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分析_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分析_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取向论文,政治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04)04-0057-06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及其结构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是一定的社会政治主体需要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中 与一定的政治客体所形成的关系范畴。它具有特定的属性和发展方向,即从主体属性上 讲,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各政治主体活动的产物,从价值客体上讲,它具有先进性和进步 性,从而是一种具有导向性或指向性的目标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具有绝对超越指向性(注:有人在谈论法的价值时使用了“ 绝对超越指向性”。此处属借用。参见法苑精萃编委会编:《中国法理学精粹》,机械 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175页。)。它的绝对性体现在它为社会主义所必需, 对于人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和意义,具有永远不可逆转的绝对确定的发展方向;它包容 和超越了人类一切既有政治文明价值成果,但又具有永远不断发展的性质。从不同的角 度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

(二)内在结构:理念价值结构和行为价值结构

公正、自由、平等、民主、科学、规范、效能和秩序等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 要理念价值取向(注:这些价值取向在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共“十二大”以来 的其它历次政治报告和一些政治文件中都有所涉及。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是我们确定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重要依据。另参见西里尔.E.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4、6—28、32、42—139页;《近代中国的政治理念 嬗变与政治文明转型》,载《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6期。)。公正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价值取向的根本原则,自由、平等是其基础,民主是其核心,科学和规范是其理性工 具,效能是其功能要求,秩序是其前提与结果。多位一体,同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念 价值取向结构体系。

政治统治价值取向、政治管理价值取向和政治参与价值取向等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主要行为价值取向结构。政治统治价值取向侧重指向公正秩序,政治管理价值取向侧 重指向公正秩序,政治管理价值取向侧重指向科学规范和效能,政治参与价值取向侧重 指向自由平等和民主。由此可见,政治文明行为价值结构与理念价值结构存在着内在的 统一性。行为价值结构是通过行为分类予以概括的,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结 构的显性部分,而理念价值结构则是其隐性部分。当然,这些行为价值结构与理念价值 结构不能完全等同。

(三)外在结构:外在价值与社会环境结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其环境结构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结构和经济 关系结构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但是,相关的宪法和法律制度结 构等往往具有更直接的规定性,而其他方面的社会精神结构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那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特点呢?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统一性

(一)价值取向特征的统一性

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它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政治活动的产物,从 主体需求的产生到满足程度等方面都具有主观性。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过程及其作 用结果却具有客观性。

2.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所谓绝对性,如前所述,就是它的绝对必要性和绝对超越 性及其普遍性(成为人们某种共同的价值追求)。所谓相对性就是指它的条件性,呈现出 差别性、多样性和多元性。

3.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在其价值取向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的价值与各种具体条 件下的具体价值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具有整合性的统一体。

4.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它是对人类一切政治文明价值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其价值 标准具有普遍的跨时空指向性。它的每一种价值取向既具有人人需求的一般性倾向,又 会在需求重点和强度等方面因人因时因条件而异。它还有与其环境结构相适应的特殊属 性和国别差异性等。

5.终极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它拥有一种人类值得追求的最高政治理想,同时,在不同 的发展阶段又有现实的具体奋斗目标。

6.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其价值取向中,有的具有目的性,有的具有工具性,有 的兼具目的性与工具性。

7.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它具有满足其社会主体需求的巨大可能性,而不断的社会 实践活动则将这种潜在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8.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它既要满足统治者的需求,也要以一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 满足其他社会成员的某种政治需求,增强其政治道德合法性基础。

9.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它的价值主体既有个体层次上的人,又有团体层次上的人 ,还有社会整体意义上的人群集合体。它的价值客体也具有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价值取向结构中各价值取向间的统一性

在理念价值结构中,公正是根本性的理念价值取向。从一定意义上讲,其他理念价值 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公正。没有公正或正义的神圣性裁判,自由、民主、平等、科学、规 范、效能和秩序等价值取向的偏差或不足就难以得到判别和纠正。

自由、民主和平等是沟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各理念要素一致性的桥梁。没有 自由、民主和平等,科学、规范、效能及秩序未必能实现最大的善——最广泛的社会公 正,公正理念也难以促成最完善的科学规范和最大的效能及最人道的善治秩序。

科学、规范、效能是实现公正、自由、平等、民主及善治秩序的理性工具和必然要求 。科学化是规范化的时代禀赋,是效能化的前提和基础,规范化又是科学化的体现和效 能化的基础,效能化则是公正约束条件下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追求一种新型秩序——以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自由平等 和民主为基础,以尽可能的科学规范和效能为条件,在人类历史上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 公正的秩序。当然,没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其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也就难以保 障。

在行为价值结构中,政治统治价值取向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统领其他政治行为价值取 向。政治管理价值取向和政治参与价值取向作为日常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按照不 同的路径和差别性向量的特点相互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来说,政治统治价值取 向往往被置于首要的根本的地位,具有目的价值特点。政治管理价值取向和政治参与价 值取向等往往要巩固和实现政治统治价值取向,具有工具价值取向(但其自身也可以成 为行为价值主体的追求目标,从而具有目标价值特性)。政治管理及政治参与价值取向 则被限定在政治统治价值取向许可的范围内。

(三)价值取向结构中每一价值取向内部要素间的统一性

在理念价值结构中,在现代社会,公正与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自由、平等和民主等 因素紧密相连[1](P38-41)[2](P200)[3](P252)。公正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以自由、 平等和民主为基础的。公共利益作为价值尺度导引和评判政治自由、平等和民主,自由 、平等和民主是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实现公共利益的工具和途径。

政治自由主要包括个体独立、政治意志自由、个体能力、政治机会和权力。无独立即 无自由。个体独立保护并允许个人进行选择[4](P306-309)。政治意志自由是政治主体 内在选择自由,这在具有“诛心”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具有重要的意义(注:桥·萨 托利等人认为内在的意志自由并非政治上的自由。参见:《民主新论》,第325页。但 笔者在此要强调没有政治意志自由就没有政治行动自由,政治自由是内在自由与外在自 由的统一。)。个体能力是政治个体自身具备的实现政治意志自由和政治行为自由的主 观条件和基础。政治机会是政治行为自由的选择集合。权力是政治自由的防范对象,也 是社会主义政治自由得以实现的保障力量。

政治平等包括独立人格地位的相同性规定、政治结果的相同性、差异性分配的公正性 和政治机会均等。种类平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首要原则,它基于社会主义社会中人 人平等的理想和信念,源于社会主义对人类人性平等的尊重。相同的人得到相同的结果 是贯通种类平等和差异性分配平等的过渡原则。不同的人公正地得到差别性待遇,是客 观因素制约下的一种现实选择原则。而机会平等则是使政治主体实现从不平等到平等的 环境保障。

政治民主,包含以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等。公民权利是基础, 人民主权是最高原则和本质要求,消除公共权力的某种异化是其重点内容。

政治科学,包括政治科学知识、政治决策的组织结构与程序及其过程的科学化、科学 精神和科学理性思维等。政治科学知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科学化的基础,政治决策科 学化是其核心内容,科学理性思维与精神则是其先导和灵魂。

政治规范,包括政治道德规范、政治制度规范和宪政规范等。它们是不同范围、不同 层次、不同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互补性很强的政治规范。

政治效能,包括政治效率和政治能力等。政治能力越强则政治效率越高;政治能力越 弱则政治效率越低。反之亦然。政治效率和政治能力呈正比例关系。

政治秩序,包括政治权威、政治控制力和政治局势等。这三个组成因素也呈现出一致 性关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强调最符合人性发展的、以自由平等和民主为基础的公正秩 序,这是社会主义一切政治权威和政治控制力及政治局面的合法性基础。

在行为价值结构中,政治统治价值取向包括阶级统治和人民统治等的统一。它首先强 调阶级统治的意义,但同时又强调人民民主的广泛性、普遍性和平等性等现代价值,包 括满足一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一切爱国者的合法或正当要求。

政治管理价值取向存在着公权主导与社会自治的统一,“德治”和法治与自治的统一 。当今中国政治管理过程大致是一个以公共权力为主导、政治强制管理、政治民主管理 与社会自治管理相统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4](P10-11)。

“德治”、法治与社会自治的统一,是一种涉及不同层面不同主体和客体、互补性很 强的总体治理模式。“德治”的价值在于形成政治自律机制,减少法治及政治监督成本 。法治作为一种他治,一般针对外在行为,其种种特点决定它具有外在约束价值。自治 更多地与私域或小范围内价值主体行为方式相适应,可以弥补“德治”与法治域外真空 地带。值得指出的是,“德治”和法治及自治不仅仅具有工具价值,它们还包含了目标 价值,都具有更本质含义,即人性、德性和主体性意义,都包含了对人类尊严和自由的 尊重。这是它们在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上的统一性。

政治参与价值取向包括公共权力公开和公民参与的同构。公共权力公开是公共权力回 归人民、防止公共权力隐秘异化的需要,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公民政治参与是 促进公共权力开放、防止公共权力隐秘异化的动力源泉。

此外,我们已经看到,各价值取向要素间往往存在着交叉统一的关系。这种相互渗透 、相互交叉甚至相互包容的关系,并不能否定每一种价值取向的独立自在性。因为它们 各有其特点和侧重点,并在事实上已经被人们认可为具有相对独立价值的东西,这从另 一方面说明了各价值间存在着统一性关系。

(四)外在价值与环境结构的统一性

由于环境结构的复杂多样性,此处不可能一一列举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每一价值取 向及其内在要素与其环境结构中每一个序列、每一个层面中的每一个因素的复杂的统一 性关系。本文仅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例,简述它与环境结构的统一性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伟大命题是人的自由的具体化表述[5](P696-705)。马克思、恩 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反杜林论》中提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等命题。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最高范畴。但是,马克思却没有抽象地 谈论此一问题,而是把它和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废除和社会化的人联系起来[5](P6 96-705),特别是把它放在市民社会中进行研究。因为市民社会造就了一种新的社会形 态,为个体自由创造了条件。而市民社会总是与商品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商品经济最重 要的特点就是个体的独立自主性、自由与个性化。人的自由主要是以经济关系为历史前 提的个体人格自由。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的形式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普遍形式,市 民社会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外环境和内环境[6](P261-266)。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外环境是指人们的生产方式,包括社会化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 质变换关系[7](P926-927),以及人的自由产物——民主制的国家制度[8](P281)。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内环境主要是指人的主体性建构。人的主体性建构的实质内 容就是创造社会化的人,将是形成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 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P273)但“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 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0](P84)

由此可见,从环境结构角度来讲,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与物质生产活动、所有制的 变革、国家制度的变革(从君主制转变为民主的国家制度)和社会集体精神等联系在一起 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基本经济制度前 提,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则正在为它创造现实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则 提供了国家制度基础。但是,更具现实重要性、起直接决定作用的是中间层次的制度文 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造就着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化的人及其独 立人格与精神;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政治民主制度建设,从而使社会主义政治国家越 来越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人的自由产物。

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不仅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文明,特别是国家民主制度实现的具体形式。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冲突性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既包含统一性特征,又包含差异性、冲突性特征。

(一)价值取向结构中各价值间的矛盾与冲突

在理念价值结构中,无法律约束的自由可能会损害公正,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 也会损害平等,侵害他人的民主权利,打乱、延误或阻止正常民主建设计划的进行。强 求平等也会侵害人们的自由权利。自由还可能与秩序发生冲突。一定条件下,自由可能 威胁秩序,秩序也可能压抑自由。

公正和效能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公正要求给每个人以应得的,对个别情况予以 个别对待。而效能之效率则要求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达到主要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利益 的最大化,甚至不惜牺牲某些个体的正当要求。而实现每个社会成员利益的最大化,意 味着交易成本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小化。公正与效率往往呈现出反比例关系。

公正与秩序之间也可能会存在矛盾和冲突。秩序侧重强调稳定等社会价值,而公正不 仅强调社会价值,同时强调每一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所矛盾的个体要求强烈持久或 联合强大时,就可能与秩序发生冲突。

同样,民主与效能也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民主意味着按照复杂的规则和程序运作, 意味着一种社会计算和反复的社会协商和讨价还价,它虽然能产生巨大的权力合法性效 能,但政策输出效能可能是低下的。贪图简便和快捷则可能以牺牲民主精神实质为代价 。

规范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与自由及效能等发生矛盾和冲突。规范提供制度,从根本上 讲,可以防止和减少违约几率,降低交易成本,但是,规范具有稳定性特性,当条件变 化时,原来的规范可能成为自由和效能的枷锁。

民主和科学也可能存在矛盾与冲突。民主是一种社会计算,多数的未必就是正确的, 民主的未必就是科学的,科学的也未必就是民主的,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在行为价值结构中,政治统治价值取向突出稳定秩序等,政治管理价值取向突出规范 效能等,政治参与价值取向突出自由民主参与等。由于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其间可能 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统治权有一个加强对管理权和参与权的控制问题,防止管理权 的偏离运动或异化,防止参与权的异常冲击或出轨。管理权和参与权也有一个对统治权 的监督和制约问题。

(二)价值取向结构中每一价值内部要素间的矛盾与冲突

在理念价值结构中,公正就存在着公共利益与个人自由、个人自由与社会平等等方面 的矛盾冲突。自由内部存在着个体独立、政治意志自由与权力的矛盾冲突,政治意志自 由与政治机会的矛盾冲突,政治意志自由与个体能力的矛盾冲突等。平等内部存在着类 平等与政治资源差异性分配的矛盾冲突等。民主内部存在着公民权利与公共权力的矛盾 冲突,少数服从多数与保护少数的矛盾冲突等。科学内部存在着不同政治思维方式之间 的矛盾冲突等。规范内部存在着道德规范多元性与制度规范和宪政规范一元性的矛盾冲 突等;效能内部存在着最大的产出和最小的投入之间的矛盾。秩序本身也存在着一种内 在的紧张关系:既需要稳定又需要变革。

在行为价值结构中,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同盟阶级之间、统治阶 级和同盟阶级与其他统战对象之间、领导者与其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之间,都存在着一 定的矛盾与冲突。

在政治管理价值取向中,社会自治的自我管理有时与公权的外部强制介入发生矛盾与 冲突;“德治”与法治存在着地位上的矛盾与冲突,而“德治”本身就存在着自治与他 治的某种背反[11](P99-104)。同样,法治除了与自由等价值的许多矛盾外,法治本身 也有悖论,即确定与灵活、稳定与变革、一般与个别、一律平等与差别对待、规则治理 与自由裁量、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法律与情理等的矛盾[12]。

在政治参与价值取向中,公共权力公开和公民参与之间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某些公共权力部门可能自然倾向于信息保密和设置各种准入门槛,对于公民参与形成 制约。而一些公民参与则试图突破某些公共权力的限制。

(三)外在价值取向与环境结构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1.存在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无限性与物质文明状况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给政治文明价值取向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支持,但现 实经济体制的弊端又阻碍了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结构的均衡性发展。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与多元意识形态存在着矛盾。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历史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对 有关理论的片面理解或随意取舍及各种落后文化观念的束缚都将影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价值取向的巩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造就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所需要的现代社会组 织形式、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等,但是,它也可能渲染政治冷淡主义和政治文明价值虚 无主义倾向。

5.社会主义宪政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理念与精神,但是它在具体制度和 程序环节及有关机制上的缺陷又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张扬。

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还面临着与西方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在思想理论、话语表示与实践行为间、预期收益和 实际价值间、意愿供给与实际供给间、当前和未来需求与当前及未来供给间等方面都可 能存在矛盾和冲突。

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导引原则

根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间的对立统一性关系,我们应该明确政治实践中的价 值取向导引原则。

(一)因势利导,兼顾推进

这是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统一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相互 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从长远来看,从总体上讲,应该得到协调发展 。任何一个价值取向的缺失与滞后,都会削弱其价值结构的整体势能。

因势利导,首先要高瞻远瞩,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大势所趋 。其次,要认识到政治文明价值冲突的情势。第三,要认识到有关国情民情定势。要时 刻感受到人民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追求的迫切度和强度。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 小康水平之后,政治文明价值追求会越来越强烈。政治发展也是硬道理。现代世界政治 发展潮流,浩浩荡荡,不进则退,这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进取考量 。因此,要抓住有利形势,积极导引。同时,要确定导引的原则。是整体导进,抑或有 所侧重;是否可以进行价值替代或价值通约(价值替代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以一种价值取 向取代另一种价值取向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性选择。比如,有人曾认为可 以以法治取代民主等。价值通约是指一种价值可以通过“交易”、“转让”、“经济补 偿”等方式实现之)?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但笔者认为,为每一价值不可或缺性所 决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导引,原则上主要是价值平衡,利益兼顾,发挥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整体效能。但是,在特定的情势下,相容性、互动性价值替 代选择也是可以暂时考虑的。价值通约只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如不违法或依法定程序自 愿协调等)适用于有限的个人价值选择。

(二)取长补短,发展自强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是对人类一切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包容和超越,我们首先 应该有一种自信。要看到自己有哪些优势,要知道这些优势如何固守,如何发扬光大, 如何自立更新,如何通过展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的魅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 的政治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在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过程中,使其成为极其重要的精神 支柱。其次,还要看到自己的缺陷和其他政治文明的优势,虚心学习,敢于学习,对外 开放,取长补短,发展自强。当然,这也涉及到利益与价值的冲突和平衡问题,包括国 家间利益的冲突与平衡;既得利益与现代政治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平衡;个人利益与民族 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平衡问题等。

收稿日期:2004-03-27

标签:;  ;  ;  ;  ;  ;  ;  ;  ;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分析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