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幼儿游戏权论文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幼儿游戏权

张 典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幼儿园 江苏昆山 215300)

摘 要: 幼儿游戏权的落实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养成探索习惯、获得幸福体验、建构完整人格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当下幼儿游戏开展实际情况出发,阐释了幼儿游戏权的概念,并分别从教师层面和幼儿层面,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游戏权得以真正保障的意义和难度,针对幼儿游戏开展现状的问题,探讨幼儿游戏权利真正得以保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幼儿游戏权;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权利保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游戏化”着实将游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但在开展这样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是否真正尊重了幼儿,是否满足了幼儿的本质需求,或者说是否从根本上保障了幼儿游戏权,本文将进行以下探讨。[1]

一、什么是幼儿游戏权——自由、主体、主动、独立

本文将幼儿游戏权的属性归纳为自由性、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及创造性。自由性指幼儿是否开展游戏、选择何种游戏、扮演何角色、选择何材料。主体性是指幼儿才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一切的介入都应从儿童本位出发,遵循幼儿的内在动机。主动性即游戏活动的动机是幼儿自发产生的,而非外界功利性的推动。独立性体现为幼儿自主决定游戏的时间、地点、内容,自主决定游戏搭档和游戏方法。创造性表现在幼儿发挥想象力,主观能动地摆弄和组合游戏材料,灵活制定和改变游戏规则,促进个性化发展。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真游戏权的高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类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起源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他将每个发展中的个体概括出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作为人的基本需要,与生存息息相关;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更高水平的幸福感,是人类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2]

(一)教师层面

模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五大进阶板块,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游戏选择方式也反映出其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1.保证幼儿安全的游戏环境及有序的活动常规;2.组织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形式;3.归还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4.提升幼儿维护并行使游戏权的能力;5.真正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如图所示:

高潮把冯可儿送到住处,搀扶到沙发上,安顿好,就准备离开。冯可儿一下子弹跳起来,双手搂住高潮的脖子,小鸟依人一般偎在他耳边,可怜兮兮地说,她、她给、给人家生、生过小孩,你难、难道要和她奉、奉子成婚?

图1 教师为幼儿提供游戏选择的心理需要层次

由图5可知:随着后熟时间的延长,水解度吴上升趋势,山羊发酵乳的水解度缓慢增加;可能因为随着发酵乳,发酵进行,羊乳中营养物质不足,为保证自身生产需要,乳酸菌菌体内的蛋白酶将多肽讲一步水解,从而表现出水解度缓慢上升。

(二)幼儿层面

游戏从发起目的上可分为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本体性游戏是幼儿自发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的游戏。因此,本体性游戏最受幼儿欢迎也最能引起幼儿愉悦体验,可以充分发挥自由自主。游戏活动时间应是弹性、灵活的,严格执行固定的作息时间可能影响幼儿的游戏深度。因此,教师应适当放手,将本体性游戏时间尽可能延长,高层次的游戏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三、游戏开展现状:伪游戏>真游戏

留心观察当下的幼儿游戏不难发现,游戏最本质的精神常常遭到漠视,控制剥夺自主,限制取代创造,使游戏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甚至成为虚假的活动。这些貌似游戏的活动,当我们以专业的眼光去审视、判断,不难发现教师在这些游戏中“导”的痕迹还比较浓,存在着许多“伪游戏”现象。

基于以上的幼儿游戏开展现状,若想让幼儿的游戏权得以真正落实,就要使幼儿获得“心流体验”。教师要为幼儿的游戏创造真实情境,与幼儿共同解决真问题,让幼儿获得真经验,共同成长为“知、情、行”均衡发展的完整的人,从而帮助幼儿获得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体验以及驱力快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低层次的心理需要只是停留在集体管理层面以及游戏创设目标的表面。要真正保障幼儿的游戏权还依赖教师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这对教师的儿童观和游戏观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我知道,你们当初没有来得及处死哥白尼,是还没有发现他的厉害。其实他还是对你们太客气了。他说宇宙是恒星绕太阳组成的天球;我却还要将这个天球砸烂,那宇宙其实是无边无岸。他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却还是为你们留下了一个中心——太阳。我说宇宙无边无际,就根本没有任何中心可言。你们说上帝在地球上创造了人,其实别的星球上也有人存在。宇宙是无限的,上帝是管不了它的!”

四、幼儿游戏权得以保障的真需要

首先,每个区域都是依照教师的意愿,贴好区域游戏进区规则,这些进区规则的设置与张贴完全出自老师的手笔,没有任何幼儿协商制定并动手绘制的痕迹;其次,游戏材料大多是成品和半成品,少有低结构和无结构材料,游戏材料的更新也基本很少;再次,在实际游戏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关注不够,在介入与不介入游戏的模糊地带把握不准确,丧失了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最后,在游戏导入和分享等环节中,教师主导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幼儿主动参与度不高。

(一)充足的本体性游戏时间

在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幼儿同时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对其活动表现起决定作用。幼儿的游戏来源于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幼儿投入游戏的前提。在这逐层递进的需要层次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游戏权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全面并个性化的发展。

(二)自由的游戏选择氛围

为幼儿提供自主公平选择游戏的权利,教师需要加强区域游戏内部之间的交融互动。区域间的开放,不仅为幼儿表达想法提供便利,更为幼儿提供充分的选择游戏的机会。教师应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穿梭在不同游戏区,创设一个自主选择的游戏权利氛围和有意义的师幼对话环境。游戏规则由大家一起协商共同制定,不管是否有检查或展示都不影响幼儿游戏权的主导地位,让幼儿与游戏成为真正交互的共同体。

(三)高度的教师自主权与科学的幼儿游戏权观

教师不仅是幼儿游戏需要的支持者,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环境创设者,也是幼儿游戏权的维护者和促进者,在幼儿游戏权利的保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把游戏权还给儿童,教师应被赋予高度的管理实施自主权,并充实自己的游戏权理论,将幼儿游戏权利意识融入教育实践中。

风机的减震一般选用的种类为阻尼弹簧复合减震器[10-11],该类减震效果好,适合大风量的风机,因此选用该种器材作为本结构最终的减震器,实际外形如图5所示,整机装配如图6所示.

我国幼儿深层游戏权益的发展与保障面临着现实困境,幼儿游戏权得以真正保障是教育的现代化变革与推进的高层次需要,更是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的高层次需要。学前教育改革不能流于形式,完善幼儿游戏权益保障制度体系,加强舆论宣传,促进立法保护,当是我国幼儿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艳红.还孩子“真”游戏 促孩子“真”发展——“游戏精神”视域下的幼儿体验活动研究[J].学周刊,2018(34).

[2]洪秋芸.中国、新加坡幼儿园儿童游戏权研究——基于教师提供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幼儿游戏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