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比较分析论文_吴波

沅陵县中医医院普外科 湖南怀化 419600

【摘 要】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选择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2组,参照组39例患者通过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讨组39例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方式,比较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研讨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5项指标均较参照组有明显减少,研讨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复发率参照组2例,研讨组0例,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接近,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更具优越性,其治疗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粘连性肠梗阻

肠梗阻中有一种极为常见的类型即粘连性肠梗阻,约占肠梗阻疾病的60%,主要是由于腹腔人肠粘连而使得肠内容物无法在肠道中顺利运行或通过而导致的肠道梗阻[1]。患者常伴有排便异常、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表现,临床一般采用手术予以治疗[2]。伴随临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继传统开腹术外又一选择。本研究将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分别运用于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对照分析法对其临床效果进下分析,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选择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2组,参照组39例患者通过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讨组39例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方式。纳入标准:已明确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符合新修订的普外科常见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伴有腹痛腹胀、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对于本研究内容完全知悉,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腹膜炎、心血管等血液类疾病患者,正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

参照组:年龄27.1-52.8岁,平均(39.73±10.23)岁,男女比例24:15,发病到手术时间平均(54.16±2.38)小时,粘连程度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各有患者14例,20例,5例;研讨组:年龄26.7 -53.1岁,平均(40.06±10.48)岁,男女比例25:14,发病到手术时间平均(53.94±2.19)小时,粘连程度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各有患者15例,21例,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粘连程度及发病时间等各方面资料数据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二者符合研究对比的基础条件。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39例患者通过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手术之前实施胃肠减压,及时为患者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进行全麻操作。手术入路可对正中切口,在明确患者梗阻部位与粘连情况后,采用锐性、钝性相结合的方式分离肠梗阻粘连,及时修补术中可能产生的肠管层、浆肌层的破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切除部分难以分离的小肠,最后涂抹透明质酸或己丁糖于创面上,防止粘连的再度出现。

研讨组39例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方式,术前准备工作与参照组一致,然后从切口6-8厘米处采用气腹针穿刺进支,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腹,压力设置为12-14mmHg,再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内的粘连情况。再次置入腹腔镜于另一操作孔,采用超声刀切除束带,并将小肠与腹壁粘连分离,此时应选择5毫米的超声刀进行肠与肠间的粘连分离,及时修补术中可能产生的肠管层、浆肌层的破损。最后运用生理盐水冲洗肠管破损处,于切口、粘连部位分别放置透明质酸或己丁糖,防止复发。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等手术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另外,观察其并发症及肠梗阻的复发率。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观察数据作分析、核算处理,手术相关指标作为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复发率作为计数资料通过例数(%)表示,χ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等手术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研讨组5项指标均较参照组有明显减少,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一般发生于腹腔开放式手术后,其发病率高。临床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该病,然而据临床实践资料证实,再次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较高[3]。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微创、探查范围更广,因此患者的创伤可降到最低[4]。其通过气腹的建立,进一步增加手术操作的空间范围,同时借助镜头对病灶局部有效放大,从而确保手术的精确性操作,有效减轻周围组织的创伤。相比传统开腹手术,不仅创伤小,而且相对分散,再次粘连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对患者的胆腹内影响大大降低,减小对胃肠道功能的损伤,促进患者痊愈[5]。

研讨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5项指标均较参照组有明显减少,研讨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参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5.64%,相比之下,研讨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复发率参照组2例,研讨组0例,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接近,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更具优越性,其治疗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尧.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17,26(7):731-733.

[2]秦建华.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远期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6983-6983.

[3]寿东方.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v.29;No.259(7):71-72.

[4]陈明军.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2):4120-4121.

[5]李维伟.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远期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2):188-188.

论文作者:吴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比较分析论文_吴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