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建投资融资体制的分析和研究

西安市城建投资融资体制的分析和研究

曹群力[1]2004年在《西安市城建投资融资体制的分析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城市建设投资融资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政府职能不清、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行业垄断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然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应用经济学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分类理论、有关公共财政的理论,以城建项目的可经营程度为标准,把城建项目分为难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叁类。研究了叁类项目之间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建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思路和目标模式。主张设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融资公司作为政府投资的实现形式,对不同类别的城建设施项目采取多元化投资融资方式,广泛利用股票、债券市场、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扩大城建设施投资融资规模,并重视利用外资和BOT项目融资方式,以及通过设立投资风险补偿基金,提高项目的可经营性程度。文中比较了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还探讨了地方政府发行城市建设债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文章最后通过对上海市和西安市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城建投资融资体制的比较分析,指出了西安市的差距,并提出了对西安市城建行业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牛婷[2]2011年在《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的经济学研究》文中提出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成为了经济的转折点。严重的金融危机使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中央作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达到扩大内需与稳定经济的作用。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实际仅投入1.18万亿元财政资金,其余的基本上都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来解决。在社会资金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需要自行解决。在受到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通过整合地方原有资源,建立地方投资与融资平台来解决资金问题。此举使得2008年的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平台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激增。应该看到,平台并不是2008年后产生的新生产物,其在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中早已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从20世纪80年代萌芽,1994年建立到2002年的“重庆模式”再到2008年的大发展,平台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平台是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下不断博弈的产物,属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同时也是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的典型代表。但是,大多数“应景”而生以及在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冲动“刺激”下的平台引起了市场的普遍忧虑。因为在中央政府的政策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绩赛跑”下,催生了大量行政级别低、目的功能单一、市场效益差的投资与融资工具。平台在地方政府双重内在机制的动因下,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贷款行为不规范、地方政府的监管不力、甚至是地方政府违法担保或赤字的问题,使得项目收益风险传导到平台还款风险,再传递到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再扩大为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等,平台的存在似乎成为了诸多风险之源。目前文献对于地方政府与平台投资和融资行为的研究较少,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国外研究的投资与融资模式和方法不完全适合于我国国情,政府债务标准也要结合实际分析;国内当前的研究大多是单一层面的,要么对地方政府投资的作用进行研究,要么对政府债务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究,要么就是对平台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本文紧紧抓住“行为”这一关键词,以西部地区的城市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政府与平台行为的高度一致,本文在宏观分析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外在效用、内在债务负担的同时,也对平台内部投资与融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结果将宏微观相联系,使二者体系化。本文的分析脉络是从当前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理论出发,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地方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作为宏观研究对象,以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平台作为微观研究对象,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分析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叁个假设,并搜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检验得出相应结论。本文认为:(1)当前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2)地方政府融资在一定程度内会产生“挤入效应”,但地方政府负债累积量逐渐增加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现行融资模式下,融资风险也会随着融资量增大而增大;(3)样本城投类平台在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短期内财务能力较强,但是平台的财务风险较大,说明平台的自生能力较差。以此实证结论为依据,本文提出:彻底清查全国平台债务状况,整顿市级以上平台;禁止设立县区级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平台,改革单一功能及市场效益差的融资平台;严禁商业银行进行平台贷款等。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1)利用世界银行债务统计方法并结合国情,针对行业计算出地方债务总量,并构建指标分析;(2)通过财务恶化指标实际测算平台财务风险状况;(3)从遏制风险和提高收益两角度提出长短期对策。当然客观的看,虽然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平台出现了较多问题,但不能否认地方政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进行的制度创新。于是本文在上文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于市级以上投资与融资平台应该从运行模式、治理模式、机制保障等层面加以改革与理顺,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地区经济服务。

李平[3]2008年在《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体系构建及实施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我国城市化的加速时期,特别是未来几年里,我国将比世界任何其它国家都更加关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西安和中国其他大城市一样,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将会十分浩大。例如:西安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从目前34%达到45%,供热普及率从25%达到65%,人均道路面积要达到10平方米等等,再考虑到这几年间城市新增人口,仅上述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总量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故随之而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研究及方案设计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同类城市关于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研究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现金流量预测、风险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现状深入分析,提出构建西安市“一主叁多”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体系。“一主”,是指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融资运作由统一的市场化经营运作主体来操作。西安市政府将燃气热力、给水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城市骨干道路、公共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资产划拨给西安市基础设施投资总公司,再由该公司采用改制——包装上市或实施特许经营等项目运作方式进行国有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叁多”,是指要设计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多层次的融资结构和多渠道的具体融资方案。

宋扬[4]2002年在《西安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市政公用设施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有其独特的经济属性和运营规律。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融资基本上完全由地方政府依靠自身财力和积累按计划进行建设、管理,资金来源只有城市建设维护税和公用事业附加两项收入。如何创造条件使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实现建设过程市场化操作并改变投资效益低下的局面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公用设施投融资研究的迫切问题。 西安市作为西部中心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的水平与其城市规模严重不相适应,同全国其他兄弟城市相比也处于劣势。这势必影响西安的城市竞争力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通过对西安市市政公用设施现状水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公共产品理论研究入手,探讨公共产品的特征和有效供给理论。同时由于市政公用设施具有外部效益性、系统协调性、自然垄断性和建设时序的超前性,在研究投融资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特殊的经济属性,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确立项目区分理论,建立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政公用投融资体制。文章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公共产品和投融资的相关理论;第叁部分,论述了西安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了西安市政建设投融资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西安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改革的目标模式,利用项目区分理论,构造城市建设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结构,并提出组建实体化城建投资主体的具体建议;第五部分,建立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体制,利用证券融资、债券融资等 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一方法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并对各种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同时对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建议;第六部分,结论。 由于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涉及领域很广,本文仅从投融资的实践应用角度做了研究,希望研究成果能对西安市的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今后应结合城市定位和城市形象,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评价体系和决策方式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李晓斌[5]2005年在《西安市国有投资公司融资方式及其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又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西安市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许多困扰城市发展的问题只有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才能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政策性优惠贷款,资金严重紧缺,亟需开辟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供利用的融资方式分为项目融资方式和公司融资方式,公司融资即通过国有投资公司融资与项目融资相比更为重要。但是西安市四家国有投资公司在发挥其投融资职能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利用市场化融资手段上,亟待发展和完善。本文运用将企业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国有投资公司的具体投融资行为,总体融资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一是西安市四家国有投资公司分属叁个不同部门,制约了其投融资职能的发挥:二是政府与国有投资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有待完善。 本文通过引入资本结构理论,从资本成本、公司治理、行业及风险因素等各个角度对融资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证券融资和信托融资是国有投资公司的优选。如要实现基础设施筹资渠道的多元化,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改变现行的财政融资作为基本特征框架的体制,建立新的融资框架,有效途径是将西安市四家国有投资公司的资产、人才、技术、管理进行整合,加速资本的集中;同时完善政府与国有投资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实现由行政性委托向企业制委托的转变。 在如何进一步优化西安市国有投资公司的融资职能,实现向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上,本文引入了上海久事公司优化融资方式的成功事例,将现代投融资理论应用于转轨时期的西安市国有投资公司的融资实践,探讨公共基础设施的公司融资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结合点,提出了作者的构想与建议。对国有投资公司的借“壳”上市、资产经营、金融创新工具的应用、融资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等分别进行深入的分析,实现融资方式和策略的优化。

武瑞[6]2007年在《西安市城市经营研究》文中指出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经营是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同时城市经营可以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和提高城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西安作为西北五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其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以及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关系着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些都与城市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此研究西安市城市经营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对城市经营的相关理论和国外包括法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城市经营的经验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而对西安市目前的城市经营现状进行了论述,之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城市经营的水平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研究。经过考察和分析,本文认为,西安市目前的城市经营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城市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2)旅游资源尤其是旅游产品还处于浅层次开发(3)缺乏相关的产业集群(4)城市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据此,本文在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市自身的特点,为加快西安市的城市经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1)在宏观上要建立大西安都市圈;(2)要建立绿色生态城市保护古城的风貌;(3)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4)不断加强西安市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5)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高西安市的对外旅游形象;(6)在城市经营的不同领域和阶段,政府和市场只有有效的发挥好各自的优势,才能真正达到经营城市的目的。

张耿[7]2004年在《西安市叁环路项目投融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项目区分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并重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对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叁环路项目的投融资模式进行系统地研究。论文大致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条思路展开。 首先,阐述了项目区分理论和城市基础设施及其投融资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研究对象(叁环路项目)的基本情况,对叁环路项目现有投融资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其次,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一般模式从传统方式和金融创新两个角度进行了介绍。传统方式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有股权(本)投融资模式、债权(券)投融资模式和混合投融资模式,股权(本)投融资模式即财政投入模式,债权(券)投融资模式包括信贷融入模式和市政债券模式,混合投融资模式包括“财政投入+信贷融入”模式和信托模式。基于金融创新角度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有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模式、BOT投融资模式、ABS投融资模式以及ADR投融资模式。 再次,对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方面的成功做法和有益尝试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叁环路项目投融资模式构想,有叁环路市政债券模式、叁环路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叁环路BOT模式以及叁环路ABS模式构想等。 最后,在对实现西安市叁环路项目投融资模式构想的障碍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实现叁环路项目投融资模式构想的对策建议。影响实现西安市叁环路项目投融资模式构想的障碍有投融资法律障碍、投融资体制障碍和市场准入障碍,对策建议有:一、修改、完善我国现行投融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投融资法制环境;二、改革我国现有的投融资体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创新型投融资新体制;叁、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健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 总之,西安市叁环路项目投融资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只有选择了最适合的投融资模式,叁环路项目才有可能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裴筱捷[8]2006年在《西安市环境保护融资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安市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西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将继续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和净化工程,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四城同创”的目标。因此环境保护融资能力就会成为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资金是政策实施、技术开发与应用和最终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基本保障,因此环境保护融资能力成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融资理论进行了综述。其次,以西安市的环境保护融资状况为研究对象,对西安市环境保护融资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然后,借鉴欧盟国家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并结合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拓展了西安市环境保护融资的方式,最后为西安市环境保护融资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其中欧盟国家环境保护融资模式对西安市的启示包括7个方面:(1)改变了对公共物品理论的片面认识(2)建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伙伴关系(3)投资主体的事权合理划分(4)体现“污染付费”和“消费付费”的原则(5)环保资金的使用重在“治本”(6)环境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改变观念,拓宽间接融资的渠道。拓展西安市环境保护融资方式主要包括6个方面:(1)项目融资(2)长期资本融资(3)利用外资(4)国际援助(5)ABS融资(6)环境税。在具体问题的论述上,本文运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归纳和演绎、宏观与微观层次相结合以及历史概括和横向比较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西安市环境保护融资体系的研究,旨在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提出拓展西安市环境保护融资渠道和方式的对策建议,以期在西安市环境保护融资的发展研究方面有新的创新和突破。

马广军[9]2009年在《西安市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分析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提出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等对策建议。

田渭东[10]2007年在《华弘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定位研究》文中提出资产证券化,具有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所不具备的优点,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给证券公司带来了能够稳定发展的新业务机遇。本文试图为案例企业华弘证券公司探讨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方向,并作前瞻性研究,期望在公司大股东强大的邮政储蓄资金投资冲动与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之间,建立起风险小而又双赢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平台。首先,对企业的内部因素、外部环境进行判断,分析华弘证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资产证券化业务定位选择原则。华弘证券具有从业时间长、历史包袱轻、地方人脉资源丰富、财务指标好、大股东资本实力雄厚的优势,同时也具有行业竞争地位低、证券创新业务经验少的劣势,经过SWOT分析后,采取集中差异化的业务定位选择策略,回避华弘证券在行业中的竞争劣势地位,利用地方人脉资源及股东资本优势,在西安地区集中企业力量做邮政资金资产证券化产品。其次,运用资产证券化理论,比较分析了市场中叁种资产证券化类型,研判了华弘证券自身特点与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要求条件的结合点,以此为依据,结合资产证券化产品要求特点和匹配、适用、可行等业务定位选择原则,最终选择以券商运行的企业资产证券化类型,运用“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形式,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出了业务定位后的实施措施,包括:达到业务经营资格标准的措施和其他配套措施,设计变革后的企业组织结构图,提出新的人力资源政策。对两种资产证券化运营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信托模式是目前我国法律框架下可行的运营模式,设计了城市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基本流程图。设计了华弘证券资产证券化业务盈利模式,指出业务运行中的风险控制和其他问题。最后,列举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会计、税收等法律制度问题。本文为华弘证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出了方向,提出了实施措施和模式设计,对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西安市城建投资融资体制的分析和研究[D]. 曹群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2]. 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的经济学研究[D]. 牛婷. 西北大学. 2011

[3]. 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体系构建及实施方案设计[D]. 李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4]. 西安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D]. 宋扬. 西安理工大学. 2002

[5]. 西安市国有投资公司融资方式及其优化[D]. 李晓斌. 西北工业大学. 2005

[6]. 西安市城市经营研究[D]. 武瑞.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7]. 西安市叁环路项目投融资模式研究[D]. 张耿. 西北大学. 2004

[8]. 西安市环境保护融资体系研究[D]. 裴筱捷. 西安理工大学. 2006

[9]. 西安市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研究[J]. 马广军.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

[10]. 华弘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定位研究[D]. 田渭东. 西北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西安市城建投资融资体制的分析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