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_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十二五”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_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时期规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出版论文,体系建设论文,公共服务论文,二五论文,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是发展新闻出版事业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于发展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提高国民阅读水平、培育和发展文化消费,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全国新闻出版系统积极行动狠抓落实,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出版单位、城乡基层服务网络为骨干,以重大工程项目和活动为载体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农家书屋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0多亿元,已经建成农家书屋30多万家,惠及了几亿群众;设立国家出版基金等出版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了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新闻出版公共产品更加丰富;实施新疆新闻出版“东风工程”、组织新闻出版系统对口援藏援疆,设立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民族出版事业发展显著;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和地方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单位、各级党报党刊加快改革,新闻出版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扎实推动文化环保工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越来越好的文化环境;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热爱读书、崇尚读书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形成。总体上看,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方式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新闻出版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还较低,公共服务网络还存在大片空白,公共服务技术创新、内容创新还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来看,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加快步伐。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积极地建设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对其地位、作用、建设规律的认识,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更好更高水平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着力提高新闻出版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健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网络,着力丰富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方式,以农村社区等基层为重点,充分体现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以文化人的功能,力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2.坚持加强基层、直接惠民的原则。坚持从基层入手,更加直接、快捷地服务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共享文化成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供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出版公共产品。

3.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统筹城乡之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功效,避免形式主义,避免重复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调整基本文化需求的具体构成和范围,逐步提高新闻公共服务水平。

4.坚持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整合现有公益性出版生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根据服务人口、地理条件和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差异,合理布局服务网络和服务内容、服务方式。

5.坚持改革创新、提高绩效的原则。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公益性出版单位改革,不断创新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方式方法,加强传播手段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注重运用数字出版技术,更加经济、更高质量、更为快捷地提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

(三)规划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实用便利、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新闻出版公共产品的品种数量大幅增加,载体丰富多样,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民都可方便地阅读到一定数量的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数字出版产品,国民阅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人民出版社等公益性出版单位基本实现编辑出版业务的数字化,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提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创作出版一大批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读物。民文(含民汉双语)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品种增加两倍以上,总数量翻三番;民文报刊出版数量翻一番;创办多种民文手机报刊。各级各类盲文教材教辅得到有效保障。实现农村村村有农家书屋,建成一批社区书屋、职工书屋。民族地区实现县县有新华书店。

二、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

“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构建公益出版生产供给体系、新闻出版公益性产品体系、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和政策环境保障体系,建立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保障、运行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对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鼓励支持各种经济性质的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开展公共服务,吸引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断提高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水平。

(一)以增强能力、强化基础为重点,构建公益出版生产供给体系

充分发挥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骨干作用,加大对人民出版社等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扶持力度,提高出版传播能力。通过体制改革,整合民文出版资源,建设民文出版基地。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的方式,支持鼓励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组织生产高质量的出版物参与公共服务。加强县及县以下发行网点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出版物发行。加快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的实施进度。

(二)以群众满意、人民喜欢为标准,构建新闻出版公益性产品体系

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出发,加强内容建设,出版生产更多人民群众真正需要、迫切要求的新闻出版产品。切实做好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服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服务教育、就业和改善民生的各类读物的出版工作。继续做好“三农”读物的出版。支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译制出版工作。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做好教材出版发行工作。大力扶持盲文出版。管好用好国家出版基金,为中华民族打造更多精品力作。

(三)以科学布局、创新方式为手段,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坚持面向全社会,照顾农民、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和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等特殊群体,进一步完善读书看报的服务网点设施,以基本免费或低于成本少量收费的方式服务群众。通过互联网、手机提供数字出版产品的免费下载、阅读和使用。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捐书助读活动。

(四)以提供政策支撑、改善建设环境为目标,构建政策环境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大力争取财政对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建设工程项目的支持。争取扩大国家出版基金、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规模,运用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等资金积极实施公益性项目。完善支持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强版权服务。继续实施文化环保工程。加强廉政出版文化建设。

三、主要工程和项目

(一)实施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

依托人民出版社建设内容系统、编校规范、功能先进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党的思想理论传播平台。组建原著翻译、教材出版、数字传播等专门化机构,建立完善理论资料数据库,培养引进专家队伍,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宣传、出版、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实施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

将在新疆实施的新闻出版“东风工程”范围扩大到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等五个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海省以及四川、云南、甘肃等省的民族地区。组织开展民文出版物出版译制,出版一大批原创优秀民文(含民汉双语)出版物,将一大批优秀汉文、外文出版物翻译成民文(含民汉双语)出版物。实施向民族地区群众免费赠阅项目。构建新疆民文出版基地、藏文出版基地、蒙文出版基地、朝鲜文出版基地、西南民族文字出版基地等国家民文出版基地。加快民族地区党报党刊和重点民文报刊采编印刷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创办一批民文数字出版新媒体,支持民族地区省级党报开发创办民文版手机报。支持民族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新华书店,配置流动送书车。支持西藏、新疆自治区建设互联网出版监管系统,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能力建设。争取将现行支持新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扩展到其他民族地区。

(三)实施盲文出版工程

依托中国盲文出版社建设国家盲文出版基地,配置盲文刻印机、盲文制版印刷生产线等生产设备,保障盲人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盲文教材出版。努力开发符合盲人认知的盲文乐谱、工具书、期刊,出版好《盲人百科全书》等重点图书。发展盲文、盲人有声、大字本读物和信息化学习辅具等多种形态出版。建设中国盲文图书馆。

(四)实施党报党刊等重点报刊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支持各级党报党刊等重点报刊的采编信息化建设和党报印刷设备技术改造。选择一批办报办刊条件差的党报配置新闻采编系统、组版系统、采访设备,配置必要的报纸印刷及辅助设备。

(五)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全面完成64万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任务。逐步扩大农家书屋工程实施范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连队建立连队书屋;在西藏自治区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建立寺庙书屋;启动社区书屋建设;与大型农林牧场、大型企业、厂矿、部队合作建立农林牧场书屋、职工书屋、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书屋、部队书屋等。建立健全书屋各项服务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六)实施公共阅报栏(屏)建设工程

以县(县级市)城区街道、乡镇为建设重点,选择人员流动大的地点设置阅报栏(屏)。逐步覆盖城镇主要街道、大专院校、居民小区、较大的寺庙(清真寺)和其他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

(七)继续实施重大出版工程

重点抓好马列经典、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100种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的出版;推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出版物的出版。建立健全国家出版基金管理体制、评审监督机制、绩效考评机制,支持出版一批传承历史、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精品出版物。

(八)继续实施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工程

推出300种国家重点古籍整理出版项目。着力支持体现中华文化精髓、适应时代要求的古籍经典。加强对数学、天文历法、农医等科技典籍的整理出版,增加稀见社会文献档案、散失海外的中华古籍珍本、出土文献等的整理出版。甄选一批古籍精品进行翻译,促进出版“走出去”。加强古籍数字化成果的出版,提高古籍整理出版成果的使用和应用能力。

(九)实施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与学术论文发布平台项目

建立学术期刊科学遴选和培育机制,重点支持代表我国学术水平、具备国际办刊能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期刊发展,推动我国学术期刊整体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建立覆盖全学科领域数字学术期刊,打造学术论文发布平台,建立多学术期刊单位的在线投稿、同行评议、出版与发布系统。

(十)实施中国出版博物馆建设项目

汇集和展示中国出版业历史资料、典藏文物,展现中国出版业的悠久历史、辉煌成就和发展历程;开设互动体验区,使参观者亲身体验中国出版文化的悠久魅力和技术水平;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出版文化研究,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启蒙和历史传承作用。

(十一)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全民主动、城乡互动、各方联动的全民阅读活动机制。创新活动方式,广泛开展读书征文比赛、优秀图书推荐、作品朗读会、图书捐赠等读书活动。推广全民数字阅读,支持办好在线全民阅读。抓好典型示范,不断探索群众喜闻乐见、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的阅读形式。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认真履行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责,发挥好主导作用,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制定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加强对重大公共服务工程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及时发布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信息,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二)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

继续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活力。推进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单位的改革工作,实施民汉文字出版分开,确保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要完善功能定位,整合内部资源,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

(三)完善投入、管理、运行和绩效评价机制

加强法规规章制度建设,推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制定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制度措施。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服务、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完善工程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建立激励机制。

(四)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队伍。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要搞活用人机制,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努力提高人员队伍素质。培养、充实少数民族地区精通双语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队伍,增强民文翻译出版队伍力量。加强盲文编辑的培养。加强基层网络服务人员特别是兼职、义务服务人员的业务培养,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管理能力。

标签:;  ;  ;  ;  ;  ;  

“十二五”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_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