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论文_吴维

吴维

(芜湖市妇幼保健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肺肾清热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茶碱缓释胶囊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一个月对患者症状的的改善程度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道红外线检查,观察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温差均下降,观察组患者温差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补肺肾清热饮;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33-02

气道高反应性指的是气道对正常情况下不引起或者仅引起轻度应答反应的刺激物出现的气道收缩反应[1]。这种反应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原因为接触过敏、吸烟以及大气污染等,主要表现为气体流速受限、气道阻力增加、管腔变窄、管腔分泌物增加以及气道平滑肌过度收缩等[2]。本研究主要采用补肺肾清热饮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结合红外热像剖视技术,对患者治疗前后上呼吸道红外线图像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寻找中医疗效评价的新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42.5±17.4)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19~59岁,平均年龄为(43.5±16.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排除标准:不愿意配合者;近三个月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患者准入标准:无肾、肝、肺、心等脏器功能不全者;上呼吸道热态图异常者;无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茶碱缓释胶囊进行治疗,每次服用剂量为100mg,每天服用两次。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肺肾清热饮进行治疗,药物组成为:芦根、知母、麦冬、黄芩、山茱萸肉、肉苁蓉、党参、黄芪各15g。如果患者咳嗽痰多,则加全瓜蒌15g,杏仁10g。如果患者明显喘憋,则需加淫羊藿与补骨脂各10g。患者每天服用一剂,采用水煎的方式分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二十八天。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患者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3]。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以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症候积分较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以及症状基本消失,症候积分较少百分之七十以上;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以及症状有所好转,症候积分较少百分之三十以上;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以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更加严重。参照《中医量化诊断》的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咯痰以及咳嗽等证候进行积分[4]。疗效=(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因为患者炎症部位的血流量增加,因此本研究采用红外线图像采集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患者治疗前后周围正常组织温差和呼吸道黏膜异常区域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温差=热图异常部位平均温度-同等面积正常气道组织平均温度。

1.4 统计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χ2检验。P>0.05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50例患者中,痊愈18例(36%),显效17例(34%),有效13例(26%),无效仅2例(4%)。对照组50例患者中,痊愈13例(26%),显效14例(28%),有效16例(32%),无效7例(14%)。通过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痊愈比对照组多5例,无效比对照组少5例。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治疗组总有效率对对照组多10%。2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χ2=18.67,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呼吸道红外线图像比较

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50 2.390.810.620.06

对照组50 2.150.891.350.07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呼吸道红外线图像比较分析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呼吸道红外线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可知(详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温差均下降,观察组患者温差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并且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痛以及喉氧症状[5]。我国中医辨认认为这属于阴虚内热以及肺肾不足,在临床上治疗主要以滋阴清热以及补肺益肾为主,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黏膜免疫功能,减少气道黏膜炎症,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6]。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线技术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主要采用共外线技术对气道高反应性患者上呼吸道红外线图像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患者上呼吸道红外线图像所显示的气道粘膜以及温差范围和患者的咳嗽症状具有密切相关性,患者的症状越严重,那么温差也就越大,病变范围也越大,相反的,患者的症状越轻,那么温差也就越小,病变范围也越小,并且患者治疗之后的图像会随着将患者症状的改善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上呼吸道红外线图像是中医临床上一种十分简单与快捷的观察呼吸道粘膜温差变化的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尝试将其作为中药疗效的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100例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患者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温差均下降,观察组患者温差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支艳,杨明会,张印.论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1(03):559-561.

[2]支艳,杨明会,窦永起,刘毅,赵宏.论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3,14(03):276-277+287.

[3]冯德华,樊长征,苗青,张琼.健脾补肺法治疗感染后气道高反应咳嗽6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28(12):1025-1027.

[4]张印,李绍旦,杨明会,刘毅,曹科.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现状[J].北京中医药,2013,19(05):336-338.

[5]支艳,杨明会,张印,刘毅,赵宏.滋阴清热补肺益肾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18(05):1-3.

[6]谢满红,韩桐师,荣玉玺.三拗片联合二羟丙茶碱片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150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药,2014,18(06):41-42.

论文作者:吴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补肺肾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论文_吴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