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_比较优势论文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甘肃论文,产业结构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论文,现状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本文运用区域产业结构理论,采用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通过测度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尼系数和9部门的区位商,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的区位优势进行实证分析。旨在评价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各产业部门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相对优势及其发展现状,测定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并提出对策建议。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前提,也是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有两个民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辖合作市,夏河、玛曲、碌曲、卓尼、临潭、舟曲、迭部等县;临夏回族自治州:辖临夏市、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广河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5个民族自治县。2004年底,全省总人口为2618.78万人,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219.9万人。近年来,甘肃省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甘肃辖区内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是中国西北部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是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民族团结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因此,如何调整优化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选择能够带动经济起飞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甘肃及其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问题,已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一些学者从不同侧面对甘肃及其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趋向做了研究。甄霖、黄高宝、陈贵宝(1999),杨子平(2000),常明(2000),高鹤龄(2000),张忠辅、马生全(2001),王勇琦(2001),王双喜(2001),高新才、符泳(2001),张小平(2003),祁永安、牛叔文、刘大千(2003),蒙慧(2005)等分别针对甘肃的具体情况对其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相应的对策建议。已有的研究,无疑对于认识甘肃及其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已有的研究没有以全省或全国这样一个大的范围为背景来对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而且已有的文献对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分析、所涉及的产业部门比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以甘肃省相关产业为基准,采用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基尼系数和区域经济研究中用来测度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背景区域中所具有的相对优势与劣势的区位商分析方法,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二、模型和方法

(一)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曲线,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判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其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当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绝对均等;基尼系数越大, 不均等程度越高;当基尼系数为1时,便是绝对不平等。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假定样本人口可以分成n组,设w[,i]、m[,i]、p[,i]分别代表第i组的人均收入份额、平均人均收入和人口频数(i=1,2……n),对全部样本按人均收入(m[,i]由小到大排序后,基尼系数G可由公式(1)表示:

(1)

其中Q[,i]为从1到i的累计收入比重:

用基尼系数分析居民收入的差异,是一种比较普通的方法。其特点一是方法本身具有科学性,基尼系数的计算是将社会经济现象数学化了的办法,能从整体上反映居民集体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二是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精确、灵敏,可以反映差异程度细微的和连续的变化。三是在经济工作中可以作为一个综合经济参数纳入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之中。四是基尼系数在国际上应用广泛,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横向联系比较,学习和借鉴地区和国外的经验。

(二)区位商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与显性比较优势系数RCA的原理相似,是通过测定某一产业在特定区域内的相对比重,来反映该产业在更大范围内是否具有相对优势的一种分析工具(龚仰军,2002:230)。区位商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是根据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结果来考察区域比较优势,即按照既定产业的地区份额来判断特定区域(如一个省区)的特定产业在背景区域(如全国)中所处地位或相对优势。根据经济学理论,从较长时期来看,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会自动流入那些本地区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亦即具有较低机会成本的部门或者密集利用本地丰裕资源的部门。这样,那些本地区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业相比较,就会有更高的增长速度,在本地区总产出中就会占有较大份额,从而具有更高的区位商。因此,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区位商较高的产业占的比重越大,意味着该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各产业之间的组合也更好地体现了本地区的区位优势,其产业结构也越合理。用区位商分析产业结构,可以揭示地区产业结构较之于背景区域所具有的区位优势或劣势;可以排除区域规模差异带给简单份额分析的影响;可以反映地区产业结构特别是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在不同时点之间的变化趋势(张朝辉等,2003)。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的特定产业部门的产出在地区总产出中所占比重与背景区域(如全国)的该产业产出占其总产出比重之间的比值。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如下(吴殿庭,2003):

(2)

其中Q[,i]表示i地区j部门的区位商,Y[,ij]表示i地区j部门产出,Y[,i]表示i地区总产出,Y[,j]表示背景区域j部门总产出,Y表示背景区域总产出。Q[,ij]大于1,可认为j产业是i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Q[,ij]小于等于1,则j产业是i地区的自给性产业。利用区位商判断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就是以背景区域产业结构的平均值为参照系,假定各个地区对产品的消费水平基本一致,来判断所研究地区各产业生产的产品在满足了本地区需要以外是否还有可供输出的剩余产品。如果一个地区某产业的区位商明显大于1,说明该产业具有向区外输出产品的生产能力、 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比较优势。

三、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2005年《甘肃统计年鉴》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基尼系数的测算数据来自2005年《甘肃统计年鉴》,计算区位商的原始数据来自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背景区域为甘肃省。本文所涉及的地区,包括甘南州、临夏州及其辖内的16个市县(包括合作市)以及天祝等5 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共23个地区。通过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的整理,将甘肃省各产业部门整合成9个部门,即农业、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通信业、商业、 金融房地产业、科教文卫业和政府机关团体。

(一)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基尼系数的测算

由公式(1)计算所得,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尼系数G=0.3151,将甘肃所辖的12个地级市和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这14个地区看作甘肃省,其基尼系数G[,0]=0.4024。在研究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性时,常把G=0.4作为预警值,即当G>0.4时,就要注意努力减小区域的不平衡性,而不能一味地强调效率, 投资的重点应及时转向欠发达地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基尼系数G=0.3151,说明该地区的分配均等程度基本合理。而整个甘肃省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024,说明这14个地区的收入分配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投资的重点需要做出转移,转向省内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否则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区位商的测算

从产业区位商来看,就总体而言,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甘肃省产业结构平均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偏离。2000年各产业的区位商大多小于1, 说明这些产业不具有向外部输出的能力且专业化水平较低。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能够作为优势产业的是农业、科教文卫和政府机关团体。甘南州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农业在甘南州生产总值构成中所占比重为34.77%。甘南州的天然草地面积4000多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以上, 草场资源广阔。全州纯牧县两个,半农半牧县(市)4个,纯农业县两个。 草原主要属于高寒湿润型天然草场,草质优良,产草量高,载畜量较大,水源无污染,适应放牧各种草食畜,发展农牧业具有很好的地域优势。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优势产业是农业和政府机关团体。临夏州的农业产值比重为34.65%,总耕地面积223.31万亩, 林地252.8万亩,水田108.6万亩。但地域差异大,干旱山区、高寒阴湿地区和川塬区各占1/3。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青稞五大类,经济作物主要有大麻、甜菜、瓜果、花椒、药材等,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干旱山区的缺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其他地县,农业也是多数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在东乡县,农业区位商1.22,是所有地县中最高的。临夏市、合作市、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肃北县、阿克塞县、肃南县这些地区,农业的区位商都小于1,只能作为该地区的自给性产业。

根据计算结果来看,采掘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作为第二产业中的主要部门,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具有区位优势。玛曲县、肃北县、阿克塞县、肃南县和天祝县的采掘业具有明显优势,区位商都大于1,尤其在肃北县高达19.74。制造业在临夏市、永靖县、合作市和阿克塞县能够作为优势产业而存在。建筑业在这些地县中发展得非常缓慢,只能作为自给性产业。在临夏县、合作市、阿克塞县建筑业的区位商大于1。

交通通信业、商业在临夏市、合作市和阿克塞县的区位优势比较突出。金融房地产业在临夏市、合作市、迭部县、肃北县和阿克塞县的区位商都大于1。 科教文卫业在临夏市、合作市、迭部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肃北县、阿克塞县和肃南县这些地县的区位商大于1,其中最高的是合作市的区位商3.05。 政府机关团体产业的区位商在13个地县均大于1,最高值达到9.94。

表1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各产业区位商(2000年)

注:表中原始数据来源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资料

如此看来,阿克塞县是本文所选取的23个地区中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在本文所涉及的9个产业中,除去农业,其他8个产业都能够作为阿克塞县的比较优势产业。临夏市、合作市有除去农业和采掘业的其他7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肃南、 肃北县分别有6个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农业、建筑业和制造业是其自给性产业。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迭部县分别有4个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甘南州农业、科教文卫和政府机关团体的区位商大于1,临夏州、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 卓尼县和天祝县分别有2个区位商大于1的产业。康乐、广河、东乡、积石山、临潭、舟曲、张家川这些地区只有农业的区位商大于1,其他产业区位商都小于1,就是说在这些地区中,除农业外,其他产业都只能够作为自给性产业存在。

四、结论

(一)结论

近年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尼系数介于0.3—0.4之间,从总体趋势上看处于比较平稳的态势,反映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结构比较稳定。但各产业部门多处于落后的地位,发展缓慢,不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些地区的收入分配结构之所以比较稳定,是因为总体发展都比较慢的缘故。

从对区位商的分析来看,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仍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

(1)多数地区缺乏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如在康乐、 广河等地区只有农业的区位商大于1,虽具有比较优势, 但是并不能作为主导产业存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其他部门诸如采掘业、建筑业在这些地区的发展是非常滞后的,区位商小于1。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主要就是依靠这些产业部门带动起来的,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第二、三产业的滞后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阿克塞、临夏市、合作市、肃南县、 肃北县这几个地区在整个少数民族地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在这些地区都拥有6个及以上的区位商大于1的产业。这些地区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因此加速这些地区的发展步伐是极为必要的。

(3)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虽然能够作为比较优势产业存在, 但农业还是非常落后和缺乏特色的。农业产量低且不稳,基础设施较差,科技能力难以适应现实的需求。

(4)整个民族地区,缺乏经济增长的支柱和核心——主导产业。

(二)对策建议

(1)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民族特色经济。要利用地域优势, 发展有特色的农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提高农产品、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甘肃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牧业为主的牧区较多,应当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可以考虑培育一些畜牧产品的加工企业以带动地区经济进步。在特色农业方面,农林土特产品购销加工企业能够带动规模种植与生产。对有特色的传统农林产品进行合理开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畜牧业和家庭养殖业,使特色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农业产业的培育重点应放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使农业继续保持其优势产业的作用,以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创建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创建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增加资金投入,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总量的提高。进一步开放竞争性领域,建立规范的市场环境。

(3)培育增长极,强化小城镇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以加强城市化进程和小城镇建设为契机,扩大城镇规模,强化城镇功能,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是阿克塞县、临夏市、合作市的城镇建设,进一步确立这3个地区在区域中的中心地位。以城市化和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同时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建立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经济中心。

(4)合理控制人口,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以实现优生优育、 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保证民族地区人口规划目标的实现。并且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积极稳妥地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的安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收稿日期]2006—07—1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模式研究”(05BM038); 国家社科基金“青藏高原草原牧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研究”(06BJY061)。

标签:;  ;  ;  ;  ;  ;  ;  ;  ;  ;  ;  

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_比较优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