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石磊

浅谈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石磊

福海县初级中学 石磊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教学、能力分组,它是讲学生按照智力测试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我县是自治区农牧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县,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追求一种优质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改善、调整教学模式来适应现代的教学,我校本学期开展了部分学科分层教学的实验。由于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最有利于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县教育局深化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要求下,围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思想开展实验。

一、学生分组,组内分层

1.小组人数:6名学生组成,面对面对坐,互帮互学,互相促进。

2.分层分组:组间同质,组内分层,优势互补。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分别编号为A1、A2、B1、B2、C1、C2,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

3.选择一位优秀的行政组长:从全班挑选8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行政组长。行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

二、备课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备课花的时间比较多,我通常在认真钻研教材后,分析清楚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属于非共同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各层次的不同要求,对于A类学生要求较高,对于C类学生则只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寻找运动轨迹(引导图层的应用)”的教学时,C类学生只要求会用自制图形,进行引导层动画;而A组学生则要求他们初步学会利用Photoshop抠图出透明背景的对象添加一定背景进行引导层动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课堂教学分层

层次教学既重视学生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学既要有“放”也要有“扶”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还要有因人制宜的特别步骤,实现课堂教学分步进行。第一步:阅读文本,自我达标。通过努力几组学生均可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第二步:分层点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巡视获得的信息,把学生“存疑”的地方再向学生演示,以求“释疑 ”,进而“消疑”。然后根据教材重点和课堂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再精讲点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

第三步:课堂训练层次化。即以B组学生为主进行巩固新知识的层次化训练,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同学对课堂目标的达标情况,进行课堂辅导。

四、作业分层

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三类难度不同的任务,要求各层次学生必须完成对应层次的作业。布置作业主要以基础任务和综合任务为主,若有时间在黑板出一、两题思考题作为附加任务,主要让A类学生选做,也鼓励B、C层学生做中、高等难度的任务,但要保证质量。

经过一个学期的分层教学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后进生,以前经常由于不会做而不做,经常是老师演示完他们就没事做,现在对他们降低要求做些最基本任务,慢慢地恢复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愿意做任务了。优等生则由于独立自主的学习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发挥,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习的动力倍增。每个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有发展。

五、班级小组的评价分层赋分

1.及时性、激励性评价: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学案预习、讨论质疑、讲解展示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由组长和教师共同评价小组成员。例:凡是老师整组提出表扬的,每个小组成员各加5分,小组长加8分,但点名的就加3分。

3.量化赋分评价。采用标准分数、分类分数和鼓励分数三种评价方式。比如:学案完成、课堂讨论、讲解展示,对抗质疑等的标准分数分别设置为2、1、0分。A类学生展示、质疑的按标准分数赋分,B类学生展示、质疑的加倍赋分,C类学生展示、质疑的三倍赋分。鼓励分数是在板书、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直认可的,一次加5分。每天下午第八节课由行政学习小组长进行汇总统计,将一天全班每个学习小组团队及个人量化情况记录结果报送班主任。每月统计汇总,分数统计到人,又加到团队,可以评选班级个人“展示明星”、“质疑明星”,在学习小组中评选“优秀团队”等。

六、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并非所有教材内容都能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分层或怎样分层,必须从教材内容、课型情况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选择。

2.对于附加的选作任务,有些优生怕困难,不愿意做,失去动力。这时老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论文作者:石磊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浅谈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石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