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的艰难选择_股票论文

中国股市的艰难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股市论文,艰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股市成为泡沫的不断轮回。要恢复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必须实施革命性的改造

大力发展法治的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之一。可是,中国股市开场20多年来骂声不断,却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笔者在香港“九七危机”后的熊市里泡了六年,眼见大多数中产阶层财富缩水,但人们“认赌服输”,很少听见骂股市的。据说在发达国家,人们不论输赢都是自己的事,怪不得股市。为何中国人咒骂股市?原因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股市博弈的不公。过去中国股市伴随GDP的高速增长,大户吃肉,小股民还能喝汤。随着GDP增长减速,今后小股民喝汤的机会也不多了。

有人曾开玩笑说,你恨谁,就将谁送入股市。这句话不无道理。中国式股市从来都是“熊长牛短”,也许会有短暂的“天堂快乐”,但最终会陷入“地狱”。玩到最后是多数人亏钱,少数人爆赚。那是少数大户的“天堂”,多数散户的“地狱”。难怪证监会前任主席郭树清说小股民不宜炒股,以免陷入“地狱”。其实不少小股民已渐觉悟,割肉出场了。例如,今年股市每次上涨,清仓离场的小股民就更多。持仓者越来越少了。只是还有不知情的新户入场,使得“击鼓传花”的游戏还能勉强地维持下去。

这20多年来,中国股市不知吞噬了多少小股民的血汗钱,成就了多少权贵者的“暴富梦”。“一将功成万骨枯”用在股市最为贴切。笔者也亲眼目睹不少小业主因生意难做而误入股市,输掉了来之不易的积蓄而沦为打工一族。一位熟人十年前宣称,他挣的钱三代都吃不完,投身股市的他如今已输得差不多了。中国股市之“负财富效应”或许是中国中产阶层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

中国式股市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造富机器,在最近的十年里神奇地造出了几乎全世界最多的富人,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甚至华尔街也只能自叹弗如。每一次政策变动带来的股价折腾,不就是一次财富的重新分配吗?被不少学者交口称赞的前几年的“股改”,不也是一次空前绝后的造富运动吗?

股市里的资本和权力结合产生的神奇效应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随着股市的少数人“点石成金”与大多数人的“血本无归”,股市价格扭曲了,股市应有的资源配置畸形化了,优胜劣汰的合理竞争迷失了,投资保值增值功能消失了,价值发现功能不见了,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不灵了。剩下的除了投机还是投机。

有识人士大声疾呼救救股市!否则,现代化无望,“中等收入陷阱”无解。有道是,股市强国家强,股市盛国家盛。大洋彼岸的股市不知给其经济注入了多少活力,成就了多少人的美国梦。有人统计,美国人投资证券的财富收入占其财产性收入的40%以上,在1930年-1980年的50年间,美国股市每年以8.3%的回报率成长。中国股市大多数股票长期不分红或分红率不足1%,股指也从6124点跌破了2000点(2013年7月19日上证指数为1992.65点)。中国股市富了少数人,淘空了大多数人的腰包。

勿以常理判断中国股市

股市无常,特别是中国股市。上证指数已跌破2000多点,能否入市?外资投行的朋友说搞不懂,因为外国是买股,中国是炒股,所谓炒就是翻来覆去折腾吗。即便是QFII也是雇中国人炒,赚不赚钱就看你是在锅底还是在锅盖买卖股票。

所谓的“炒”,不就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暗手在翻动股价吗?即便是老外也难懂中国股市。“欧洲股神”安东尼·波顿不就是在中国股市惨遭“滑铁卢”,投资三年亏损14%,输掉一世英名吗?

中国式股市既与发达国家成熟股市不同,也与新兴国家成长型股市迥异。今年上半年全世界的股市指数都在涨,唯独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水平的中国股市在跌,可谓熊冠全球,岂非咄咄怪事。

中国式股市不是不能判断,只是不能按常理来判断。既然中国股市已病入膏肓了,如何能当健康的标准来判断?同理,如果仅以市盈率、汇率、利率、资金总量、GDP增长率等指标来判断中国股市,误判是大概率事件,因为没有计算政府干预和炒家对股市价格的扭曲作用。中国股市总体市盈率并不高,GDP增长率仍是全世界最高。发达国家货币量化宽松,流动性过剩,热钱流往中国,但中国股市从今年2月以来一直处于跌势。或许还有一个解释:中国股市已严重透支,似乎要“大难临头”了,热钱并没有流入股市,不仅小散户在退出,且大资金也在出逃,创业的大股东则在急着变现而“胜利大逃亡”。

中国股市的涨落总是与资金流向有关。资金流向背后又有多种复杂的因素。不论其因素如何影响资金流向,人们也只能从资金流向和政策变动方向看股市,而不能单从市盈率、GDP等经济指标看股市,因为中国许多指标(包括上市公司指标)都不同程度地掺假而难以分辨。也就是说要跳出股市看股市。

一是看房价跌不跌。近年来大量的投机投资资金流入房市,追逐不断升高的房价。房价不跌,股指决不会涨,资金也就不会从房市流入股市。若房价大跌,股市相应崩盘。

二是看银行理财产品和民间高利贷旺不旺。若理财产品利率升高和民间高利贷兴旺,股市没戏,大量的“闲钱”不会进股市。中国人历来买涨不买跌,放着两位数的高利贷或高于现行利率的理财产品不买,而去买跌跌不休的股票尤其是所谓的“蓝筹股”,不是脑袋进了水?

三是看政策走向。既然是炒股,那就有“政策底”,当局什么时候认为到底了出来救市,那就可以买股票了,股市也就涨了。当然,政策“托市”,只是强心针,只能涨一时不会涨一世,涨上去还会掉下来。

今年上半年全世界的股市指数都在涨,唯独中国股市在跌。

如果要判断一个较长时期,则同样有“三看”。

一是看国民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地增长。如果仍然像过去一样,靠人为的刺激经济,“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宏观调控,股市的折腾是难以避免的,涨上去还会落下来,涨得越高,跌得越惨。中国GDP增速和投资回报率都在逐年下降,因此,股市里的巨富现正在想方设法出逃,大盘跌易涨难。如果改革和调结构能顺利推进,就有可能短期看跌,长期看涨。

二是看能否形成一批真正的蓝筹股。不论是香港股市还是美国股市,一大批领头的、有核心竞争力的长期稳定上升的蓝筹股,支撑和推动了大盘不断向上。反观中国,许多所谓蓝筹股有名而无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既没有创新能力,又缺乏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家精神,有的甚至靠的是权力和资源垄断,说变脸就变脸,很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预期。

三是看管理层是否有彻底整治股市制度的决心和能量。中国式股市充满着庞氏骗局和击鼓传花的游戏,正像一个久病虚弱的病人已积重难返,不是一招二式能解决其病根的。只有从股市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下决心改革,整治股市乱象,制止上市公司圈钱以及操纵股市和内部人交易,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中国股市才能健康向上长期地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更好的企业入市,中国股市才能像美国股市一样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可图。

如果管理层治理决心不够,且能量有限,最好不要乱动乱改,否则来回折腾,损了大多数股民,肥了少数大户,预后更差,大盘还会更糟。

就目前约束条件而言,大盘难以向上突破今年高点,向下的概率较大。因为支撑大盘的主要是一些金融、房地产、资源股及国企股,这些占股市市值80%权重的大盘股要么受周期性景气影响,要么受宏观调控政策抑制,难以大涨,搞得不好,一有风吹草动,还会大跌。

买股票是买未来。在下滑的GDP增速和越来越不利的国际环境中,许多股票已不便宜。即便是改革及结构调整和转型也有一个过程,因此,大盘在短期内难以乐观。

不断轮回的泡沫游戏

如果说十年前,炒家几乎能将所有的股炒一把,那么在全流通时代,动辄上百亿市值的大盘股炒起来已得不偿失,所以只能炒中小市值股。既然大盘行情难以启动,那么,除了飘忽不定的板块轮动式的短炒大盘股,热炒中小盘股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自从2012年12月4日股市行情启动以来,截至2013年6月13日,以小盘股为主的创业板指数大涨近90%,中小板指数也大涨近50%。许多中小市值股涨了好几倍,几乎是涨疯了。而大盘股(以沪深300为代表)同期只涨了不到15%,许多今年2月以来一直在下跌,不少股票早已跌破去年12月的价位。

大盘股节节败退与小盘股节节攀升,形成鲜明的反差。如今创业板市盈率已近90倍,动态市盈率也在57倍,其中相当多的股票达100倍左右。主板(上证指数)动态市盈率仅12.6倍,许多大盘金融股不足5倍,甚至市净率低于1,股价低于净资产价格。这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大盘股溢价于小盘股的主流定价模式背道而驰。例如中国香港与内地的股价比较,许多中小盘A股比H股溢价,有的高达1倍以上。

如果创业板的中小市值股都是科技股也就罢了,遗憾的是,具有自有技术的科技股在创业板中并不多,有不少属“山寨类”。还有一些行业性股票,谈不上什么高成长性,甚至是亏损的,只不过乔装打扮,鱼目混珠罢了。炒小盘股历来是中国式股市的一绝,并不起源于创业板。创业板不过是更能掩盖某些炒家和主力以创新的名义坐庄。于是,主题股、题材股、成长股的概念满天飞,坐庄者、炒作者、抬轿者、跟风者共同哄抬股价,吹大泡沫,直至庄家或主力机构人去楼空,泡沫破灭,留下一地鸡毛。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泡沫游戏。自创业板开张三年以来,此类泡沫游戏已上演过一轮,曾从1000多点跌至500点左右。创业板泡沫从兴起到破灭比主板快得多,而且更加大起大落而惊心动魄,当泡沫破灭时,极少数散户先入先出而“中彩”,多数后进后退者中招,主力或庄家则赚得盆满钵满。

本轮小盘股行情似乎还没到头,庄家或主力还来不及出货,即使大盘大跌,盘小的创业板也易控制不跌或小跌。从去年12月以来,炒作创业板股票的股民无疑不同程度有账面获利。即便大股东争先恐后地出货套现,小盘股尤其是创业板还是一路高歌猛进。这当然与管理层一再推迟IPO重启有关。每一次“狼来了”的叫声都让持有小盘股的散户们惊魂不已,但都在管理层出面辟谣后由跌转升。6月13日创业板在大盘大跌中戏剧般的底部回升,似乎演绎着最后的疯狂。“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泡沫终究要破的。谁又是创业板疯狂的终结者?刺破泡沫的最后一根针何时出现?也许是IPO的重启;也许是大盘股估值的重新修复;也许是中国经济进一步恶化,资金外逃之时;也许是严刑峻法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股市者或造假者之日。

在泡沫破灭之前,股市尤其诱人,总是弥漫着金色的财富梦。能够踏着泡沫进来,并在泡沫破灭之前出局,或许要靠造化。持有小盘股的散户尤其要当心。当然,不可否认创业板以及其他板块中不乏优秀的股票,即便市盈率高也是可以长期持有的。

总之,在集权的体制及政商结合的股市文化背景下,中国股市已沦为“炒市”,其中被炒家赋予炒作价值的许多股票难逃大起大落的宿命。正是在疯狂炒作股价的泡沫轮回中,财富才迅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正是股市逐渐沦为少数人财富积累的游戏,不断被抽血的股市要为过去的爆炒买单而每况愈下。这是一场极不公平的财富转移游戏。中国股市已重病在身,积重难返,透支了未来时光,多数股价相对于自身的条件已经不再便宜,加上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经济转型的困境,创新不足的中国上市公司整体上盈利能力不会有较大的起色。2007年的高点6124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可企及。

如果对中国式股市实施革命性的改造,当然会大有改观。一个好的证券市场,能够为优秀的或有潜力的成长性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让它们借助于资本市场的杠杆加速发展,优者更优,劣者淘汰,同时能够以合理的估值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与风险相当的价值回报。更重要的是监管的加强会吓退假冒伪劣者。许多具有潜力的优质企业会源源不断地进场而稀释过高的市盈率,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显然会提高股市的整体效率。老牌国企股也会因深化改革焕发新的活力,从而提升投资者对未来股市回升的预期。

曾经辉煌过的中国股市到了一个重要关头,能否通过革命性改造而重新焕发青春,或许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标签:;  ;  ;  ;  ;  ;  ;  ;  ;  ;  

中国股票市场的艰难选择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