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论文_胡昌梅

有效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论文_胡昌梅

胡昌梅(四川省会理县民族中学四川凉山615100)

【摘要】学好语文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仅凭一两节课就有显著的效果,所以在强调有效教学的同时,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灵活地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展开语文教学。我以一个一线教师的身份,根据平时自己的上课和听课的感受,粗略地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有效导入提问活动评价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渊2015冤03-026-02

在追求有效教学的当下,课堂的魅力和效率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语文学科。语文,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需要潜心地欣赏、感受和体会,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在语文学科上显现显著的成果很难,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怎么才能让语文实现有效地教学呢?

首先,什么是有效教学?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传达了一种最普通的教学理念:无论是知识、方法还是情感上,都得让学生在一节课上有所收获。

怎样才能让每节课都能做到有效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去完善。

1开头导入要精彩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凝聚到你的课堂上;同样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这个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学习和借鉴,希望能不断完善这一环节。幸运的是,我们学校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所以有很多机会与同行交流和学习,同时也让我积累了一点经验。我觉得可以归结为两种方法:感染法和激趣法。

比如,在《苏武传》的教学中,我设计的导入是:“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姑娘小伙了,在这十七八年当中,我们有多少幸福时光,有多少成长与收获。而有一个人居然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甘心忍受匈奴的囚禁于压迫,也不愿投降,于是书写了一曲高亢的民族气节之歌,他的壮举也被载入史册,这个人就是苏武。”而用“激趣法”作为导入,是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喜欢上语文课,还愁学不好吗?为了达到这个“趣”,教师往往在导入设计时用这些方式: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唱导入法等许多灵活的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觉得有趣味,有吸引力。

此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课堂提问要精当众所周知,语文的教学就是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的过程,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设计诸多问题,学生在思考、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也会收获这一课所要掌握的知识、方法等内容。语文课的有效性也意味着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泛问题”和问题设计的无序性都不能达到课堂有效的目的。一堂高效率的语文课,问题的设计必须精当,不是毫无关联的若干问题的综合,更不能随意地抛洒问题而让学生毫无头绪,一头雾水。我觉得问题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不能太难,使语文课堂成为仅是学习优秀的学生的“主秀场”,而忽略一些中等偏下的学生的存在;也不能太简单,那种不用思索就脱口而出、异口同声能回答的问题又显得太幼稚,最好问题设计时能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这样既能调动中等偏下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满足优秀生挑战难度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问题的无序性。

曾经听过一个教师的《散步》一课,上课时方法较灵活,可是在问题设计时有一些不足。她在活动结束时设计了这样的一组问题:请同学用一个字形容这个家庭;两个字形容;三个字形容一直到七个字来形容。学生从最初参与活动时的激情慢慢隐退,一下陷入冷场。

而在“2011 年中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会”上,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的一位老师在上《雪》这篇课文时的提问方式又让人耳目一新。在分析江南的雪这一部分时,这位老师首先进行朗读,并且在朗读时改变了一些词语,如将“处子”改为“人”,将“闹”改为“叫”。读完之后进行提问:“老师刚才读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删掉或者改变这些词语好不好?”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讨论,都想争先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不难看出,问题的设计对于一个教师、一堂语文课而言是何等的重要!

3巧设活动添活力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学生积极参加、完全投入的一堂课,教师讲得再怎么精彩,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还是很欠缺的。所以,在语文授课时,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学生不仅仅在上课听讲过程中能掌握知识,在亲自参与活动时,同样也能收获知识与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在活动中用语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听、说、唱、演、玩等形式学习新知,巩固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在《雷雨》的教学中,我截取了鲁侍萍和周朴园在客厅相遇的片段,让学生进行表演。让我意外的是,无论是表演还是讨论的环节,学生的热情都非常高,整堂课的教学任务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就完成了。

4注重评价露真情这里所说的评价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口头评价。口头评价,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语言中产生的理解错误,需要纠错,但纠错方法要巧妙恰当,要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看到你的鼓励,看到你的肯定,此时,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诚和友爱,对于他的学习信心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学生就会像向日葵一样,始终向着你的激励和欣赏的目光和言语灿然如霞地开放,并且从你的这种目光和言语中吸取能够给自己带来发展的营养。即使是一个“大拇指”,一个搭肩的安抚,或一次击掌等表示肯定的肢体语言等都会使他回味无穷。相反,如果我们一味地挑剔和过度的批评,只能让学生变得胆小畏怯,不知所从,或者因为逆反心理而干脆走向反面。尤其是相对于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的学生而言,教师的鼓励和适时的赞扬能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评价”这个环节,学生回答得错误,往往教师就让他站在课堂上听讲,而对于回答的正确的学生也只是简单的一句“好,坐下”,这样的评价就显得粗暴而简单了,我想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发生错误时能及时得到纠正,同时还能保持应有的信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能获取语文这一学科的知识与魅力,让他们能如沐春风般喜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对每一个语文教师而言,这个责任任重而道远,而提高每一堂语文课的效率是关键。让我们用“有效”来装点我们的每一堂课,真正让语文这一门学科绽放异彩!

论文作者:胡昌梅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6

标签:;  ;  ;  ;  ;  ;  ;  ;  

有效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论文_胡昌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