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力营销模式探讨论文_曹俊,刘伟策

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力营销模式探讨论文_曹俊,刘伟策

(国网浙江武义县供电公司 浙江省武义县 321200)

摘要:现如今,我国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互联网产业模式日渐壮大,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媒体。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在电力能源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积极推动电力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也在大力的倡导我国产业的环保化,这对我国传统电力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电力产业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电力行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对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成为必然。电力营销的模式创新主要是在迎合市场需求方面,保证企业在最快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保证将电力的营销实现最大化。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探讨

1 电力系统营销的现状

目前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总情况是,营销模式单一,营销方式落后,营销体系现代化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就电力企业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来看,系统建设风险大、问题多,给人们的用电带来了较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具体来说,电力企业营销系统中存在的系列风险包括有客户侧风险、客户违规操作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是指客户侧对电力安全意识淡漠,对供电部门提出的安全整改要求不理不睬,人员流动较大,难以长效地对供电部门有效沟通;目前社会层面、教育层面缺乏相应的知识普及,即使在信息化相当发达的今天,电力知识的普及教育也没有引起社会、企业、个人的足够重视,无法提供相应的知识、理论支撑以完成客户侧电力相关生产活动。加之客户侧设备千差万别,运行维护人员技术力量低下、管理不规范导致客户侧设备违规操作引发的非计划停运次数增加。大部分电力企业在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电力企业的管理需要依靠行政部门,发展和效益需要依靠政府,但是现在的信息化发展速度与现行的市场发展的需求却要求电力企业需要急切地做出转变以适应当今环境下电力体制改革的综合要求。综上所述,电力营销信息管理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转变。

2 电力系统营销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营销服务意识不足

电力营销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协调。电力企业整体分为生产与营销,供电局而言,分为变管各所,实验研究所,输电所等分管主网生产,营配分局分管配网营销。然而即使在营配分局内部也同样分成生产和营销两大块,配电运维、带电作业、抢修班等负责配网生产;营业厅、用电检查班、供电服务班、装表班等负责营销工作。互相各做各事,导致营销管理机制不完善无法使全体员工从心出发建立起营销服务意识,加之内部机制不健全,相应的奖惩制度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电力营销管理意识淡薄。

2.2 缺乏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企业对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视不足,定位不够准确,是导致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需要认识到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将企业的市场营销和经营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如果过于重视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忽略营销管理的质量,那么势必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心依然在产品和服务商,没有认识到营销的重要性。此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较为忽视,因此导致企业内部环境和氛围还存在较多不足,这是导致电力企业难以获得良好发展的另一方面原因。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基础,做好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才能够凝聚更多员工的力量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也需要引起企业的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员工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人员结构也不够合理

首先,大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水平上还有所欠缺,对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导致工作人员在面对新的管理模式时会出现适应困难,工作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其次,专业划分导致各管各自工作,缺乏有效联动机制,当工作人员发生变动需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变动人员工作,导致工作划分、人员分工不合;最后,缺乏“可上可下”人员岗位竞争通道,激发岗位竞争意识,留住优秀人才,并激发全员学习、进步的意识。

3在电力营销模式中怎样有效的结合互联网的建议

3.1、树立忧患意识

想要实现电力企业营销模式的互联网管理,首先应该树立一定的忧患意识,人们只有对现状产生了忧患意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其进步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目前我国也加大了,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之下,电力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营销服务管理质量,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电力企业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大对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的宣传力度,强调其相比于其他一些能源的应用优势。另外还可以采取拓展一些偏远的城乡市场。通过城乡市场用电量的增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

3.2互联网下电力营销服务管理的相关制度

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管理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关制度有所缺失,导致管理人员缺乏执行的依据与参考。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稳步发展的基础,电力企业必须立足于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化、精细化、网络化的管理理念,对当地政府与企业的沟通管理和信息交流机制进行完善,才能保障互联网下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措施的全面落实,真正提高营销服务管理水平。因此,网络化精细化营销服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对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3建立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数据平台

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网络化管理的有效发展与推进离不开服务数据平台的建立与完善。在对电力企业营销服务数据平台的建设当中,应该充分结合供电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现有的一些自动化技术和水平。只有充分结合了这些相关的数据才能更好的实现互联网对电力企业营销数据平台的有效建立,便可以实现对营销数据的统一管理提取,以及运算。另外,还应该对供电企业客户的用电电压以及用电等级或者是容量等各个方面的差异进行有效地了解。并充分运用计算机的相关先进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与管理。这也就实现了智能能化技术有效引入到电力企业当中。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可以使得电力企业的相关数据更加具有透明性以及实时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企业网络化营销服务管理的实现。

4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发展均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无法达到现代化电力企业的发展标准,尤其在营销管理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了能够保证电力营销的利益最大化,必须要有效的借助移动互联网,精准投递营销方案,并与消费者保持互动,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实.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力营销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01.

[2]宋阳,李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小微创业企业信息化营销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2.

[3]梁静.关于移动互联网保险营销模式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7,05.

论文作者:曹俊,刘伟策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力营销模式探讨论文_曹俊,刘伟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