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外科手术术后胆漏的防治体会(附31例)论文_滕伟

胆道外科手术术后胆漏的防治体会(附31例)论文_滕伟

滕伟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111000)

【摘要】目的 探讨胆道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根据我院2001年以来实施胆道外科手术发生术后并发症胆漏情况,来分析胆漏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减少术后病发症的发生。结果 加强术前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勤于观察是防治胆漏的关键。

【关键词】 胆道外科手术 术后并发症 胆漏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091-02

胆漏是胆道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自2001年6月-2013年6月间实施胆道外科手术1258例,发生胆漏3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2岁。术后胆漏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2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9例,胰腺癌晚期行内引流术后1例。

补救措施:非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7例,其中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端漏残端重新结扎引流腹腔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拔T管后发生胆漏,重新置管,引流腹腔2例,胆囊切除术术后肝总管及胆总管漏行胆肠吻合术2例,胆肠吻合内引流术后胆漏行吻合口内置支撑管加腹腔引流1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讨论

2.1 胆漏原因 本组资料显示,胆漏常发生以下情况:

2.1.1 胆囊床迷走胆管或副肝管漏,多发生于伴有肝迷走胆管或副肝管的胆囊切除术,术者术前对迷走胆管或副肝管解剖认识欠缺,对胆道变异认识不清,术中操作不仔细,未仔细辨认,误断迷走胆管或副右肝管,且未加处理,关腹时未能严格检查胆床,尤其是肝内胆囊的情况更易发生,本组2例属此种情况。

2.1.2 术中过度使用电刀电凝,使胆总管及肝总管灼伤,术中未能及时发现,术后发生胆管壁坏死,造成胆漏。

2.1.3 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管粗且短,游离胆囊三角区误伤胆管。

2.1.4 拔出T管后胆漏,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大网膜发育不全,T管窦道形成不全,术后49天拔出T管后出现胆漏。

2.1.5 胆肠吻合口漏,减黄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考虑与术中吻合技术有关。

2.2 胆漏防治

胆道手术后早期出现胆漏,漏出量少,小于100ml/24h,多见于胆囊床下迷走胆管损伤,如术中三管关系解剖清楚,胆漏后无弥漫性腹膜炎表现,放置负压吸引有效,一般3~14天保守治疗可以治愈,非手术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腹痛加重,腹膜炎体征范围扩大,体温升高则应尽早再次进行手术。

胆道T管引流术后早期及后期拔出T管后的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及腹膜炎体征,肝下引流管引出较多胆汁性液,腹穿抽出胆汁,结合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根据病情轻重及胆漏量的多少决定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如引流管通畅,体温不高,腹膜炎局限于右上腹,可行非手术治疗,如胆漏量大,长期不愈合,可行ERCP检查,了解漏口大小及有无结石或梗阻,选择行支架植入术或手术治疗。

2.3 胆漏的预防

笔者认为应从首次胆道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环节进行防治:①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及认真体格检查,术前了解胆道影像学资料,如CT、MRCP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对手术的风险及胆道的变异有一定的正确评估,对合并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低蛋白血症及贫血、腹水的病人进行适当的术前处理,②术中要有良好的麻醉及良好的术野显露,选择合理术式,严肃认真的仔细操作,全面检查,术中仔细游离胆囊三角的粘连,注意胆道的解剖变异,辨认三角关系,尤其大出血时不能盲目的钳夹止血以防误伤,游离胆囊管尤其近胆总管时尽量不用电凝,以防胆道灼伤,断胆囊管前必须明确三管关系,胆囊管要结扎可靠,留置T管时,选择口径合适的乳胶管,不用硅胶管,T管在腹内行径要求短而直,不能有张力,缝合胆管时要全层缝合,T管周围以大网膜包裹,以利于形成窦道,一旦置好T管后立即用粗线缝合固定,关腹前检查胆囊床及胆囊三角有无胆漏。③术后要保护好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多个引流管要做好标记,拔T管时间可以因人而异,对营养不良、年老体弱、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患者可放置时间长些,最好8周以上。

综合所述,为了防治胆漏,加强术前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勤于观察,延迟拔T管时间是防治胆漏的关键,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论文作者:滕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  ;  ;  ;  ;  ;  ;  ;  

胆道外科手术术后胆漏的防治体会(附31例)论文_滕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