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囊型肝包虫病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郭灿,邓勇

单囊型肝包虫病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郭灿,邓勇

郭灿1 邓勇2

(1. 青海大学医学院2013 级研究生 810000; 2.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810000)

【摘要】 目的:分析单囊型肝包虫病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彩超引导下,经皮将穿刺针的针尖接触或接近到包虫囊 的外囊壁,并将针芯拔出,以连接引流管,将空芯针快速刺入包虫囊的中心。抽尽囊液后,注入22.5%的高渗盐水于腔内进行治疗,并保留10分钟 后抽出盐水,最后按抽出包虫液量的20%~70%注入无水乙醇,并在患者体内保留一定量的无水乙醇,拔针后立即改变体位180°。使保留于腔 内的无水乙醇能够充分地接触到内囊内壁的每一部分,进而彻底杀死残留于腔内的包虫头节。结果:44例子单囊型肝包虫病患者均一次穿刺成 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复查,之后每年进行至少以此复查,囊肿逐渐缩小,直至纤维化和钙化。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改良治 疗单囊型肝包虫病,是一种安全实用、疗效可靠、创伤轻微、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关键词】 经皮穿刺;彩超引导;肝包虫病;体位;空芯针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029-01 在我国,肝包虫病多见于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牧区,属于人畜 共患的寄生虫病。根据其病理可分为单囊型、多囊型、内囊破裂型以 及钙化型。通常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但复发率较高。 而肝包虫囊肿经皮穿刺的操作难度较高,容易引起患者的过敏,甚至 出现死亡。将彩超引入到对肝包虫囊肿的经皮穿刺治疗中,能够有 效的减少单囊型肝包虫病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以及降低患者 术后的复发率,进而改善肝包虫囊肿经皮穿刺的临床治疗效果,详情 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单囊型肝包虫病患者共计44例,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4(±5.2) 岁,其中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66岁。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采用Acuson 128 XP/4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断仪,或者飞利浦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2.2 术前准备 ①复查B超,对穿刺点的位置进行确定,需注 意避开大血管和重要脏器,并拍B超片以作留档;②对患者的肝功能、 血液、出凝血时间等进行常规检查;③对手术室的房间、探头、穿刺包 进行消毒。并备用PTC针、引流管、止血敏、无水酒精、22.5%的高渗 盐水、地塞米松、囊液收集瓶等。检查穿刺针与固定槽是否匹配,安 装穿刺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方法 ①改变将穿刺针一次进入囊腔的做法,在彩超引 导下,使用PTC穿刺针18G~20G,其长度为150 mm~200 mm;将穿 刺针固定在穿刺探头的槽内,当包虫囊清晰显示时,将穿刺针经皮先 将穿刺针的针尖接触或接近到包虫囊的外囊壁,②拔出针芯,连接引 流管,将空芯针快速刺入包虫囊的中心;③直到引流管流出的囊液无 压力时,再连接50 ml注射器,抽吸囊液;待囊液抽尽后,注入22.5%的 高渗盐水于腔内进行治疗,并保留10分钟后抽出盐水,最后按抽出包 虫液量的20%~70%注入无水乙醇,注入量最多不能超过100ml。④ 根据囊腔大小,在腔内保留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保留量为囊液抽出 量的20%~25%,保留6分钟后抽出,拍B超片留档;拔针前先取下引流 管,安装好针芯后,迅速拔出,拔针后立即改变体位180°,并通过反 复改变体位的方式,使保留于腔内的无水乙醇充分地接触到内囊内 壁的每一部分,进而能够彻底杀死残留于腔内的包虫头节。

2 结果

44例子单囊型肝包虫病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治疗后1个月、3个 月、6个月,9个月复查,以后每年复查,最长l例达8年,囊肿逐渐缩小, 直至纤维化和钙化。其结果显示:在患者术后的1~3个月时,其囊内 仍然存在较多的液体,于3个月后开始回缩,到6个月时,已有18例缩 小到1/2,24例缩小到1/3,并且,42例单囊型肝包虫病患者均在1年后 回缩1/2以上,囊内无液体,经B超检查呈稍强回声团,并且随着康复 时间的不断增加,其回声也越强。在42例单囊型肝包虫病患者中,均 没有出现过敏、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也无复发的案例。但是,在42例 单囊型肝包虫病患者中有3例在抽出囊液的过程中出现了胃部不适、 恶心的症状,通过按压足三里、合谷、内关等穴位的方式,能够进行有 效的缓解。

3 结论

在肝包虫病的临床治疗中,外科手术作为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 并且具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效果,因此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而肝 包虫囊肿经皮穿刺则因为治疗效果一般,复发率较高,并且在进行穿 刺的过程中容易引患者的过敏性休克,甚至造成死亡等原因被长期的 禁止。针对于肝包虫囊肿经皮穿刺中复发率较高等问题,有效的改善 措施有:①通过改变穿刺路线,以进入肝组织的方式进入囊腔内进行 处理;②通过将穿刺针尖接触包虫囊外囊壁,然后拔出针芯,连接引流 管,将空芯针快速刺入包虫囊的中心的方式,在穿刺针进入囊腔的过 程中,由于囊内的压力和张力增大,包虫液就会顺着空心针流出来,从 根本上解决包虫液外漏引起过敏的问题及种植等问题的发生;③直到 引流管流出的囊液无压力时,再连接50 ml注射器,抽吸囊液,待囊液抽 尽后,抽尽囊液后,注入22.5%的高渗盐水于腔内进行治疗,并保留10分 钟后抽出盐水,最后按抽出包虫液量的20%~70%注入无水乙醇,并 在患者体内保留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取下引流管并拔针,然后安装好 针芯,再迅速的将穿刺针拔出;④通过在拔针后立即改变体位180°的 方式,能够让保留丁腔内的无水乙醇随着重力接触到穿刺针进A囊腔 的部分,并通过反复改变体位使保留于腔内的无水乙醇充分地接触到 内囊内壁的每一部分,进而彻底的杀死残留于腔内的包虫头节。 由此可知:通过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单囊型肝包虫病,具有 安全适用、操作简单、可行度高,并且无需住院,费用也相对较低等一 系列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祁长生,李玉玲.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单囊型肝包虫病的价值[J].中国超 声诊断杂志,2006,7(5):346-348. [2] 谢天皓. 肝囊性包虫病的CT影像与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分析[D].石河子大 学,2013. [3] 张亚飞,陆宏伟,吉鸿,赵恩法,黎一鸣. 肝包虫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普 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02:162-165. [4] 克依木·居来提. 190例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和处理[D].新疆医 科大学,2011.

论文作者:郭灿,邓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单囊型肝包虫病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郭灿,邓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