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开征利息税的政策目标_银行存款论文

如何实现开征利息税的政策目标_银行存款论文

征收利息税的政策目标如何实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如何实现论文,目标论文,利息税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储蓄存款利息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启动经济的一项重要宏观经济措施。其政策目标或者说政策期望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1)最直观、最直接的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按人行公布的数据,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达5.9万亿元。如按第7次降息后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2.25%计算,每年个人存款利息达1327.5亿元,按20%的税率征税,国家一年可有265.5亿元的财政收入。(2)比较间接或者说派生性的目的是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开征利息所得税,可以使高收入者在绝对额上较低收入者多纳税,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个人收入水平,降低居民收入分配的悬殊差距。(3)最主要、最重要的目的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征收利息税可以促使一部分储蓄资金转向生活消费,或用于投资,购买股票、债券,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以上政策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抑制利息税发挥作用的因素还较多,实现这些目标尚需做大量的工作,期望值不能太高。

(一)征收利息所得税能否做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一是取决于纳税人的积极性,要消除人们“收入减少”的心理,克服抵触情绪,积极配合金融部门的工作;二是金融部门等代办机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能否顺利完成技术上的操作,保证资金的及时足额上缴。为此,还要加强以下基础工作:首先,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其次,认真履行义务,依法征收。再次,加强对利息所得税收入的管理,要严格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加强对此项收入的审计和监督。

(二)尽管征收利息所得税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调节个人收入水平的作用,但要真正调整现有的收入格局还不现实,不要期望过高。主要是受我国居民储蓄结构和统一税率的影响,无论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都要同比例地减少利息收入,只能延缓整个储蓄人群的收入增长速度,并不能改变现金资产结构,也没能从根本上改变现金收入增长速度的结构,因此从结构上说,没有本质改变。为此,应在对储蓄存款实行实名制基础上,采取完善的累进税制,划定一个合理的起征点,对超过这个储蓄额度的,采用较高税率,对低于这个储蓄额度的,采用较低税率。但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实行实名制尚需一个过程,因此,有关部门一方面应着手研究实行累进税率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为促其顺利实施积极创造条件。

(三)征收利息所得税能否达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目的,不能简单推断。从理论上说,征收个人所得税,主要是起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收入决定消费,因此,个人所得税也可以起调节消费的作用。一般来说,提高个人所得税率,能抑制消费;降低个人所得税率能刺激消费。对这一问题要区别不同居民储蓄人群进行具体分析:(1 )对于那些把利息看作是收入,坐食利息收入的人来说,由于我国原来对储蓄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现在恢复征收,对他们来说是减少了收入,他们不仅不会增加消费,反而会减少消费。(2)对于拥有80%存款总额的20 %的高收入者,其中属于通过正当的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存款储蓄,并不是为了求得利息收入,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准备用于未来消费。那么这部分消费基金为什么没有用于即期消费呢?主要是对其而言,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已近饱和状态,而目前的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又不能令其满意,故没有消费倾向,甚至将准备用于投资经营。由于经济大环境恶化,这部分投资基金苦于投资无门,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存在银行等待观望,相机投资。这些人也不会因征收利息所得税而将其存款投资股票和债券(不排除个别人有这方面投资,但比重不会大)。因此,在这些高收入者征微不足道的利息所得税,并不会刺激其消费和投资。这也正是为什么连续七次降息而储蓄存款依然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3)对于仅拥有20%存款总额的80%的低收入者来说, 储蓄本身并不具有投机性,绝大多数人不是为了积累生财资本,而多是因为对未来收入预期过低,而对支出预期过高所致,老百姓积谷防饥的心态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为使征收利息所得税达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预期政策目的,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

一要改变人们对未来收入增幅减小和支出增加的预期。银行曾连续七次降息,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近年来收入增幅连续下降和巨大的失业压力,居民未来预期收入下降,加之医疗、养老、住房和教育体制齐头并进的改革,使示来预期支出大幅度上升。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上,老百姓怎么会拿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用于消费呢?!要改变这种认识,就必须制订一系列改变人们对未来收支预期的政策措施。近日出台的调整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预期收入增长的实例。

二要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是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一批质量高、性能好、价位低的产品,迎合80%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二是进口一些高中档消费品,如便携式家用录像机、超薄壁挂电视机、欧美式豪华套房家俱等,以满足20%高收入消费者的需求,因为他们一旦有了消费欲望,其消费金额往往会是低收入消费者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一来可以拉动商业,创造景气。三是制定引导储蓄资金转向消费的政策,正如国家近日出台的对房地产市场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的减免政策,无疑会给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注入活力,大幅度减免房地产税带来的商品房价格的下调,必然会刺激私人购买商品房的积极性。接下来应尽快开放住宅二级市场。

三要调动农民消费的积极性,启动农村市场。总体上,农村人口的消费倾向较大,扩大占我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就可为储蓄资金找到出口。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关键不仅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更主要的是健全农村的消费配套设施。目前,农村地区电网设备老旧,电价高昂,一般为城镇电费的3倍、5倍甚至10倍。有些地区甚至收不到电视节目,47%的农户没有自来水。这些大大限制了农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的需求。因此,要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为农民架桥修路铺电网自来水上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要解决消费信贷的具体技术性问题。现今有钱存银行的老百姓,大多都已购齐了生活用品,冰箱、彩电、洗衣机已无法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而面对几十万元的汽车和洋房等,想消费自己存的钱还不够,于是只好“望洋兴叹”。实行消费信贷,这可以说是对中国老百姓传统消费观念的冲击。因此,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做耐心细致的说明工作,使消费信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超前消费”意识;另一方面要尽快简化消费信贷程序,使之更具可操作性,使老百姓可以像到银行存取款一样方便快捷地办理好消费信贷的有关手续,这样才有普及性。信贷资金作为新的消费基金来源,储蓄存款作为消费“配套资金”,可加快储蓄资金的转化。

五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银行储蓄存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收入者的投资基金,只有为这部分未寻到适合去处的闲置资金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存款的分流才可能变为现实。必须打开民间资本地入国有企业的“关卡”,采取多种方式使民间资金成为现在国有企业的股份。比如,由政府或政府委托某些机构设立投资基金,吸纳个体私营企业的资本和居民存款参加,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担保,通过基金形式引导银行存款参与国有企业改造。现在民间的储蓄加现金约有7万亿元, 假如有1/7即1万亿元进来,将会使当前国有经济大大增加活力。 应允许并鼓励民间资金流向金融、保险、高科技等领域。首先,使一些国有亏损企业按市场规律及时“退出”,给民间投资“腾”出空间,这样可以降低民间投资的“市场进入成本”,增强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其次,通过放宽经营范围、经营形式、信贷政策,以及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帮助、鼓励、引导个体私营资源配置、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以保护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流入。

六要利用国债置换储蓄资金。1998年我国内外债共发行6590.7亿元,1999年发行3165亿元。在这两年中,国债承担了拉动经济增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使命,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拧成一股劲,共促经济增长的有力结合点。那么,我国是否还应该继续扩大国债的发行量?回答是肯定的。我国国民经济的国债负担率1998年为9.5%,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45%的国债最高警戒线,高额的储蓄存款为国债发行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来源。

七要积极探讨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能性。在目前经济不景气、财政拮据的形势下,中央应适当放开省一级政府的发债权,由省级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发行。为了防范和化解个别地区可能出现的风险,凡申请发债的省级政府必须向中央政府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作为中央政府的储备金。

标签:;  ;  ;  ;  ;  ;  

如何实现开征利息税的政策目标_银行存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