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实现人的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论文_王威

试论如何实现人的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论文_王威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培养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实现个性与社会性的和谐统一。如何将二者实现协调统一关系着个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培养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为例,浅谈如何实现培养人的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性;个性发展;和谐统一;小学儿童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and?the?improvement?of?education?level,?the?requirement?of?cultivating?personality?and?sociality?is?higher?and?higher,?which?has?to?face?a?problem,?how?to?realize?the?harmonious?unity?of?personality?and?sociality.?How?to?realize?the?harmony?and?unity?of?the?two?is?related?to?the?overall?development?of?the?individual.?Taking?the?cultivation?of?the?personality?and?sociality?of?primary?school?children?as?an?example,?this?paper?discusses?how?to?realize?the?unity?of?the?cultivation?of?the?sociality?and?the?development?of?personality,?and?puts?forward?some?targeted?strategies.

Key words:?Sociality;?personality?development;?harmony?and?unity;?primary?school?children

引言

根据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的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所擅长的方面和领域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育者要能够因材施教,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因材施教,在这些方面推崇个性,尊重和发展他们的个性,引导小学儿童能够更好地自由发展。

一、社会性与个性发展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

在品德培养上要强调和注重社会性,学生之间要能够相互平等交流,在班集体当中做到民主,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就更应该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班集体这个大环境当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正如部分寓于整体之中,而整体包含着部分,二者不可分离,学生个人也应该积极容纳到集体之中,在集体活动中坚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学校生活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们相处要坚守底线,树立规则意识,大到一些正式的规则例如校规班规、学生守则等等,小到平时游戏活动之中的规则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承诺,学生们都应该能够严格遵守,有一种隐形的“社会契约”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社会性与个性发展在家庭教育中的表现

对于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培养,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立场上会有不同的观点,有时表现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当中,处于家庭教育主要角色当中的家长,有的相比在品德培养上强调的社会性更加注重小学儿童的个性培养与发展。小学儿童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让他们良好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的确是不可忽视的,但培养小学儿童在品德上的社会性同等重要。在家里孩子之间或者与邻里孩子之间的平等交流的过程当中,让他们形成一种诚实、守承诺、坚守规则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这样他们将来就能够更好地在社会大环境当中立足。

三、具体实例及策略分析

(一)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在德国的一个社区,一个德国男孩看到一个中国男孩在玩纸飞机,于是想用自己的电动遥控车和他交换,就这样他们互相达成一致交换了玩具,当中国男孩回到家里,当他的妈妈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就告诉他用纸飞机和别人的电动遥控车交换是不合理的,不能占人家的便宜,于是中国妈妈便拉着自己的孩子到德国小男孩的家里去和他把玩具换回来。而德国妈妈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并没有责备自己的孩子,当她准备带自己的孩子去超市时,正好和中国妈妈相遇,德国妈妈不赞同把玩具换回来的想法,她认为两个孩子都是自愿达成一致交换的,并没有存在什么不公平,但是德国妈妈想带自己的孩子去超市看一看那个电动遥控车的价格,让他知道他自己做了一个不理智的行为和决定。

在这个案例当中,双方家长都不存在对与错,只是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不同。中国妈妈是从价值的本身进行判定,旨在培养孩子正直、向善、平等对待他人的良好品质,而德国妈妈是讲究一种社会契约精神,尊重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承诺,认为诺言就应该严格遵守,培养一种规则意识,但同时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培养他的一种理性认识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勇于承担。

(二)又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在五年级的一个班上,语文老师在前一天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们回家背诵课文中人物的对话,第二天在课堂上要能够重新演绎人物对话。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许多同学都踊跃举手想要扮演其中的角色,但是其中有一位表现很积极的同学告诉老师他忘记了昨天的家庭作业,没有背课本上的对话,他问老师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完成这个对话。对于这种情况,语文老师如果拒绝这位同学的想法,就会严重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如果他同意这位同学的做法,又会对其他有准备的同学很不公平,没能够做到教育公正。

于此,笔者认为这位语文老师应该对这位同学的坦诚表示赞许,但同时又要批评他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然后,让有准备的背过课本上对话原文的同学先上台进行表演,在表演结束后,进行一个拓展训练,再次提供一个机会,让全班同学有志愿的上台用自己的语言来完成这个对话的表演。在这个过程当中,先让有准备的同学上台,就能够做到教育公平公正,最后再次提供一个机会,又可以给全班包括刚才那位同学提供一次机会来展现自己,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

结语

不同的人对培养个人的社会性与个性发展有不同的见解,但不管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果能将社会性与个性发展达到和谐统一,这将能更好地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于此,怎样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论文作者:王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试论如何实现人的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论文_王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