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创造新的优势,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_农民论文

重新创造新的优势,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_农民论文

再造新优势 再上新台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上论文,新台阶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安丘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陲,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市。市境面积2010平方公里,下设32个乡镇(其中镇19个、乡13个),1440个行政村,人口109万。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994年,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5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工农业总产值130.9亿元,增长43.4%,其中农业总产值23.7亿元,增长39.6%,工业总产值107.2亿元,增长44.3%;农村经济总收入119.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1元,增加524元;境内财政收入完成2.03亿元,增长22.3%;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3.4亿元,比年初增加4.21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5.42亿元,增长45.1%;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1.97亿元,增长81.1%。先后被评定为“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

1995年是全面完成“八五”计划并为顺利实施“九五”计划创造条件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非常艰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研究确定了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即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主题,继续组织实施好“横抓十龙,纵抓三强,外向带动,开拓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增量,促进全市综合实力快速增长”的总体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再造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确保农民收入再上新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主要奋斗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71.5亿元,比去年增长30%;工农业总产值166亿元,增长26.8%,其中农业总产值26亿元,增长9.6%,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增长30.6%;境内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16%,其中市级财政收入9500万元,增长9.8%;粮食总产稳定在6.55亿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50亿元,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增长29.7%;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13.5亿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增长23.5%。

为了达此目标,我市在1995年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

一、进一步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再造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新优势

高产优质高效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立足于再造“三高”农业新优势,我们遵循“稳一块,活一块”的方针,确立了以稳促活、以活保稳的发展路子。“稳一块”,就是稳定发展粮棉油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粮棉油是特殊的战略性商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稳定增产粮棉油的基本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只有这样,才能稳住农村这个大头,确保全局的稳定。基于上述认识,今年我们重点在调整作物品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效益等方面下功夫。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左右,总产达到6.55亿公斤以上;花生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总产达到2700万公斤;棉花面积落实18万亩,总产990万公斤。“活一块”,就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放开搞活,大力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全市继续推广一村一品的做法,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走一人带多人、一户带多户、一村联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重点抓好蜜桃、芦笋、姜蒜、食用菌等17个万亩高产示范方和工艺品、玻璃钢、矿产品、淡水养殖、肉食鸡等48个较大规模的经济小区。同时,坚持以带动面大、辐射力强、技术含量高和外向型为发展方向,对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和扶持不同所有制、不同层次的经济力量组建新的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大力发展以畜禽规模经营为重点的养殖业,再造多种经营生产新优势

多种经营生产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各种基础条件比较好,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具有十分优裕的条件。围绕再造多种经营生产新优势,全市将以国内外两大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价值项目,大力发展以畜禽规模经营为重点的养殖业。为了推动养殖业这一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加快发展,我们把95年确定为“全市畜牧养殖年”,力争实现畜牧业产值19.5亿元,增长63.2%。具体目标是:大家畜存栏达到26万头(其中牛存栏22万头),出栏25万头;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肉鸡出栏8000万只,蛋鸡存养500万只;羊出栏80万只;鱼类总产量7000吨。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确立了“抓大户、建小区、上规模、专业化、基地化”的畜牧业发展思路,重点抓好20个畜牧养殖专业乡镇、500个专业村、5万个专业户。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兴办集体养殖场,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养殖,力争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村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同时,进一步加大行业调控管理力度,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兴建一批畜禽、原种、饲料厂家,积极推广栏圈改造、人工授精、配方饲料、药物防疫等新技术,提高畜牧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三、围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再造乡镇企业发展新优势

经济的增长应当是数量、规模的扩大与质量、效益的提高的统一。只有注重质量、讲求效益的增长速度,才是扎实有后劲的速度。从我市实际出发,乡镇企业要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路子,力争完成工业产值115亿元,增长38.14%。围绕再造效益优势,我们要重点抓好10个产值过2亿元的企业集团,20个利税超过300万元的重点企业,20个利税超过1000万元的骨干村,10个利税超过200万元的个体私营企业,即实施“60龙虎工程”,并对强乡镇、强村、强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指标考核体系,以产品销售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税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来评判乡镇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引导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向技术改造要效益。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年内全市乡镇企业确保投入4亿元以上,力争超过5亿元,完成技改、新上项目300个以上。继续实施以强带弱战略,进一步搞好东西结合,促进乡镇企业全面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指导思想,在稳步增加数量、实现量的突破的同时,重点致力于质的提高,引导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联合,个体私营之间横向联合,在联合中发展,在联合中壮大,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再造城乡一体化发展新优势

小城镇是区域经济的中心。要再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就必须通过逐步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扩大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增强其带动和辐射功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总结我市的实践,借鉴外地的经验,我们认为,搞好小城镇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二三产业起步,完善政策上路,建设管理同步,形成各自特色。据此,我们将小城镇发展规划和布局调整为:靠近大型厂矿企业、工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充分发挥工业优势,以工业带动小城镇建设,形成工业主导型小城镇;在交通干线和传统商品集散地,通过强化流通设施建设,带动小城镇发展,形成流通贸易型小城镇;在名胜古迹较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通过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配套建设,以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小城镇发展,形成休闲旅游型小城镇。同时,出台一系列鼓励小城镇建设的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招商、户籍、城建、土地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广泛吸引农民自理口粮、自带资金进入小城镇经商办企业。对镇区内的交通、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管理以及流动人口、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市场秩序等制订出规范性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将小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以增加出口创汇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为重点,再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把农业纳入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是确保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措施。根据“三外并举,外资突破”的要求,今年我市准备举办和参加10次较大规模的招商活动,计划办成利用外资项目60个,合同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400万美元。一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拿出一批档次高、影响大、吸引力强的骨干项目和拳头产品招商引资,主攻一些大财团、大商社、大企业,力争多办成几个外商投资额较大的项目,带动一批中小项目,高质量地办好三资企业,提高整个活动的外向度。另一方面,继续强化肉食鸡、芦笋、花生、工艺品、蔬菜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加强农副产品创汇基地建设,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创汇能力。同时,坚持出口贸易、易货贸易、补偿贸易、转口贸易一齐上,自营出口、代理出口两手抓,全方位开拓,多元化发展,争取有更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年内全市组建起农副产品、服装、工艺品、轻纺产品、机械产品等6大专业出口集团,对外劳务输出达到300人以上。

标签:;  ;  ;  ;  ;  

重新创造新的优势,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