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转型经济理论述评_市场机制论文

西方转型经济理论述评_市场机制论文

西方转轨经济理论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理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经济转轨是指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转轨的这一特征,使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应该处理好的首要问题。那么,经济转轨国家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呢?由于历史上没有经济转轨的现成理论,同时经济转轨的大规模实践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因此,适用于经济转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就显得十分薄弱。但是,根据西方经济学所揭示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以及结合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一些理论,完全可以得出适用于经济转轨国家的理论。因此,反映西方经济学各个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的经济转轨理论应运而生。下面对影响较大的代表三大理论流派的思想和政策主张进行述评。

一、体现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经济转轨观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又称为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派。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滞胀性经济危机使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受到了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两个领域,一是在宏观经济领域以现代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为代表;二是在微观经济领域以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为代表。上述各个学派的出发点和理论体系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主张经济自由,主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与古典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所不同的是,这些学派并不完全拒绝靠国家干预来稳定经济,只不过限制国家干预的范围,并改变其形式而已。基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宗旨,一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在一个计划体制国家局部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面地以自由市场机制取代政府的经济计划才能使改革成功。政府的作用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应在此条件下实行彻底的、完全的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这一观点可以概括为“大爆炸”的改革理论或“一揽子过渡主张”,在实践操作上又被称为“休克疗法”。在新自由主义转轨经济理论中比较有影响的是货币学派和新制度学派。货币学派的观点就是政府的作用仅限于稳定货币或金融,其他靠自由的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而新制度学派则表明,只要产权清晰界定及容许当事人的自愿谈判,并且只要这种交易或谈判能够成功(交易成本低),不管权利初始界定如何,影响资源配置的外部性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这两个学派的观点直接影响了一些经济转轨国家的政策主张。萨克斯等经济学家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据此开出了“休克疗法”的药方,并在东欧及俄罗斯等国家实施。“休克疗法”就是稳定宏观经济(主要是治理通货膨胀)、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其中稳定宏观经济是必要条件,私有化是基础,经济自由化是核心。这些政策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治理通货膨胀时确实产生过一定效果,但在俄罗斯等国却适得其反,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经济转轨理论的反思和批判。

二、体现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转轨观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主张政府干预的新学派,是西方宏观经济的学科前沿。新凯恩斯学派由于内部的各种理论观点繁杂,其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同时其又与托宾、索洛等为代表的、也曾称过“新凯恩斯学派”的名称有相近之处,因此,只有从确定“国家干预”的理论特征中,才能区分开哪些人和哪些理论与观点属于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重要特点是把“国家干预”建立在否认古典两分法基础之上,认为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有非瓦尔拉斯特征的经济理论,就属于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是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世界级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斯蒂格利茨的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是建立在不完全信息以及不完备的市场而导致市场失效问题的普遍性基础之上的。市场失效论是早在传统经济理论中就有的理论。传统市场失效论认为,单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诸如公共物品、外部性、收入分配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干预。但斯蒂格利茨的新市场失效论不仅包括这些,而且有更深层的含义,即现实中所有的市场都是不完备的,信息总是不完全的。在此情况下,个人行为对于其他人来说有外部效应,该效应是其他人所无法预料的。基于此,政府干预市场并把干预范围集中在较大、较严重的市场失效是合理的。

斯蒂格利茨根据其总结出的一套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试图对经济转轨问题进行一些探讨。这些探讨已在诸如其名著《经济学》一书中有所表述,但更系统的研究则是在其另一代表作《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一书中。

斯蒂格利茨关于经济转轨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向市场经济过渡并不是要弱化而是要重新界定政府的作用”。他提醒处于改革的国家不要把“市场”与“政府”对峙起来,而是应该在二者之间保持恰到好处的平衡。斯蒂格利茨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市场模型的严厉批判基础之上的。他指出阿罗—德布鲁模型不仅不能用于分析均衡问题,而且也不能用作转型经济模型。这一观点直接指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或其他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信奉和推崇理想化的“自由市场”至高无上的观念,以及他们提出的经济转轨理论。

不完全的信息、不完备的市场和不完全的竞争,既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现实,更是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现实。因此经济转轨理论对待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化必须慎重,对此斯蒂格利茨提出具体的思路是:(1)政府政策的第一个目标是确保竞争。政府必须尽量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进入壁垒,应制定有效的反托拉斯措施,同时对幼稚工业加以保护也是必要的。(2)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能是确立“游戏规则”,这些规则既决定私营部门之间的相应关系,同时也规范私营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例如,完善法律体系,强调契约在市场体系中的重要性及以合适的方式管理金融体系。(3)价格改革是第一步改革的目标之一。价格要反映资产等生产要素的真实价值。国家没有价格自由化,就不可能形成市场激励机制。(4)宏观稳定与微观转型有机结合。政府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控制通货膨胀是合理的、必须的,但这种政策必须同微观转型结合起来,即注意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滞。同时由于转型经济中市场发育不足,宏观经济政策不应只注意以紧缩政策控制有效要求,更应强调供给的重要性。(5)政府要注重增量改革,即创立新制度和新企业。(6)关于私有化。私有化不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惟一途径,确立竞争机制比私有化更重要。在公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中,同样面临激励问题,政府在公有企业部门改善经理的激励机制完全具有可行性,实行私有化和政府直接控制企业同样能有效地完成效率目标。这表明私有化可以进行,但应放到次要的位置。(7)政府要控制改革时序和转型速度,改革要以渐进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信息损失,而且能积存信息。(8)公平和效率能同时兼顾,转轨国家政府不要放弃维持公平财富分配的优势,同时政府应是非集权化即民主化的政府。

通过斯蒂格利茨的这些建议而归纳出其转轨理论的核心内容:价格自由化、要素市场自由化是改革的必要条件,宏观稳定是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但宏观稳定要同微观转型结合起来,因此政府要控制改革的速度和节奏。私有化和国家对企业的控制可以并存且同时进行,私有化不是改革的惟一目标。这些观点同新自由主义的转轨理论直接对立,是反映新凯恩斯主义思想的经济转轨理论。

三、体现发展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经济转轨观

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对于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和关注也在增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罗纳德·麦金农的经济转轨理论。发展经济学为何关注经济转轨?这是因为经济转轨有两层含义:一是制度的变迁;二是经济的发展。转轨是为了使经济更快地发展,而经济转轨国家也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对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理应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学派理论一直占据主流。在这一派发展经济学家中,麦金农和他的同事肖以其独特的金融中介理论,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及至西方经济学界独树一帜,颇有影响。金融中介理论的核心是“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论。其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金融压制,金融压制的重要表现是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落后,货币化程度低,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干预过多。为此,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要进行金融深化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健全金融体系和活跃金融市场。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程度如何,主要看以下几项标准:(1)通货膨胀得到控制;(2)经济货币化程度稳定上升;(3)对外债和外援依赖性下降;(4)汇率自由波动;(5)多层次金融机构并存和竞争。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所谓的金融深化论实际上就是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控制,并为金融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的金融自由化理论。这正是典型的发展经济学新古典学派的观点。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和观念,麦金农在研究了经济转轨国家的特点后提出了自己的经济转轨理论。麦金农的理论脉络是:以金融为主线研究经济领域的全面市场化问题。经济市场化、经济自由化是转轨国家改革的目标,但是向经济市场化过渡有一个经济领域中的最优次序问题。那么应如何推动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呢?这就涉及到政府的作用,政府应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己任,同时逐步放松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由此可见麦金农的理论同新保守主义的理论目标设计没有不同,也是以宏观经济稳定化为核心,以经济自由化为目标。所不同的是麦金农强调了“经济自由化的次序”,而次序问题本身就是由政府来控制。因此,从这一点来讲,麦金农的经济转轨理论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也有重大区别。其理论建立在经济转轨国家“市场经济制度落后”的现实基础之上。这也正是体现发展经济学特色的理论。

麦金农的经济自由化的次序论也就是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的控制论,在详细对比俄罗斯和中国的改革经验时提出:在经济过渡的初期,政府应对传统部门和自由时代的部门实行有差异的二元金融、财政和价格控制。为此,麦金农提出了一个精细的二元机制控制模型。

麦金农特别说明在转轨初期,政府保持对国有企业、财政、金融、价格、外贸等方面的控制是必要的,并且,一旦受现金约束的非国有部门发展到足以与旧的国有部门在产品市场上进行有力竞争的时候,政府就能放松对国有部门的价格控制了。这就是政府控制市场化次序的真正含义。目前,麦金农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已受到经济转轨国家的重视。

四、评价与反思

以单一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可以称为政府完全替代市场的交易制度。它在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交易成本的代价。这种代价所带来的社会发展结果促使人们去反思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反思的结果就是原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应当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即实行经济转轨。

但是,向市场经济转轨能否转向另一个极端——以经济自由化为核心,政府只起“稳定”经济的作用,或者说实行市场完全替代政府的交易制度呢?显然,这种交易制度同样存在由市场机制缺陷而导致的高昂交易成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缺陷就给政府的干预留下了空间。替代性交易制度要有合理的结构,并且这种结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现在,可以回过头来评价一下在俄罗斯等国改革实践中被采纳的代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转轨理论。以稳定化、自由化、私有化为内容的经济转轨目标无疑是一种错误的替代性交易制度安排,政府的作用仅限于“稳定化”,而自由化和私有化意味着市场交易完全替代政府交易,这种无视市场机制缺陷的改革模式注定要带来由市场失败导致的高昂的交易成本。

相反,斯蒂格利茨的经济转轨理论所提到的“向市场经济过渡并不是要弱化而是要重新界定政府的作用”,“不要把市场与政府对峙起来而应该在二者之间保持恰到好处的平衡”,“重视公有企业的激励制度塑造而不是注重私有化,政府保持维持公平财富分配的优势”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但是,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转轨理论又不仅仅在于错误的改革模式上,另一更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实施这一不合理的替代性交易制度。萨克斯曾说:“许多事实使我相信,随着世界的一体化,所有成功经济都在向大致相同的经济制度迈进(指市场经济,作者注)……这种制度趋同论是我的出发点。于是剩下的问题是如何从此地达到彼岸,过渡的时机与速度应该怎样……休克疗法的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这种企图使“改革一步到位”的思维逻辑,注定要在实践中碰壁。因为由计划向市场经济过渡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就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遗产”,这些遗产表明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缺乏市场交易的制度基础,缺乏市场机制起基础作用的均衡的经济结构。企业和经济主体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知识信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改革起点,不仅意味着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善,而且更意味着市场发育的迟滞。市场机制在缺乏发挥作用的基础领域内不可能取得预期的资源配置效率。而市场机制不能发挥功能的范围正是政府活动的范围,这也正意味着经济转轨进程中要合理安排替代性交易制度。如果强制性地实施了错误的替代性交易制度——把政府迅速撤出,经济一步到“自由”,则必然会使转轨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种代价其实正是错误安排和实施了替代性交易制度的交易成本。从这一点来讲,麦金农提出的安排好经济市场化的次序有一定的道理,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转轨模式,即政府在市场化经济转轨中保持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的控制更是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

[收稿日期]2001-12-10

标签:;  ;  ;  ;  ;  ;  ;  

西方转型经济理论述评_市场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