会等准行政单位分割和垄断体育项目市场的现象普遍存在,依然存在社会力量进入项目市场的隐形壁垒。一些可以由服务外包来实现的体育公共服务依然通过体育事业单位的形式来运作,社会力量缺乏参与经营体育服务产业的平台和渠道。我国整个体育服务产业组织水平仍处在较低的水平,职业联赛的经营权和开发权不独立,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依然没有充分体现。目前我国体育服务业企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各类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资产总量偏低,以分散经营为主,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1.6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自身融合性低

       体育服务产业所涉及的健身休闲、体育赛事、体育彩票、体育中介、体育培训等产业类型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产业类型应该相互合作、互相渗透共同发展。但是在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的实际发展中,这些产业类型却相对独立,互相影响的程度甚小,尤其是体育彩票业几乎与体育本体产业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联系。体育服务产业自身融合性低也是导致我国体育赛事产业低迷、健身会所经营困难、体育彩票单调的原因之一。

       2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对策探讨

       从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存在的若干问题可以看出,体育服务产业对政策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体育服务产业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策需求。从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的出台、2011年《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可以看出,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政策内容针对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做了较为实时的调整,也是适应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需求的体现。但是由于有限理性行为的存在和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内容决策机制的限制,依然有不尽完善之处。加上我国每个地区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环境的不同和每个地区政策执行资源的不同,地方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内容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2.1 调整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扶持力度

       在我国综合性体育产业政策中,应确立体育服务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内容。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主要是体育服务产业与体育用品业之间的不平衡,体育服务产业没有有效带动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在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文件中,特别是地方政策文件中,对体育服务业的扶持并没有体现出比体育用品业更重要。比如在江苏省的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中,一半以上的受资助企业是体育用品业。在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的扶持方面,体育服务产业应该高于体育用品业。应该对一些核心体育服务产业,如健身休闲业、体育场馆的充分开放加大扶持力度。

       2.2 适当刺激高档体育服务产业

       为金领阶层提供高附加值的体育服务产品,应该是增加体育服务产业产值和吸纳就业的有效手段。虽然我国总体消费不高,但是我国奢侈品消费却非常可观,将奢侈性体育消费群体引入到对健康、健身、娱乐和享受为一体的高端消费,不仅可以创造可观的增加值,还可以激活经济发展和带动大量就业。目前我国已经给予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集聚区、体育休闲基地等诸多优惠政策,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议这些政策涉及体育创意产业领域,以满足体育奢侈性消费需求。

       东部很多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应该在这些地区引导和鼓励高收入群体的体育消费,通过市场手段设置以休闲和娱乐为主的高档消费形式,以提高体育服务产业的市场价值。在高档体育服务产业方面,比如可以给予高档健身会所融资政策,高尔夫球的规制政策等一些实际需求的政策内容。

       2.3 与公共体育服务协调发展

       公共体育服务不仅是满足我国更广泛的体育服务产品需求的途径,还能培养体育消费习惯和更好体育消费潜力的基础。应该将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政策作为发展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政策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欠发达地区民营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力量薄弱,政府可以通过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人们的体育消费需求,政府也可以通过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开展体育服务产业经营活动。如可以针对我国中、低收入人群以政府购买的形式提供免费或优惠的体育公共服务,同时给予经营者各项优惠政策。再次,公共体育服务也可以借助社会和市场实现,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来实现更专业和更科学的公共体育服务。

       2.4 加深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明确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服务产业类型在各种政策文件中落实。体育服务产业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机遇。但是目前我国虽然在文化产业政策和旅游产业政策中已经有一些体育服务产业的涉及,但是涉及的程度非常小,各地区之间差异大,需要进一步扩大体育服务产业的范围、进一步加深融合程度。在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和体育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必须通过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充分融合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以满足人们健身休闲的需求。体育服务产业专门政策内容的设定也应该借鉴文化产业政策和旅游产业政策的经验,力争能够享受到若干优惠政策。

       2.5 加强体育服务产业内部产业类型政策的融合

       在我国目前现有的政策文件中,纷纷强调体育服务产业的重要性,也频频指出发展每一类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把体育服务产业内部产业类型融合的政策规定,对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比如职业体育机构要担当培养青少年后备力量的任务、体育赛事适当发展竞猜型彩票、健身休闲业开展商业性娱乐体育竞赛、商业赛事机构发展组织民间体育活动等都是目前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繁荣发展的良好方案。应该在以后的政策调整中给予重视。

       2.6 调整政府在体育服务产业经营中的角色

       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的组织化水平和社会化水平都比较低,归根结底,在我国现有的不少政策文件中都赋予了政府干预体育服务产业经营的权力。在当前政府应该扶植和支持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政府需要继续从参与者向监督者转变,应该通过调整政府角色减少民营企业经营优质体育服务产业资源的阴影壁垒,保护民营企业经营体育服务产业的权利。

标签:;  ;  ;  ;  ;  ;  ;  ;  ;  

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