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张闻天经济构成思想的形成过程与理论定位_张闻天论文

新中国张闻天经济构成思想的形成过程与理论定位_张闻天论文

张闻天新中国经济构成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理论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中国论文,地位论文,过程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和新中国诞生前夕,张闻天于1948年9月撰写的《关于东北经济的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以下简称《经济构成提纲》)[①]一文,实际上论述的是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经济构成以及应该实行的基本方针。历史向前迈进了半个世纪,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但是,今天读张闻天的这篇文章,它依然熠熠生辉,耐人寻味。它决不只是一篇光辉的历史文献,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这篇提纲中的基本思想,乃是我们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分析以及以公有制为主导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方针的重要理论来源。本文主要论述张闻天关于新中国经济构成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它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至于张闻天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将在另文中专门阐述。

一、《经济构成提纲》继承了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社会经济构成理论和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思想

张闻天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经济构成提纲》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社会(特别是东北)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张闻天于1925年10月被党派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和任教,并参加共产国际东方部的工作。在苏联五年,他深入钻研过并翻译、教授过马列主义理论,还出版过多本马恩著作的中文版。1931年2月回国以后,除在党中央担任重要领导工作外,还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主编过《红旗》、《斗争》、《解放》等刊物,主持过《马恩丛书》和《列宁选集》的编译工作。张闻天的这些经历表明,在中国共产党内,他是最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素养的领导人之一。张闻天的大量论著、报告、讲话也证明,他对马克思主义重要经典著作是非常熟悉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张闻天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理论是了解的。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认为,在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以后,应该剥夺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实行公有制;对于小农则不应该用强制的办法去剥夺,“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②]。后来,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具体地探索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这里要特别提到,列宁于1918年撰写的、发表在《真理报》上的著名论文《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中提出,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在经济上既有资本主义的成分,也有社会主义的成分。“俄国现有各种社会经济结构成分”是:“(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自然经济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这里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俄国幅员如此辽阔,情况如此复杂,社会经济结构中的所有这些不同的类型都互相错综地交错在一起。”[③]列宁的上述分析,是对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经济构成现实情况的理论概括。1918年4、5月间,列宁阐述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他认为,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是集中的、有计算和监督的、社会化的,而苏维埃国家正好缺少这些。因此他说,“国家资本主义将会是我们的救星;如果我们俄国有了国家资本主义,那么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就会容易,就会有把握。”并说,“国家资本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在短期内能够在俄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那是一个胜利。”[④]1921年3月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又强调了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同未来的社会主义比较确实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小生产比较则是幸福。而在小生产占优势的俄国,要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经过资本主义这个“中间环节”。他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⑤]列宁在1918年分析俄国社会经济结构成分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所以列宁没有提到合作社经济或集体经济。到1923年1月,列宁在患重病期间,口授了《论合作制》一文,提出用合作社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⑥]1927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15次代表大会以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发展,到被斯大林称为“大转变的一年”的1929年又取得决定性进展,到1931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80%以上。

列宁的关于过渡时期经济构成的分析和合作社思想,是极其重要的,在苏联国内广为传播。正是在上述情况下,张闻天于1925年踏上苏联国土,因而对苏联社会经济构成及其变动的情况有实际的了解。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成分的分析,是张闻天写作《经济构成提纲》的直接的理论根据。

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正式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这个科学概念,分析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经济构成”问题,提到了“国营经济”、“合作经济”、“资本主义生产”等范畴。毛泽东认为:“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这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⑦]。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再次谈到“新民主主义的经济”,认为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⑧]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陕西米脂县杨家沟召集的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说:“新中国的经济构成是:(1)国营经济,这是领导的成分;(2)由个体逐步地向着集体方向发展的农业经济;(3)独立小工商业者的经济和小的、中等的私人资本经济。这些,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全部国民经济”。[⑨]综合毛泽东到1947年底以前的这些论述,他对“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的分析,提到了“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农民经济”、“独立小工商业者经济”、“小的、中等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但是,也可以看到:第一,对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究竟由哪几种经济成分组成,还未作科学归纳;第二,对各种经济成分的范畴还没有规范化;第三,“独立小工商业者”概念不清楚,似乎是指个体手工业者和个体商人,把它们与“小的、中等的资本主义经济”列在一起是不适宜的;第四,没有提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张闻天在遵义会议后,代替博古担任党中央书记,经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在党内“负总的责任”;1943年3月虽然正式离开了中央书记处,但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党的“七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因此,张闻天对毛泽东在上述报告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的思想应该是十分了解的,并吸收了这些思想。

二、《经济构成提纲》是对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科学概括

张闻天对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一贯有深入的研究。1931年张闻天从苏联回国以后,在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期间,曾就中国社会经济性质问题同托派分子任曙等人展开过论战。张闻天运用马克思《资本论》和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观点,批驳了任曙等人否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和封建关系在中国农村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坚持了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分析。1933年初,张闻天进入中央苏区,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在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中央苏区曾有过一个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当时张闻天分管政府工作,在掌握根据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起草和撰写了一些阐述根据地经济情况和经济政策的文件和文章。他于1933年4月22日撰写的、发表在中央局机关刊物《斗争》第11期上的《论苏维埃经济发展前途》,是一篇全面阐述中央苏区经济的论文。正是在这篇论文中,张闻天全面分析了当时苏区的各种经济成分,指出:“正是因为中国苏维埃政权所统治的区域,是在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区域,而且在土地革命之后,地主经济的完全消灭与广大中农贫农雇农等的分得土地,所以苏区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农民的小生产的商品经济占绝对的优势。同样的,在工业方面,小手工业的生产者占着主要的地位,私人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则比较不重要。小生产者私人的集体的合作经济,正在向前发展中间获得更为重要的意义。苏维埃国营企业,则还限制于苏维埃政府必要的军事工业、造币厂与印刷厂方面。国家资本主义的企业可以说还没有。”[⑩]在这里,张闻天提到了六种经济成分,即除已消灭的“地主经济”外,还有在苏区占优势的“农民的小生产的商品经济”、“小手工业的生产者”、容许发展和应予利用的“私人资本主义的经济”、目前虽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带有一些社会主义成分的“小生产者的集体经济”、“苏维埃的国营企业”,以及当时还没有的“国家资本主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时苏区并没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张闻天还是把它提了出来。这表明,张闻天继承了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认为这种经济成分以后将会在苏区和中国出现。这还表明,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中最早提出“国家资本主义”的范畴的,而毛泽东、刘少奇直至1948年分析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时,经陈伯达建议才使用了这个范畴。在张闻天这篇论文中:第一,提出了“苏维埃经济”概念,而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概念”;第二,分析了苏区的各种经济成分,还没有使用“经济构成”概念。张闻天在这篇论文中所作的分析,是他后来论述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思想的萌芽。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闻天到达东北,先后担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东北素来资源特产丰富,经过俄日帝国主义和伪满长期经营,经济较为发展。在当时已经解放的地区,从经济结构的多样性来说,从拥有大中型工矿企业数量来说,当首推东北。有东北日伪经营的后被国民党接收的工商企业,即汉奸资本、买办资本和官僚资本企业,而且我解放区军民自己创办的公营工商企业也为数不少,同时还有大量中小私人工商企业,至于广大农村则是一片汪洋大海的农民个体经济。此外,还有少量的苏联在华投资经营的“秋林公司”,在草原地区和边远山区的游牧经济、自然经济。这一切,是张闻天进行理论探索的现实经济基础。到1948年8、9月,东北广大地区包括哈尔滨在内的许多大城市已经解放,辽沈战役正在胜利展开,国民党军只孤立地盘踞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少数城市,东北全境解放指日可待。在这个新的形势下,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即由以农村工作为中心转移到以城市工作为中心,从以战争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摆在中共东北局领导面前的新课题。而要解决这个课题,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正确认识东北社会经济的构成并制定正确方针。张闻天在东北几年工作的实践,他对东北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使他在东北经济构成以及党的工作方针的探索上获得了重大进展。1948年7月18日,张闻天在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的各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联席会议上作报告,在第一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前途》中,首先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以及党的基本政策。他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式有以下几种:(1)国家经济,或叫公营经济;(2)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小商品经济(主要是农民经济,还包括城市小手工业经济);(5)合作经济;(6)游牧经济。[①①]同年8月3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东北城市工作会议,张闻天受委托作了总结发言,阐述了城市的地位和城市工作中的阶级路线等问题。在第三部分中,张闻天再次分析了东北的经济构成问题。随后,张闻天将上述总结发言中关于东北经济构成的分析加以补充修改,于1948年9月15日写成题为《关于东北经济的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即《经济构成提纲》原稿)[①②]的文件,经东北局通过后于9月30日报中央审查。

张闻天在这个《经济构成提纲》原稿中,接受并多次使用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概念,同时使用的还有“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国家”等概念。这个提纲一开头就提出:“东北经济基本上是由以下六种经济成分构成,这就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秋林式的社会主义经济。”所谓“秋林式的社会主义经济”,指的是苏联在我国东北经营的国家企业,亦称“秋林公司”。此外,还有少部分自然经济,因意义不大故略而未计。上述六种经济成分,如除去秋林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实际上重要的只有五种经济成分。张闻天认为:“正确认识这五种经济的性质、地位和发展趋向及其相互关系,是正确决定东北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基础。”[①③]然后,张闻天对以上诸种经济成分分别作了深入分析,指出每一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前途,以及党对它们的政策。在全国解放前夕,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作出如此专门的深入的具体的科学分析,并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文件,当首推张闻天起草的这份提纲。在张闻天起草这份提纲之前和以后,还撰写了几篇专门论述各种经济成分和党的政策的文章,其中重要的有《发展工商业的若干政策问题》(1946年11月7日)、《城市的地位和城市工作中的阶级路线》(1948年8月31日)、《关于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问题》(1948年12月22日)、《关于农村工作的三个问题》(1949年5月)和《关于东北私人资本主义的报告》(1949年7月19日)等。这些文章补充、发挥了《经济构成提纲》中许多重要思想。

三、《经济构成提纲》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理论

与张闻天起草、上报上述提纲大致同时,毛泽东、刘少奇等也正在思考和讨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经济构成和经济建设问题。1948年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政治局会议。9月8日,毛泽东作了报告,最后讲到经济问题时说:有人说我们的社会经济是“新资本主义”,这个名词不妥,因为它没有说明在我们社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国营经济、公营经济,我们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因而这些经济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村个体经济加城市私人经济在量上是大的,但不起决定作用。名字还是叫新民主主义经济好。[①④]9月13日,刘少奇在会上就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主要矛盾以及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重大问题发了言。他在阐述“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问题”时说:“经济建设问题是个新的问题,要弄清楚,这次会上已经提出来讨论了,要有系统地搞出点东西来”。接着,他依次分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1)国家经济;(2)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合作社经济;(4)私营经济。“整个国民经济,包含着自然经济、小生产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国民经济的总体就叫做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包含着上述各种成分,并以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为其领导成分。”[①⑤]在刘少奇讲话过程中,毛泽东不时插话补充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刘少奇的分析是基本肯定和赞同的,说“少奇同志的提纲分析很具体、很好”,并嘱托刘少奇对新中国经济构成的分析作进一步的思考,草拟文件提到七届二中全会上讨论。[①⑥]13日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在所作结论中讲到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指出:新民主主义中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是这样,并且是领导的因素,而总的说来是新民主主义的。我们努力发展国家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些观点是可以宣传的。[①⑦]

党中央收到张闻天写的《经济构成提纲》原稿以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嘱刘少奇修改这个提纲,并提出他的修改意见,强调指出,国营经济首先要在可能与必要限度内适应国民经济的组织性与计划性;合作社要成为普遍的社会制度,必须经过长时期的艰苦工作,一处一处地一步一步地去做;由于有了多种经济成分,有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我们必须有无产阶级的明确周密的政策、经济计划和整套的经济组织去指导国民经济建设。[①⑧]刘少奇对张闻天的提纲原稿作了精心修改,并报送毛泽东。10月26日,毛泽东致信刘少奇说:“此件修改得很好”,并指出:“在第29页上,‘决不可采取过早地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改为‘决不可以过早地采取限制现时还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经济的办法’。因为就我们的整个经济政策说来,是限制私人资本的,只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才不在限制之列。而‘有益于国计民生’,这就是一条极大的限制,即引导私人资本纳入‘国计民生’的轨道之上。要达到这一点,必须经常和企图脱出这条轨道的私人资本作斗争。而这些私人资本虽然已经纳入这条轨道,他们总是想脱出去的,所以限制的斗争将是经常不断的。”[①⑨]1948年11月6日,经过刘少奇进一步修改的《关于东北经济的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简称《经济构成提纲》修改稿),经中共中央批准,将它作为“草案”发回东北局,并发华北局有关领导同志征求意见,准备再作修改后分发全国各解放区。在《经济构成提纲》修改稿中,使用了张闻天的提纲原稿中五种经济成分的概念,保留了它的基本思想,但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分析上有所深化,增添了新的内容,文字表达经过推敲更加准确、规范化。原稿正文约7700余字,修改稿约为11800多字,增加了52%。此后,在同年10—12月,刘少奇对这个提纲“草案”再次作了若干修改,并经毛泽东又阅改过一次。后来,这个提纲没有形成正式文件。但刘少奇对这个提纲“草案”再次修改的文字(约7800字)被保留了下来。[②⑩]

张闻天《经济构成提纲》中关于五种经济成分的科学范畴和对它的性质、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分析,被党中央和毛泽东所接受并加以利用。之间只有一个小的区别,张闻天提纲中使用“小商品经济”范畴,而毛泽东则使用“个体经济”范畴。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西柏坡召开会议,讨论形势与任务,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作了具体安排,并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毛泽东在发言中说:关于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去年九月会议(即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决定,“今后对经济构成是应有一个通盘的认识。国营经济是带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经济也是带社会主义性质并向社会主义前进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那个东西基本上(是)对的,但要注意两条路线斗争。”还指出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方面,决不可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的、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另一方面,必须谨慎,不能急于求社会主义化,合作化必须发展,但不可能很快发展,大概要准备十几年的功夫,要长期地稳健地进行。如果希望搞社会主义,太快,会翻斤斗。他比喻说,中国共产党搞民主革命28年,就是铲地基;但是起房子(指搞社会主义—引者),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功夫。[②①]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刻,在中央领导机构即将迁往北平的前夕,党中央于1949年3月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的那篇著名报告中,勾画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以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成分,并阐述了党的经济政策。他明确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②②]这样,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的理论被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确认,并作为新中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1953年制定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出发点。

总的说来,张闻天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上的地位是:第一,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内探索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经济构成理论的第一位领导人。1933年4月写作的《论苏维埃经济发展前途》是进行这种探索的第一个成果。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当时苏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了“苏维埃经济”的各种经济成分,阐述了党的发展经济的政策。尽管这种探索还不够完善,还处于开始形成阶段和不成熟形态,但具有开创性意义。第二,张闻天是制定科学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理论的党的领导人之一。《关于东北经济的构成及其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是其标志。在这篇提纲中,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东北社会经济状况,全面研究了东北地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科学地规定了五种经济成分的概念,深入分析了各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前途,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系统阐述了党对这些经济成分的政策。尽管提纲讲的是东北地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但完全适用于全国,有普遍意义。从而,他撰写的这份提纲,使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理论具备了成熟的科学的形态。第三,张闻天的《经济构成提纲》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他继承和动用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又以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这一事实生动地表明,毛泽东思想是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张闻天为之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注释:

①《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74—99页;《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41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80页。

③《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275页。

④《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235—236页。

⑤《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第217页。

⑥《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第361—368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79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58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255—1256页。

⑩《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第343页。

①①《张闻天东北文选》,黑龙江出版社1990年版第185—187页。

①②《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第74—83页。

①③《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第74页。

①④《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3页。

①⑤《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4页。

①⑥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页。

①⑦《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344页。

①⑧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23页。

①⑨《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371页。

②⑩《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第29—43页。

②①《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430页;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24页。

②②《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33页。

标签:;  ;  ;  ;  ;  ;  ;  ;  ;  ;  ;  ;  ;  ;  

新中国张闻天经济构成思想的形成过程与理论定位_张闻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