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领域中实用技术的分析论文_肖溪文

工程测量领域中实用技术的分析论文_肖溪文

肖溪文

身份证号码:36242119930821XXXX

广东顺协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测量技术的大力支持,为了更好地在工程测量中促进测量水平的提升,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详实、精确的依据,就需要我们切实掌握相应的测量技术。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从工程测量的内涵入手,就工程测量领域中的几种实用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工程测量领域;实用技术;应用

实用技术,就工程测量领域而言,主要是指有助于工程测量水平提升、提高测量的精准度和确保测量质量的技术,均可以称之为工程测量领域的实用技术,所以其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几种常见的实用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梳理,比如GPS技术、RTK技术等。以下笔者就此展开详实的分析。

1.GPS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中的实用技术要点分析--以测量工程为例

1.1基准与网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控测网主要分为位置、方位和尺度三种基准。当其具体用途不同时,布设的GPS控测网分为连点、连边、网连、边点混合、星形、复合导线、三角锁形等方式进行连接。在具体的使用中,需要针对性的加强对其的应用。

1.2外业作业测量中的应用

一是在选点作业中,因为在GPS系统的测站之间不用通视,因而其有着十分灵活的图形结构,所以在选点中较为便利。一般而言,GPS系统在工程测量中主要是在大楼楼顶确定其控制点,并在测量中采取一级导线加密的方式,并对通视的具体对数进行合理的确定。

三是在进行观测作业时,主要是按照GPS的作业调度表来对观测的顺序进行安排。在采样静态中相对定位,其卫星高度角、时段长度、采样间隔分别是15°、1h、4s,并在四个点中安装四台接收装置,对天线高度进行量取之后,对气象数据进行测量,再开机观察,当每项指标均达标之后,根据接收机中的提示将有关数据输入之后进行观测,且在观测中做好对其的记录。

1.3内业作业测量中的应用

一是整个基线算解过程中,应采取双差相位观测值,到基线大于30km时,则才能采取三差相位进行观测。二是若多台接收装置对一个同步时段进行同步观测时,主要是采取单基线模式来解算,也就是采取独立基线,根据基线的处理模式进行统一解算。三是在同一个级别内设置的GPS网,应结合基线的长度,采取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模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在基线在0.8km时,才能采取双差固定解,而如果基线低于30km,就需要在双差固定解与双差浮点解中将其最优结果基线选择。若基线大于30km,就需要采取三差相位进行观测,并将其作为最终的结果[1]。

2.RTK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中的实用技术要点分析--以物探工程为例

2.1切实加强坐标系的选择与转换

在物探工程测量中,加强RTK技术的应用,首先必须针对性的做好坐标系的选择与转换,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其应用成效的提升。由于目前我国有两种坐标系,一种是WGS-84坐标系,还有一种是北京54坐标系。但是前者属于地心坐标系,而后者属于参心坐标系,其由于空间定向和定位不同,使得椭球体在长轴与偏心率上也不同,即便是在地面的同一点,在两种不同的坐标系下,所得到的的坐标值也不同,那么二者之间的差别也就不同,其测量结果在高斯投影之后,形成的误差较大。所以在测量中为了更好地对数据进行使用,就需要对前者进行转换,统一转换成后者之后,方能与现有的平面图施工坐标系之间得到有效的吻合。

2.2切实做好坐标系的转换工作

由于前者向后者转换具有较强的必要性,那么在对其转换时,首先是根据椭球体的几何中心与地心相对位置作为参考,其次是结合两个大小形状不同的椭球体的几何几何参数进行转换。由于两套参数在全国又不能通用,所以在具体的转换中,还要针对性的进行转换模型的确定,常见的转换模型有空间转换模型和平面转换模型。

就空间转换模型来看,由于两个坐标系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不同,具有坐标轴偏移和旋转的问题,加上两个坐标系在尺度上不同,因而必须做好空间直角坐标的矫正工作。此时采取的数据模型就是空间转换模型。

就平面转换模型来看,主要是在北京54坐标系的椭球中心与坐标轴方向和WGS-84椭球参数相同的假设的前提下,也就是二者的空间坐标系相同时,主要考虑的是椭球的参数不同。一般而言,当测量区域在30到40km这一范围时,就需要借助平面转换模型,将GPS内获取的经纬度坐标,按照WGS-84椭球参数为标准实施高斯投影变换,直到得到平面直角坐标,再利用平面坐标进行强制转换,也就是把坐标平移、旋转后统一成北京54坐标系[2]。

2.3切实做好独立坐标系的构建工作

由于在利用RTK实施作业之前,需要把WGS-84坐标转换为当地的平面坐标。所以此时必须测区及其周边设置至少三个高等级的平面控制点。从当前工程测量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很多施工平面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而测区及其附近存在控制点时,就需要采取RTK作业实时采集两到三个WGS-84坐标的控制点,从而达到控制点联测的目的。再利用测量仪器的软件将转换参数算出来,并把施工平面图设计的剖面先采取RTK方法在实地放样。但是此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小区域的施工范围内以及测区和附近没有控制点时,如何在施工图上确保所设计的测线能准确而又快速地在实地放样呢?所以此时就需要进行独立坐标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对于测区最远点的间距在30km之内时,应将北京54坐标作为WGS-84坐标的一个平移,这样就能建立出独立的坐标系。在具体的建立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测区内选取地形特征明显的地物点和地貌处做好测量控制点的布设,并借助GPS静态之后的处理软件对WGS-84坐标进行无约束平差处理,在WGS-84椭球下对平差结果实施高斯投影,再变换为平年坐标。其次是加强对地形图的应用,将其作为参考物,在控制点中选取地形地貌点明显的部位,并在图中将这一点的平面坐标与高程读出来,利用GPS静态将控制点的WGS-84平面坐标测出来之后,在地形图上将北京54坐标下的坐标点进行读取之后,借助CAD将所有的WGS-84平面坐标下的控制点进行全选,这样就能把所选的特征点作为其基点,并平移到北京54坐标下的特征点,将其作为测区的平面控制点,实时借助RTK作业法对所有的控制点进行联测得到参数之后,在剖面线中进行实地放样和采集工作。

由于目前在物探工程测量中,很多地方的北京54坐标系下的控制点被破坏甚至没有,因而采取这一方法进行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是在北京54坐标椭球的基础上,而坐标系统的起算堤岸则采取北京54坐标系的坐标,这样就能确保测绘成果和北京54坐标系相同。而利用GPS静态测量进行控制测量时,其精度较高,利用RTK技术实施剖面线放养定位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因而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其平面误差的控制,一般不能在地形点读取过程中出现读图错误的情况,在埋设控制点时,则需要考虑这方面的误差,才能确保整个物探工程测量所需的测设网更加科学合理,确保整个物探工程测量水平的提升和优化[3]。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测量领域中的实用技术较多,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切实掌握其应用要点,并加强对其的应用,才能更好地确保工程测量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长海.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01):154-156.

[2]秦国敏,唐义辉.工程测量领域中实用技术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11):162.

[3]王竞争.工程测量领域中的实用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4):261-262.

论文作者:肖溪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工程测量领域中实用技术的分析论文_肖溪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