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_李锴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_李锴

山东寿光现代中学 262700

一、培养创造型教师

创造型教师是指那些具有创新教育观念、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特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创造型的教师,这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教师要会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必须勤于动脑,勤于思考,敢于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1.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信任老师。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问题要积极评定是非,要多表扬、少批评。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情压抑、害怕老师,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训斥,那么学生的思维发散度就会受到影响,更不敢大胆发言了。

3.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了主导者,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进来,并以极其自然放松的状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创造性学习环境。

二、注重发展学生的政治观察力

任何思维都应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样不但能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创新的思维应建立在对头脑中大量思维要素的整合的基础上。这类思维要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概念,一类是感觉形象。要想实现创新,就要不断向头脑中输入新思维要素。而这两种思维要素中,感觉形象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为观察是认识世界、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所以,提高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从更高层次、更深层面观察事物、体会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创新理念,增强创新意识。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让学生形成创造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适时点拨、引申,有机渗透,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认识,即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非常重要的第一步。然后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再以一些具体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为此,平时要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充实自己,深刻领会教改精神,挖掘教材内涵,研究教材教法,时时跟踪政治学科的前沿进展,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实现教师知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以教师创造性的教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四、炼就学生的政治质疑思维能力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要提倡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作为社会科学的政治课,尤其需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学生的观点难免幼稚,却往往会闪现思维的火花。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得到了创造性的理解与掌握。在政治教学中,为炼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讨论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再一方面,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既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导和灵魂,也是思想政治课能力培养的核心。

五、正确处理学好政治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我们认为,政治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和政治分析能力密不可分。能力以知识为基础,有了知识才能不断进取,有所前进,有所创造;知识又是以能力为条件,有了能力才能使知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政治课教学既要讲清概念、原理,使学生理解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和能力不可偏废,否则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如果在教学中能够紧密结合自己的讲解,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认识活动,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方面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从高一到高三都紧紧抓住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不放,教师尽可能精讲,让学生多练、多思,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只有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只有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只有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论文作者:李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_李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