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副鼻窦的64层CT低剂量扫描论文_迟婧,计一丁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2152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副鼻窦64排螺旋CT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60例疑诊为副鼻窦炎的儿童随机分成三组,固定管电压120kV,管电流分别设置100mAs(A组)、50mAs(B组)及20mAs(C组),获取2mm层厚的轴位图像(标准算法和骨加算法)及0.625mm层厚的冠状位图像。比较三组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价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结果:三组图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较A组,B、C两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降低了50%及80%。结论:儿童副鼻窦64排CT扫描低剂量可以获得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信息,因而能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儿童;副鼻窦;低剂量;X线计算机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因扫描速度快、层厚薄、具有各向同性等特点,已成为评价副鼻窦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多层螺旋CT存在X线辐射的危险,对小儿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旨在通过减低管电流的方法,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副鼻窦结构显示方面的研究,以期用最小的剂量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图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临床怀疑副鼻窦炎至放射科行CT检查的患儿60例。患儿年龄6-13岁,平均9.0±0.8岁,男性40例,女性20例。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人,分别采用下述参与进行扫描。

1.2设备与方法

扫描设备为西门子双源64排螺旋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Siemens,Forchhiem,Germany)。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行轴位扫描,扫描过程中头颅及口咽保持静止不动,扫描范围上至额窦顶下至上颌窦底。A、B、C三组患儿分别选取常规100mA,及低剂量50mA和20mA,其他扫描参数均保持一致。其他扫描参数:螺旋扫描速度0.5s/rot,覆盖范围0.5mmx64,管电压选取120KV,螺距1.5,探测器宽度32x1.2mm。进行三种类型的图像重建,分别为层厚/层间距为2mm的标准算法和骨加算法(bone plus),以及层厚/层间距为0.625mm的骨加算法,后者经MPR重建而成的冠状面冠状面图像。轴位标准算法采用软组织窗,窗宽、窗位分别为450HU及35HU;轴位骨加算法及冠状位重建图像采用骨窗,窗宽、窗位分别为3000HU及350HU。

扫描结束后,记录本次扫描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上颌窦内气体的CT值标准差SD,评估图像噪声。

1.3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及指标

采用双盲法,由2位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师在PACS上对副鼻窦轴位和冠状位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图像的颗粒均匀度、层次清晰度、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病变显示能力,将图像质量由5分至1分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图像质量很好、良好、一般、较差、差,评为5、4、3、2、1分,3分以上的图像被视为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若图像质量评分出现分歧,则由观察者协商,以取得一致意见为准。

1.4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将B、C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分以及SD值等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与A组进行比较,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辐射剂量比较

表1为各组的CTDIvol和DLP结果,从中可以看出,C组CTDIvol及DLP最小,比A组降低了80%,B组比A组降低了50%。

表1 各组辐射剂量及其比较

3.讨论

随着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发展,CT检查在副鼻窦病灶的影像诊断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取代X线平片成为副鼻窦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但是CT检查本身存在辐射危险,加之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射线的敏感性达成人的10倍以上。因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遵守“合理使用低剂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 原则[1].

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直接与mA或mAs成正比[2-3],通过降低曝光剂量可控制辐射剂量,但与此同时影像的噪声增大,主要影响图像的密度分辨率,对高对比部位(如鼻窦、颞骨、胸部等)影响不大。本研究发现,将管电流时间乘积从100 mAs降至50 mAs再降至20 mAs时,虽然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可以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及病变,所得图像仍可以满足临床诊断。比较三组的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可以发现,应用20mAs扫描时,图像质量和噪声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可以满足临床诊断,同时可以显著降低CTDIvol及DLP。

目前还没有儿童低剂量CT扫描的规范性技术,但降低管电流已经成为降低辐射剂量的主要方法之一。低剂量扫描在有效保护受检者的同时获取能够满足临床和影像医师诊断需要的图像,因此正确理解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合理运用辐射防护措施,不仅可以减低患儿本身的辐射危害。而且对于控制我们国民的整体辐射剂量水平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proceedings of the 稀土环保、放射防护及劳动卫生学术交流会暨2011年稀土环保与新技术论坛,F,2011 [C].

[2]Donnelly L F,Emery KH,Brody AS,et a1.Minimizing radiation dose for pediatric body applications of single2deteetor helical CT:stratediesatalarge children’shospital.AJR,2001,176:303-306.

[3]燕树林.放射诊断影像医学管理.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5-208.

论文作者:迟婧,计一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儿童副鼻窦的64层CT低剂量扫描论文_迟婧,计一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