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的机遇与对策_科技论文

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的机遇与对策_科技论文

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机遇与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团论文,发展机遇论文,期刊论文,策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09-2-16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界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记载科学发现,展现科学发展历程、学术进步繁荣,开展学术争鸣和讨论、传承科学技术文化的平台和窗口,是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学科发展、学术繁荣、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等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基于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跨文化组织机制的学术团体,是学术共同体中具有横向组织优势、非功利性的学术组织,在兴办科技期刊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面临集群化、数字化、细分化等新的态势,我国期刊界的体制变革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把握我国学术团体期刊发展的机遇,制定和实施其新的发展策略,对于做大做强我国学术团体期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纵览科技期刊历史把握规律

世界科技期刊已经走过343年的恢宏的历史,积累非常丰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凸现出非常明显的规律性。这对我国目前学术团体期刊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充分认知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的历史,把握其规律。

1.1 现代科技期刊的源流

周汝忠在1992年认为,科技期刊发展经历四个历史时期[1]。而目前科技期刊发展已经进入数字化发展期,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科技期刊发展实际经历了五个重要发展期。

第一,创建发展期(1665-1778年)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近代科学发展。在17世纪,一些对自然科学的好奇者在各种非正式聚会中相聚,促成以学术交流为基本宗旨的英国皇家学会等科学团体的建立。1665年3月6日英国皇家学会在伦敦创办《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哲学汇刊》),目前是世界上创刊最早,寿命最长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期刊。这之前,1665年1月5日创刊的《学者杂志》,但这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机制。1730年全世界有330多种科技期刊。

第二,专业发展期(1778-1830年)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产业革命的兴起与科学的不断分化。随着科技期刊按行业或学科分类的分化,以及同行评议机制的引入,科技期刊内容日益详尽,可以验证和借鉴,成为科学家报道或了解新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家评说科学发现优先权的手段。这个阶段,即1815年8月5日(清嘉庆二十七年七月初一)世界上最早的中文科技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等创刊于马六甲。到1830年,全世界科技期刊数量约为800种。

第三,检索发展期(1830-1930年)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叶,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兴起、垄断资产阶级产生,促进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现,以及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科学知识日益国际化,专业技术从科学中的分离,各种工程和技术学会大量涌现,使科技期刊种类大量增加。科技期刊数量的急剧增加,要通过大量的科技期刊来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变得越来越困难,随之在1830年世界上最早的二次文献的专业文摘杂志《药学总览》(后改为《化学总览》)在由柏林科学院国创刊。到1921年全世界科技期刊增加到24028种。

第四,规范发展期(1930-1995年)

20世纪初叶至20世纪末,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由欧洲向美国转移、现代科学知识急剧膨胀。随着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美国逐步成为科技期刊的强国;同时国际标准化的开展,文献计量方法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广泛运用,促使科技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0世纪以来,科技期刊以每50年增加6倍的速度发展,1960年全世界科技期刊为59961种。

第五,数字化发展期(1995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迅速普及,学术研究和科学交流方式的改变,彻底改变了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科技期刊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电子期刊的出现,以及基于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期刊市场细分,大大改变传统印本期刊的检索和利用模式,可在线获取的网络资源正在逐步取代印本文献,研究人员对于数字化期刊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据美国Bowker公司出版的《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报道,1995年全世界有147000种期刊,每年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高达500多万篇[2]。

与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的343年相比,我国科技期刊起步要晚一个半世纪。世界第一本期刊创立于1665年,而我国第一本科技期刊于1815年创办,起步相距150年;世界科技期刊的大发展时期开始于1830年前后,而我国科技期刊的大发展起步于1980年前后,也与世界相距150年。

1.2 科技社团在科技期刊中的办刊地位

科技期刊起源于早期的学术交流,即在自然科学界,早期的学术交流是基于科学沙龙、假日聚餐会、周末茶话会、学术车间、业余闲聊等非正式交流形式,又称为无形学院。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3月6日在伦敦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本学术期刊《哲学汇刊》,旨在汇集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书信。当时,英国皇家学会秘书亨利·奥尔登伯格(Henry Oldenburg)要求科学家将自己成果(口头交流、通信等的内容)以书面通报形式寄到学会,并记录收稿日期,以作为其发现优先权的依据。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机制应该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率先建立的。

目前,从世界科技期刊主办机构分布看,根据2002年美国Bowker公司出版的《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光盘对世界14 901种学术期刊的统计分析,出版机构数目以科技社团为最多,占43.2%;其次是商业出版公司,占32.5%;大学与科研机构为24.5%[3]。在中国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分布中,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和科技社团等占80%。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科技期刊约5300种,中国科协系统及其各级学会主办2195种(其中,全国学会主办924种,地方科协和学会主办1271种),占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41.4%,与上述统计的世界科技社团所占的份额很接近。可见,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我国,学术社团在科技期刊办刊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3 现代科技期刊的基本属性

从历史和现实发展的角度看,现代科技期刊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第一,记载性

科技期刊所登载的论文经过同行评议,为科学发现优先权的赋予提供依据。

第二,交流性

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载体和平台。

第三,国际性

科技期刊基于学术无国界的规则,具有学术语境的共通性,具有跨国界的和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属性。

第四,小众化

科技期刊属于专业性期刊,其作者和读者一般都是小众群体,即作者、审者、编者、读者是四位一体,其作者、读者的范围相对固定,其发行量一般不大。

第五,民族性

学术无国界,但学者有国别,科技期刊刊载的研究成果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学术共同体对科学技术的贡献,是学术话语权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第六,商品性

科技期刊在本质上属于商品,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和信息商品。

对作者而言,科技期刊发表论文就意味着为作者提供了科学发现优先权赋予的佐证。与技术发明通过申报专利、获得法律保护不同,科学家是通过在科技期刊发表论文,取得同行认可,从而使作者的科学发现优先权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科技期刊不仅是现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之一,而且是学术共同体的一种荣誉机制,在科技期刊发表论文在同行间传播,就能建立学术声誉,吸引人们对其研究的认知、利用与合作。并使作者的研究成果被永久保存下来,成为不朽的记载。

对读者来说,科技期刊就如《纽约时报杂志》总编辑杰拉尔德.马佐拉蒂所说的那样,被视为“一面镜子”和“一扇窗户”。读者看重的是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和声望,举起科技期刊这面“镜子”,能够帮助读者直接反射自己的科技生活世界;打开科技期刊这扇“窗户”,可以帮助读者看到外面的科技世界。伟大的科技期刊就是要同时扮演好“镜子”和“窗户”两种角色。

对国家来说,科技期刊是学术繁荣、人才辈出、科技强盛、国家兴旺的标志。科技期刊的发展伴随着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而转移,随着国家强盛而发展。近代早期英国、法国、荷兰、德国科技期刊出版业的领先发展,成为这些国家崛起的标志之一。美国成为后起的科技期刊出版大国,目前在世界最具影响的100种杂志中,美国占57种,并在前10位中占有8种。目前,美国和英国占全世界科技期刊的39.75%。

1.4 我国科技期刊的基本特点

我国科技期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不是现代科技的起源地,因为现代科学起源于欧洲。

第二,我国不是世界的科技中心,而美国是目前世界的科技中心。

第三,我国是非英语国家,而目前顶级科技期刊基本被英语语种的科技期刊所垄断。

第四,我国科技期刊历史都非常年轻,1970年以前创刊的不足10%,80%的科技期刊的刊龄不足30岁。

第五,我国办刊受非学术性评价主导,官本位和功利性的职称、学位、评奖制度等深深影响着科技期刊的走向。

这些现实既是我国科技期刊的特色,也是我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填平这些“鸿沟”,将是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

2 审视科技期刊现状迎接挑战

现代科技期刊发展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其发展呈现许多传统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和商业运营所显著区别的新理念、新方式、新模式。而我国科技期刊近30年来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世界科技期刊发展潮流和态势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2.1 世界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

目前,世界科技期刊呈现出以科技发展和学科细分为基本依据、数字化为基本手段、集群化运营为基本形式的国际化竞争发展态势。这既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

2.1.1 科技期刊经营的集群化

世界上著名的出版集团Elsevier、Springer、Taylor & Francis Information、Blackwell和Wiley等,都同时拥有数百种到几千种优势科技期刊,集群化经营是目前世界科技期刊强势发展的常态。以德国Springer出版社为例,他们并不具体去编辑或主办出版许多期刊,但在线出版方面,他们利用好的创意和技术平台,集中世界上最好的论文、最高水平的期刊(3000种)、最新的获取信息理念和方式,赢得市场(市场人员达到300多人、分布全球),同时靠品牌赢得市场(3万户)。

2.1.2 科技期刊手段的数字化

从1996年开始,像Elsevier、Wiley、Springer等大型学术期刊出版机构,每年都要投入上百万美元不断完善其在线出版平台(数字化出版平台)、与客户交互的平台背后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果使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ISI Web of Knowlege等期刊信息服务平台集成越来越多的期刊信息(主要靠收购新刊)、彰显越来越好的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群(主要是集团采购)。目前基于数字化科技期刊商务的在线出版平台,以信息套餐、捆绑销售、大宗交易、大额订单等交易统领科技期刊信息流动的主流,也促使在线获取正在成为研究人员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研究人员对在线出版平台的高度依赖,引领着在线出版逐步取代印本文献。基于数字化的科技期刊出版形态正在向在线期刊、开放存取期刊、电子邮件期刊、网络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方向发展,呈现出日益强劲的科技期刊网络化趋势。我国科技期刊作者选择投稿期刊的因素中,优先考虑的是数据库收录情况,其次是稿件主题,然后是影响因子和声誉质量,以及是否核心期刊等。

我国互联网科技期刊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0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超过360亿元,比2006年的200亿元增长70.15%,其中:互联网期刊和多媒体网络互动期刊收入7.6亿元,电子图书收入2亿元,数字报纸(含网络报和手机报)收入10亿元,博客收入9.75亿元,在线音乐收入1.52亿元,手机出版(含手机彩铃、手机铃声、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收入150亿元,网络游戏收入105.7亿元,互联网广告收入75.6亿元。到2008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将达到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49.13%,比2007年增长46.42%。

开放存取(OA)是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途径。实施OA的论文,与须付费阅读的论文相比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引用率。OA对科技期刊商业出版提出挑战,体现在市场规律与科学规律的冲突。因为科技期刊遵循同行评议的学人办刊(四位一体)机制、基于高水平论文的逻辑起点、追求科学发现首发权的基本动机,是学术交流的基本工具;而商业出版机构遵循信息资源的控制、利润最大化的市场机制。目前,这种控制性的商业出版模式与开放性的学术共同体目标的矛盾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协调机制,这正是科技期刊非营利性出版机制存留的前提。

2.1.3 科技期刊市场的细分化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研究越来越专业化、专门化,国际上科技期刊按照学科、专业的进一步细分趋势非常明显,如,英国《自然》杂志出版集团、美国化学会等不断有新的专业性科技期刊创刊和出版。而我国科技期刊由于刊号管理和科技期刊市场的体制分割,却出现一种另类维度的细分现象,即这是一种基于行政性评价机制、国内作者需求导向的水平和质量层次的细分。

目前,按照这种细分趋向,我国科技期刊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即:记载原创性的精品科技期刊;个性化的特色型科技期刊;发表型的网络科技期刊(正在和即将兴起);登载“作业”的功利型科技期刊。

2.2 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开始进入跃升期,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由2000年的894亿元上升支2007年的3664亿元,2008年达到3710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科技论文产出迅速增长。2006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激增,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和会议上的论文共17.2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8.4%,比2005年的15.3万篇增加12.4%,较2005年的第4位上升了两位。论文总数排在世界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和德国。

目前,国家的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开始步入快车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制定出三年期刊出版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即:第一步是企业性期刊出版改革;第二步是行业(专业)性期刊出版改革;第三步是政府部门性期刊出版改革。这将给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产生新的推动力量。

2.3 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与世界发展趋势相比,与科技期刊发展的理想状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面临不少难题。

2.3.1 部门分割和资源配置低效

由于分割性的体制安排,使我国科技期刊的资源高度分散,配置低效。如,目前中国科协898种期刊分布在27个省(市、区)的179个学会、500多个编辑部、杂志社;到2007年6月,在编从业人员每刊6.7人,其中编辑4.6人。这种格局,如同我国农村的小农户经营。

同时,我国科技期刊的管理重叠,主办庸属。如,在898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中,中国科协主管425种,占47.2%;中国科学院主管97种,占10.9%;卫生部主管68种,占7.6%;其他180多个部门或单位主管308种。

科技期刊公共服务不够作为,涉及行政审批、政策支持、法律援助和购买服务等多个环节,公共平台、行业保护,以及发展指导等都不到位。

2.3.2 办刊主体缺位和不到位

我国科技期刊法人缺位,治理乏力。如,在898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中,事业法人10.9%,企业法人5.2%,非法人杂志社为11.0%,内设编辑部72.9%。

同时,与科技期刊办刊无益的权力大量涌入,包括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主办管理、挂靠管理、承办管理、工商管理、税收管理等多方面,涉及编辑出版管理、出版权、经营权、资产权和知识产权等多环节问题,致使管理成本过高,效率低下。

2.3.3 深受评价“指挥棒”的影响

对作者,我国科技期刊受学位制度和职称评审等制度的影响;对编辑出版,我国科技期刊深受文献计量学的评价系统影响;在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评价中,长期倚重外刊和国外文献评价标准,致使我国大量优秀稿源外流。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科研论文在国际期刊界影响力上升;另一方面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下降。

受唯有、唯量的科技和人才评价导向驱使,我国发表论文需求“虚高”。据资料显示,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约4200万人,因为成果发布、职称评定、学位申请等,每年需要发表论文480万篇(这之中不少只是追求发表的唯一目的,基本不具备公开发表的水平),而我国目前现有科技期刊每年发表论文的容量不足140万篇。

受崇洋、崇外、文献计量式的评价导向驱使,高水平论文严重外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鼎盛院士在参与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8年结题评审时,对物理组21人发表论文的分布作了统计。21人的论文只有26%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而他们的代表性论文更只有12%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这21人中有3人完全不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不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代表性论文的更达11人之多。

3 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创新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崭新的发展形势,作为科技期刊办刊的重要主体,必须寻求其积极而有效的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策略。

3.1 明确学术团体办刊的社会责任

科技期刊的办刊主体不同,其基本的价值取向不同。政府办刊是作为宣传工具,主要彰显政府的意图和话语价值取向;企业办刊是作为盈利工具,遵循利润最大化规则,主要是赚取利润;科技社团办刊是为团体的宗旨服务,在政府和企业之外,满足自己特定成员和专业群体的需求。科技社团是非营利组织,它与政府办刊、企业办刊有显著的区别,科技社团主办的科技期刊必须遵循团体使命优先的原则。学术团体结社的原始动机主要是学术交流,其主办的科技期刊必须以满足科技社团原始动机为基本目的。

科技社团主办科技期刊的基本取向是促进学术交流,为学术共同体服务,进而促进学术繁荣、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人才成长,这是学术团体主办科技期刊的基本职责。当然,科技社团主办科技期刊的非营利性,并不等同于不盈利,而是盈余不能像企业的盈余那样分配,而是必须用于符合科技社团宗旨和使命的其他事业。

3.2 强化现代科技期刊的办刊理念

与传统科技期刊的运营模式相比,现代科技期刊更加突出其属性的信息性、产品的创新性、运作的集群性等。我国科技社团必须实现科技期刊基本理念的三个转变。

3.2.1 由“卖物品”向“卖信息”转变

物品与信息有很大不同。仅从流动特征来看,物品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物性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而信息流是电子商务与信息流的紧密结合,是物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结合。已经作为现代信息产品的科技期刊,必须以科技期刊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才能实现科技期刊信息的广域性(跨越国界,穿越时空)、即时性(地球变成地球村,随时随地获取)、共享性(有别于地理空间的虚拟空间或虚拟社会,形成信息共享)、互动性(人性化、方便性;直接交流,良性互动)的信息流动的时代化需求。

2008年,是我国科技期刊以信息流动为特征、翻江倒海的年头,发生几件对科技期刊信息理念具有历史转折性的大事,正在改变着我国未来科技期刊信息资源市场配置的格局。

事件一 我国科技期刊源信息采购价猛涨。2008年2月29日,中华医学会100多种期刊组成的集群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排他性地战略合作签约,签下我国科技期刊有史以来首份信息资源超巨额卖单,这迅速引燃我国科技期刊信息源价格的导火线,促使我国科技期刊源信息10倍至数十倍以上的采购信息猛涨,同时引发在线商业期刊出版机构的激烈竞争。这无疑使众多的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从中受益,但也引起一些专业人士对我国本土民族性在线商业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由于经营成本的上升,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担忧。

事件二 科技期刊外刊在线信息销售强势涨价。2008年6月,爱思唯尔在线科技期刊平台信息强势涨价,立即引起我国一批高校图书馆联合和强烈的抵制,并引发我国学术界、科技信息界对现行科技期刊信息价值的再估量,以及对外刊依赖的深刻反思。据中国青年报记载,爱思唯尔科技期刊在线平台Science Direct自2000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执行低价策略,中国地区SD科技论文的收费为46美分/篇,为世界发达国家的16.7%,而全球平均价格为2.75美元/篇。到2006年爱思唯尔SD向我国高校师生提供3000多万篇下载量,占这些高校全部外文科技论文下载量的59%,形成对其产品的高度依赖。每年我国一些高校都要花巨资购买爱思唯尔SD,如2007年北京大学为49.7万美元、吉林大学为39.9万美元、南开大学为31.2万美元,如果涨价到发达国家水平,每所高校每年将付出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这印证了中国科协原副主席胡启恒院士早期的一席话: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技成果多在国外商业性学术期刊发表,这往往使本国作者的知识产权落到国外出版商手里,使得本国公共投资产出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外出版商的私有资产。这些出版商再以高价卖给发展中国家,赚取高额利润。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研究人员却因当地图书馆经费不足而无法获取这些信息。

事件三 电子出版方面的维权促使我国在线期刊出版规范化。据法制日报记载,2008年6月,2位硕博士将万方数据公司告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8月,又有480名硕士、博士以自己的学位论文未经许可就被万方数据公司上传至网络为由,告至法院。这极大触动我国网络电子期刊出版和销售的规范运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敏感神经,无疑将大大提升了我国在线期刊出版规范化。

3.2.2 由“苦笑”向“微笑”转变

现代科技期刊遵循台湾著名IT企业家施振荣提出的创意与品牌主导的“微笑曲线”式价值分配率,即现代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链中,在前端的创新-研发-设计环节,以及后端的物流-行销-品牌环节中,其产品附加值的分配权重达到80%~90%,而在产品的生产环节获得的附加值仅为5%-15%。如,一只芭比娃娃在中国工厂的出厂价仅1美元,而在美国沃尔马的零售价为9.9美元,国外企业依靠设计与创意、品牌与销售赢得的利润远远高过中国的生产厂家[4]。目前,我国科技期刊作为商品仍然没有走出“芭比娃娃”的“苦笑曲线”的境地,即在科技期刊的研发、创意、销售、品牌等环节极其薄弱,而主要力量集中在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的生产环节,科技期刊的市场竞争力弱,获利的空间非常有限,生存发展极其艰难。我国科技期刊必须强化研发、创意、销售、品牌等环节,由“苦笑”向“微笑”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科技期刊作为服务产品应从传统工业产品的“掷石观”(站在起点上思考问题),向现代服务产品的“投鸟观”(站在终点上思考问题)转变,即从科技期刊生产者的自我出发,向科技期刊读者的用者出发。

3.2.3 由“群猫”向“大猫”转变

营销界有一个皆知的“大猫非猫”故事:山里来了一只狼,很饿。突然见到一群猫,把狼吓一跳。可狼实在太饿,就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手,结果把猫吃了。这只猫虽然拼命挣扎,但其他猫并没有给予有益的帮助。狼很得意,于是每天吃只猫。狼吃完这群猫,又四处觅食。正饿急时,看到一只大猫,狼高兴极了,以为这次可以吃饱了。狼冲上去就咬,结果这只猫不但气力大,也凶猛。把狼打倒在地,猫把狼吃掉了。狼至死不明白,这只貌似猫的东西原来不是猫而是老虎。大猫非猫,一只大老虎的力量远远胜过一群猫。

“猫虎论”可以很好地诠释现代科技期刊的营销观。

在科技期刊营销过程中,分散力量、分兵作战是目前我国许多科技期刊采取的自以为上策的营销措施。实践证明,一旦市场竞争对手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我国科技期刊是很难挡得住的。如果集合营销力量形成集群化作战,我国科技期刊也会成为一只人见人畏的老虎。我国一些本土期刊出版集群的出现,已经让一些国外科技期刊出版机构感到畏惧。如,中华医学会期刊集群虽然是初生的“虎犊”,目前拥有顶尖的医学类期刊120种,但在我国科技期刊界拥有的谈判地位、话语权、分配权越来越高。还有一批全国学会拥有大批科技期刊,如,中华预防医学会58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36种,中国物理学会24种,中国药学会22种,中国化学会20种,中国兵工学会16种,中国力学学会15种,中国计算机学会15种,亟须把这些“群猫”变成真正的“大猫”。

3.3 实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

实施精品期刊战略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基本策略。建设精品科技期刊要以“内容为王”,努力提高刊载论文质量和水平;建立完善期刊编辑出版的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即时出版;要始终坚持学人办刊,实行严格的同行评议;要加强办刊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竞争力。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自2006年启动,每年资助A类(冲击世界的期刊)5种,B类(办成国内领衔的期刊)40种。三年来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累计资助项目317项(次),累计资助资金3115万元,成为我国目前支持力度最大的科技期刊支撑项目,对推动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打造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项目期刊平均被引频次提高320次,在全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排名中,获该项目资助的有26种项目期刊保持学科排名第一,3种项目排名上升到第一,55种升入学科前三名,71种升入学科前5名。在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31种期刊中,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为19种(占61%,其中15种期刊为近两年新入选期刊)。项目期刊基金论文平均年增加31篇/种,其中来自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论文比例达到53.9%。到2008年,项目期刊论文平均审稿周期为58天,论文平均发表周期为7个月,分别较2006年缩短1.6月和1个月。

目前,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在坚持对期刊个刊资助的同时,正在加大对科技期刊数字化、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科技期刊的对外交流合作等支持力度。如,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内容应包括:编辑出版流程数字化;科技期刊网站(信息、产品、商务等);科技期刊论文OA(开放存取);网络电子期刊;科技期刊信息国际化数字平台等。目前是专业性网络电子期刊出版者进入的时机,因为原始科技期刊信息的涨价,外刊销售的强势涨价,为掌握原始期刊信息的科技社团等专业期刊出版机构进入提供带来良好机遇。学术团体科技期刊必须由卖信息(卖原料)转变为卖信息服务,实现服务增值,获得自己应有的利润空间。对此,中国科协将设立项目支持所属全国学会期刊数字化建设。

3.4 加大科技期刊的非营利政策支持

科技社团的非营利性是决定科技期刊出版非营利的基本前提。在科技期刊出版有三种基本属性,即纯公益性出版,即政府公共服务产品;纯经营性出版,即市场私人消费产品;非营利出版,即公正公平性的服务产品。

科技社团是非营利组织,其主办的学术类和技术类期刊具有评判科学发现优先权、小众化、不可或缺性等,因此具有非营利出版性质,适用于非营利出版制度结构,但目前这种非营利科技期刊出版制度缺乏明确安排。

科技期刊非营利出版的制度仍要实施市场配置资源,以提高科技期刊资源的配置效率;采取项目管理,实行科技社团期刊政府部分买单;实施科技社团期刊的国家税收优惠,提高其竞争发展能力。在国际上,收取发表费是基于科技期刊特殊机制、学术共同体基本认同的国际惯例,是在国家没有支持科技期刊经费的情况下,科技共同体对科技期刊发展采取的一种自组织机制。针对目前收取发表费中不规范的问题,建议尽快出台收取发表费的规范文件,使其合法化、规范化。

3.5 加快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体制机制,难点在体制机制。以科技期刊集群化为重点的出版体制改革将是解决这些关键和难点问题的钥匙,而集群化必须至少解决好以下关键问题,即:

第一,专家办刊

必须让专家到位,始终坚持专家办刊,坚持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机制,要始终保持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等。

第二,商家卖刊

要做好科技期刊市场,必须要让商家到位,始终坚持科技期刊的市场运营,采用积极有效的科技期刊营销模式,要由“农贸市场”的叫卖方式向“专业商店或专卖店、百货商场”+“网上购物或信息套餐”转变,发展期刊销售服务外包。

第三,集成资源

建立完善以学科为逻辑维度的期刊出版机构,实行跨主管、跨主办、跨承办、跨地域、跨层次的科技期刊出版合作或资本联合。为此,中国科协将设立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支持建设所属全国学会层面的科技期刊联盟、集群、集团,最大化地激活科技期刊集群化的内驱力,针对分散办刊问题,解决“小期刊、大市场”的有效连接;针对资源分散,解决科技期刊信息、市场、广告等资源共享;针对规模过小的问题,降低科技期刊的成本,提升科技期刊的竞争力、话语权。

第四,实现增值

集群化必须保证目前科技期刊个体的既得利益的底线,树立美好的愿景,要有明确、共同认同的宗旨;要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上有重大突破;要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在包团取暖、集团采购、捆绑销售、大额订单等方面有革命性变化。

第五,完善机制

要清理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建立完善科技期刊真正的出版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新型的集群化的资本运营模式、决策与执行的权力运行结构,建立信息对称、话语权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确立可操作性的利益分配机制。

我国科技社团期刊的出版体制和集群化,重在转换内部运营机制。在此,美国化学会(ACS)的案例很值得我们借鉴。到2005年,ACS主办和经营34本期刊,统一由学会下设的期刊出版委员会管理,按照“微笑曲线”的规律,强调科技期刊产品的创意,设立了专门的新产品设计部,主要跟踪研究本学科期刊发展的态势,制定科技期刊发展规划和计划,设计和改进学会科技期刊的产品;而在编辑出版环节,ACS的34本期刊基本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即聘请主编组成专门的职业化的编辑团队,完成相应科技期刊的组稿、审稿、编辑等工作;在科技期刊的印制、装饰、广告、销售等环节,则由ACS的编辑出版部统一完成,以便统一市场、统一品牌、统一结算。

这种高效的运行机制使ACS的科技期刊运营取得巨大成功,2005年ACS总收入达到4.4亿美元,其中电子期刊服务占65%;在国际多学科化学类期刊市场份额中,ACS占到31%,远高于Wiley(21%)、Elsevier(4.6%)和Springer(2.5%);在国际核心化学类期刊市场份额中,为33.2%,高于Elsevier(30.1%)、Springer(7.9%)等[5]。

4 结语

我国科技社团是科技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的办刊主角,面对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新形势,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科技社团一方面基于科技共同体而存在,具有学术驱使、组织网络化、非营利性等团体优势,在科技期刊中不易为权力和利益所左右,具有较高的学术公信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其对科技期刊的市场、资源、资本、营销等运作的疏远,使科技社团期刊在面临市场化(特别是国外科技期刊巨头、资本巨头)竞争中,往往由于分散、资本不足而竞争乏力。我国科技社团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网络优势,集约期刊资源,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科技期刊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

*本文系作者在2008年11月27日第三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的专题报告所改写。

标签:;  ;  

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的机遇与对策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