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区教育的命题与现实意义_社区教育论文

人文社区教育的命题与现实意义_社区教育论文

人本社区教育:命题的提出与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人本论文,意义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1)04-0022-06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1.04.004

社区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群众性、草根性的教育活动,以往人们比较多地关注开展活动,关注外在形式,关注直接效果,这都是必要的。但是,社区教育的本质,社区教育的精髓,社区教育的魅力,却在于它的人本性、人文性。本文拟从人本社区教育的视角,进行思考和阐述。

一、人本社区教育命题的提出

人们通常认为,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面向社区全体居民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和过程。目的在于促进社区的文明进步,促进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促进人和社区、自然的和谐发展。

对于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内涵,既有描述性的定义,也有本质性的揭示,还有价值性的判断等多种维度的解读。关于社区教育的价值取向、社会功能,有的比较注意社区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居民就业服务。这种看法,究其本质,可视为物本论的一种社区教育观。其实,社区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只是一种间接的功能,为居民谋生谋职,通过培训帮助居民解决就业,可视为社区教育较为直接的作用,但是总体看来,为经济建设服务,并不是社区教育的主要的价值与功能。可见物本论的社区教育观,显然有失偏颇。

有的则比较强调社区教育为社区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的价值与功能,这种看法,究其本质,可视为社会本位的社区教育观。应该肯定,这是有根据和道理的。考察我国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确实和别的类型的教育不完全一样,它是伴随着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兴起而产生的。有的论者饶有兴趣地提出,社区教育究竟是姓教还是姓社,可以肯定既姓教又姓社,既是社会化大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社区建设的一部分。从实际的存在与运行状态来看,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关系,可能更加密切一些,构成了社区建设与服务体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社区教育的社会功能虽然重要,却仍然没有触及社区教育的核心问题。这就是本文之所以提出人本社区教育观的一个重要缘由。

所谓人本社区教育,就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坚持社区教育以人为目标、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依靠、以人为依归的一种社区教育价值观。

人本社区教育的提出,绝非偶然,它是社区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社区教育本质规律和发展实践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本土和国际文化的碰撞、对接和融合,是社会创新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人本社区教育是由教育——社区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人的生命性与生命价值,是人的发展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精辟地指出:“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①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所开展的教育、学习活动和过程,旨在促进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社区教育是一种群众性、草根性、生活性的教育,具有原生态教育的本性,它关注底层民众、普通民众、弱势群体、困难群体,贴近基层,贴近民众,贴近生活,是一种为民、便民、乐民、富民、惠民的教育。社区教育带有极大的人本性、人文性、生命性。人本社区教育的提出,是社区教育的应有之义。

人本社区教育的中心是“人”,关键在“本”。人在本质上、总体上处于目的地位。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全人类,发展全人类,幸福全人类,这是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人类又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肯定、尊重、保护正当的个体利益,是坚持人本教育观的现实性基础。满足他人和社会、国家的需要,也是一种崇高的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为了达到这个崇高目的,人(个体或部分人)又有充当手段的社会责任,作出必要的奉献甚至牺牲。人是作为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生命有机体。

其次,人本社区教育是人在自然、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中心地位的必然要求。自然是客体,社会是中介,人是主体,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于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认识,在人类社会的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从最初的崇拜自然,以自然为本;中经崇拜神学,以神为本;后来又出现商品拜物教,以金钱为本;直到当代出现排斥个体,以社会为本等多个曲折过程,最终认识到人是中心。198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指出“人是发展的中心问题”;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首脑会议提出,要“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

人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相结合,以自然属性为基础、社会属性为本质特征的生命有机体。人是社会的、文化的动物,人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与社会关系中,人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关系条件下的人。按照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揭示,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人的本质特征。

人不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和主体,具有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创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力,而且是人自身的根本和主体,人是世界上唯一自觉追求发展完善的存在物。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人是世界上唯一自觉主动追求发展的存在者,而动物只能适者生存,没有发展意识。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人和社会的基本问题;人离开了发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社区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尊重主体、以人为本,这是人类社会对于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科学认识的必然结论。

教育和人是与生俱来、相伴而行的,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离开人也无所谓教育。教育又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可持续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社区教育则是促进社区的人和社区共同成长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基本路径。当然,对于这三者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就社区教育而言,也曾产生过某些误读甚至误区。譬如,过分强调社区教育的经济功能,对服务民生的价值认识不足。平心而论,社区教育虽然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从宏观上看,这只是间接的次要的,而它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帮助就业、谋生谋职、促进致富、改善民生,则是直接的主要的,即使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也主要是通过职业培训而实现的。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过去那种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片面认识,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漠视自然,污染环境,乃至破坏自然的行为,时有发生。如何培养社区居民树立现代生态文明观念,亲近自然、善待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改造自然,改善环境质量,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则是需要经过长期努力必须做到的。实际上,就是在社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上,人们开始较多地注意到,社区教育具有通过文化娱乐愉悦身心的作用,由此有人甚至把社区教育视做只是一些唱唱跳跳的活动。深入考察以后,人们才发现,社区教育的真正的社会功能是,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公平推进到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把幸福惠及于百姓,对于人和社区具有双重的价值和功能。社区教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基础工程,是惠及一方、造福民众的民心工程。通过社区教育,促进人和自然、社会协调、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再次,人本社区教育也是社区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当然也是社区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进而作为社区教育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社区教育发展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的教育,是一种为民生、谋福祉的教育实践活动。社区教育的实践证明,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社区教育因其教育对象覆盖社区民众的“全员”,教育内容囊括了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休闲等的“全面”,教育进程贯通人从出生到老年的“全程”,而在各类教育中独具优势。社区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渗透性的作用。社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社区居民享受教育学习,提高生活质量,活出生命意义;“重振社区精神”,促进社区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需求。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生活性等特点,是最容易被百姓理解和接受的。社区教育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需要,直接介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直接参与各阶层群体的组织化过程,成为提高居民素质的重要渠道。社区教育努力满足广大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通过开展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活动,陶冶情操,营造“我学习、我快乐、我进步”的氛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社区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

社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群众举办、吸纳群众参与、赢得群众支持的社会性活动,对于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消除各类不和谐因素有着积极价值。各地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对社区居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力地增进了区域和谐、邻里和顺、家庭和睦,使各类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起来,成为社区文化的主流,在广大基层培育起和谐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根基。

二、人本社区教育的实施

1.树立人终身可教、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居民在实践中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人本论的泛智教育思想,认为人是一个可教育的动物,“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一种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②泛智教育观,就是对一切人进行教育,用一切关于事物的知识进行教育,使一切人都充分和谐发展,成为具有智慧的人。

夸美纽斯回答了人是可以教育的命题,但是他并没有回答为什么是可以教育的。现代教育论认为,人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和根本。人是世界上唯一自觉追求自主发展、完善的生命有机体。主体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相信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社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肯定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挖掘和开发人的主体潜能,提升和张扬人的主体价值,实现主体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适应时代要求,促进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时代课题,提到了世人的面前。成人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程度与成年期智力发展相关度甚大;成年期继续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认知发展甚至优于学校教育效果;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流质智力逐渐下降,晶质智力则可逐渐增长,即使60岁以后仍可持续增长。人的发展不限于智力,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完善提升,必须而且也能够通过终身教育学习完成。

2.以包容性增长理念为指导,推进社区全纳性教育

“包容性增长”,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意指在发展进程中,将关注的重点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转向支持更高和更为包容性的增长。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9月16日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中指出:“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涵义。”③

应该指出的是,包容性增长不光是经济的概念,也是价值的概念,对教育——社区教育发展,同样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指导意义。全民教育虽然内在地具有公平正义的含义,但它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从价值的角度,全纳教育的概念,则更多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全民教育的一种价值诠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发布的《全纳教育指南:确保全民教育的通路》,对全纳教育的定义是:“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和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应对所有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并对其作出反应的过程。”④因此与包容性增长概念是一脉相承的。

包容性增长,也可称之为共享式增长。

其一,包容性增长应包括让更多的人共同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社区教育作为社区范围内,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机统一体,社区教育理应是开放的、面向全民的,不分性别、年龄、种族、身份、文化、贫富,每一个人都能参与,都能享受。这里包括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每个人都能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各按步伐,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其二,坚持包容性增长理念,就是要坚持把再就业培训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内容。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以民生为本,解决民众的吃饭穿衣亦即温饱问题,因此,社区教育必须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帮助居民提高从业知识技能,找到较好的职业,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这是坚持人本社区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当务之急。社区教育的实践证明,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化解基层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每年的比例都达到60%以上,有的多达80%以上。

其三,包容性增长强调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这也是全纳教育的重点对象。弱势群体是指社区中那一部分处境相对不利,或处于劣势地位的人员。这部分人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城市化进程中失土无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等。这些是基本的生存生活存在困难,需要得到特别关爱的人群。全纳教育侧重于易受伤害的、被边缘化和被排斥的群体。全纳教育被视为通向全民教育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作为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类型,秉持面向全民、弱势群体优先的理念,对于被制度化教育筛选下来、淘汰出局的成员,对于身体、心理有缺陷的对象,给予特殊的、优先的关爱。这是最能集中反映全纳教育理念、体现人性化、人文性的一类教育。

其四,包容性增长要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包括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地域或区域之间等,这是在更大的范围内体现和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我国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自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后,已经从局部实验的阶段,向城乡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做大、做强、做好的新阶段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坚持由点到面,在区域宏观的层面,推进社区教育的协调发展,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实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共享,这是社区教育坚持人本取向的根本指导思想。

总之,人本社区教育就是在教育人权思想影响下,以弱势群体的平等进入为基本标志,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社区全纳教育。

3.确立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推进主体性社区教育的发展

人本社区教育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主体性理论是社区教育自主性、参与性发展的理论基础。逐步地推进社区教育由教育到学习的转变,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是教育理念的根本性变革,也是人本社区教育的根本要求。

学习和教育,就其本质是一致的,从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来看,它们反映的是学习者发展成长的两个不同层面。教育是有意义和有成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处在外在的层面,而学习的概念比教育更宽泛、更本体,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自主性,强调内在动机与自觉能动性,比教育具有更高的内化的要求。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体观念、态度、情感和行为持续变化的过程。这种内化本质上是一种感受、体验与升华,学习就是不断提高其知识、素养、经验和能力,是人生不断体验与完善的过程。

在主体定位上,学习与教育具有明显的差别。教育主体强调的是国家、社会,应当为受教育者创造教育条件,提供教育机会和服务,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接受教育则是一种权利。而学习则强调社会成员是学习主体,学习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提倡学习,人们就会把接受教育和个体学习,理解为一种主动的、自主的参与过程,这样,学习就把学习者摆到了中心的位置上,这是处于两种境界的学习状态。归根结底,在目的与条件关系上,学习处于一种内在的、目的的地位,而教育则处于外在的、条件的地位。教是为了不教,当学习成为社会成员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学习者自觉参与之时,也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变为现实之日。

发展主体性社区教育,就要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人性化管理。社区教育管理应该实现三个转变:从行政指令型向居民自主型、计划管理型向需求推动型、管理控制型向教育服务型转变。提倡并实践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互动教育。坚持需求导向、需求推动的原则,把激发需求和引导需求、实际需求和精神需求、眼前需求和长远需求、共同需求和个性需求恰当地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

发展主体性社区教育,就要不断推进体制制度的改革创新,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推进社区自治、居民主体的社区教育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社会组织,培育社区教育各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要重视非正式组织和群众领袖作用,积极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社区教育自主性发展的组织基础。

发展主体性社区教育,就要坚定地依靠社区居民,树立发展为了社区居民、发展依靠社区居民、发展成果让社区居民共享的理念。同时,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知度、认同度、参与度、满足度、满意度,把社区教育办成居民满意的教育。社区教育主体性发展的理想目标是:居民参与面广,实效度大,满意率高,实现自由与自律、开放与有序、效率与文明、目的和手段的高度统一,让社区建设的明天更美好,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更美好。

关于社区教育的价值观,本文简单地归纳为物本论、社(会)本(位)论、人本论等几种,这是为了说明问题起见,所作的一种线性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分割地呈现出来,也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笔者认为,关键是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把握各种理念或观点的内涵,根据实际情况有效运用,以达到指导与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目的。在社区教育的发展理念中,人本社区教育观应起主导作用,这样会更加推进社区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

注释:

①本刊记者(2004).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33-37.

②吴式颖(2001).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胡锦涛(2010).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N].人民日报,2010-09-17.

④周满生(2008).全纳教育:通向未来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8-08-05.

标签:;  ;  ;  ;  ;  ;  

人文社区教育的命题与现实意义_社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