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带线锚钉与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论文_栾利

比较分析带线锚钉与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论文_栾利

栾利

哈尔滨天泰医院 黑龙江省 151801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带锚线钉与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某院2014年收治的60例館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采用带线锚钉及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对两组的手术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锚钉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髌骨下极切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下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館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

关键词: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锚钉;髌骨下极切除

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约占髌骨骨折的百分之五左右,大多是由于膝关节屈曲位跪地的直接暴力,结合股四头肌反射性的猛烈收缩,间接牵拉髌骨下极髌韧带止点,直接及间接暴力联合作用所致[1]。治疗主张早期手术,坚强内固定,以便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临床上传统应用髌骨下极切除法重建伸膝装置,近年来带线锚钉被广泛应用于肌腱及韧带止点区撕脱的治疗中,笔者将结合实际的临床经验,对某院收治的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某院收治的60例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平均分成锚钉组和髌骨下极切除组,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42岁,骨折原因有车祸、摔伤、以及高空坠落或被重物砸伤等,受伤一周后全部采取了手术治疗,69例患者经过入选标准的筛选,被确诊为髌骨下极髌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闭合性损伤,随访时间达到20个月以上,大多患者不伴有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骨折,无严重骨质疏松。

1.2治疗方法

治疗的器械及材料包括5.20mm的带线锚钉,仰卧位采用膝正中切口,锚钉组对骨折断端进行清理,将骨折近端横截面的长径三等分,在中间的两个等分点上分别置入带线锚钉,同时将骨折远端横截面的长径两等分,将裸露在骨折近端外的5根超强缝线穿过远端横截面长径中间两个等分点,拉紧5根超强缝线,直视下骨折复位,在保证关节面平整下,两两打结,然后修复腱膜及闭合性损伤中断裂的扩张部,最后将膝关节屈曲,检查其稳定性。髌骨下极切除组需要先清除游离的骨碎块,修复关节囊和肌腱边缘,切除粉碎的骨折块,修平近端骨折块的边缘,用锉将其锉光滑,于近端骨折块的骨折面上,用克氏针向近端平行钻3个孔,将不可吸收的粗线编织穿过髌腱,用缝线引导器将缝线穿过髌骨骨孔,牢固结扎缝线,术后处理及康复训练,术后常规抗炎治疗,术后第二天行CMP功能锻炼避免血栓形成,63% 功能锻炼后置患肢于勃朗氏架上有利于局部肿胀消退,4 天后行下肢等长伸缩训练,术后均用膝关节石膏托固定10周,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患肢等长锻炼和直腿紧绷练习,术后4周开始主动的循序渐进的关节活动度练习,术后8周拆线,13周后扶拐下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首先,依据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要求局部无压痛或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结果显示骨折线模糊并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外固定解除后上肢可持重,临床观察一段时间后骨折处不发生变形。其次,治疗的效果评价为治疗效果优,表现骨折愈合,骨折处无变形,线片示对位良好,功能活动正常;治疗效果良好,胫骨骨折愈合,术后骨折稍有移位或骨折处稍隆起,功能活动正常;治疗效果差,骨折愈合当骨折处明显畸形或有骨不连,功能活动受限[2]。

1.4统计分析

笔者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对手术前后骨折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资料的采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算P值小于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个月,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症,锚钉组2例术后第3天出现锚钉松动脱出,是由于患者未遵医嘱,过早且未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二次手术重新置入3枚锚钉固定,术后伤口一期愈合,髌骨下极切除组患者1例出现髌股关节炎,2例出现屈膝困难,均行保守治疗。膝关节功能方面,锚钉组术后功能显著优于髌骨下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X-ray片复查显示:骨折完全愈合无断端移位发生,膝关节功能参照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分,有52例为优,5例良好,3例较差。

3、讨论

3.1髌骨下极的力学特点

髌骨位于膝关节的最前端,髌骨关节面有七个高低不平的关节面构成,髌骨纵轴下方的三分之一处无关节软骨覆盖的部分被称为髌骨下极,该部分骨折的发生率约占髌骨骨折的百分之十,髌骨下极常常被视为髌骨向远端延伸但不参与构成关节面的部分,相当于增加了力臂的长度,增加股四头肌的力矩作用,当膝关节屈曲的时候作用于髌骨上的剪切力最大,使得该处形成应力集中的部位,由于外力或自身冲击力以及股四头肌的条件性反射形成的猛烈收缩共同作用下,极易造成下极部位的撕脱骨折,从而使得伸膝装置连续性中断,治疗不当会引起患者伸膝无力[3]。

3.2髌骨下极切除手术与带线锚钉在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中的优缺点

髌骨下极切除后,远端髌腱和髌骨再吻合,这样髌骨下极切除减少了伸膝装置的力臂,减弱了股四头肌的肌力,而且下极切除后髌骨整体下移,髌腱与髌骨长度比失常,髌骨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造成髌股关节的错格,出现剪切应力,而且下极切除后髌腱长度与髌骨高度比增大,破坏了髌股关节面严密的咬合关系,而股四头肌作用的弯曲力臂减小,髌股关节面的压强进一步增大,反复磨损导致髌股关节炎的发生,甚至关节强直。髌骨下极骨折目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将骨折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髌韧带的完整性,同时尽可能达到坚强固定,以便能早期功能锻炼,锚钉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中的优点,首先,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采用髌骨下极处纵行切口约5mm,通过长柄推进器将锚钉置入髌骨骨内,手术时间约8小时,固定牢固适合于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带线锚钉具有独特的螺纹设计,即高低双重螺纹,钻入骨内更加稳定、不易退出、锚线强度大大超出一般缝线等。其次,比较了镙钉与锚线的力学特性,结果发现两者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而保证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最后,锚钉体积小,且组织相融性好,钻入骨质内与软组织不接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排异反应,置入的锚钉不需要取出,避免了二次手术。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带线锚钉与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研究结果不难得出,带线锚钉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势,在实际的临床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手术方案,对于髌骨中断的横行骨折,纵行骨折及冠状面分层骨折不适合,此外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也不适应,希望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杨玉明,刘玉杰,汪爱媛,等.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骨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3,21(3):423-453.

[2]石杜芳,王冬梅,等.人体髌韧带的力学性能测试:中国人同西方人的比较[J].中国生物医学报工程学报,2012(6):43-47.

[3]牛占军,甄新乐,王国清等.钢丝双褥式缝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6):113-119.

论文作者:栾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比较分析带线锚钉与髌骨下极切除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论文_栾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