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隔附子灸穴位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论文_孙玉章

(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卫生院;山东滨州256803)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隔附子灸穴位疗法在老年女性尿失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岁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行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附子饼灸穴位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尿失禁程度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0%,同对照组80.00%比较,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尿失禁程度同对照组比较,Ⅰ度患者明显较对照组患者多,Ⅲ、Ⅳ度患者明显较对照组患者少,尿失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针刺加隔附子灸穴位疗法,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尿失禁;隔附子灸;针刺

压力性尿失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发生率,且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该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数据显示[1],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高达50%,对妇女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对于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较为关键,传统西医治疗,如盆底锻炼,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由于中医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为该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针刺加隔附子灸穴位疗法在老年女性尿失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岁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3.2)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4±0.3)年,每周尿失禁次数1-9次,平均(4.6±1.2)次。对照组20例,年龄61-76岁,平均(66.9±3.3)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5±0.4)年,每周尿失禁次数1-8次,平均(4.5±1.3)次。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尿失禁次数等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2002年国际尿控协会提出的压力性尿失禁(FSUI)诊断标准者(在打喷嚏、咳嗽、大笑及用力活动时,无法控制尿液流出,且无流尿感,FSUI试验呈阳性)[2];②与本研究配合者;③经联合检查确诊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病变者;②精神疾病与糖尿病患者;③心理性、冲动性以及神经原性尿失禁患者;④未按规定治疗导致疗效无法判断者;⑤病例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单行针刺治疗,取穴:膀胱俞穴(平第二骶骨孔,距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关元穴(脐下3寸),中极穴(肚脐下4寸);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三阴交穴直刺1.5寸,其它穴位直刺1寸,1次/d,采用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45min,以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神阙隔附子饼灸:选择附子饼用针刺针孔,置于脐上,上面置艾炷施灸,一饼灸干后再进行更换,继续施灸,3日1次,10次/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1.3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对疗效进行判定,痊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显效: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测评提高2度;有效:尿失禁次数相对减少,测评提高1度;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程度进行评估,Ⅰ度:未出现尿失禁;Ⅱ度:用力、屏气时,有尿失禁症状;Ⅲ度:行走、正常活动时,有尿失禁症状;Ⅳ度:翻身、直立时,有尿失禁症状。

参考美国老年学会制定的失禁程度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进行判定[3],维度包括尿失禁发生次数、大便失禁发生次数、尿急程度、排尿次数以及夜尿次数,均采取4分级制,满分12分,分值同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0%,对照组患者则为80.00%,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尿失禁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由于皮质排尿控制中枢出现病变,导致对尿道外括约肌产生控制作用的中枢及其传导束出现异常,从而使大脑失去抑制脊髓反射的脊上抑制作用。尿失禁具有较高发生率,多见于绝经期后女性,有数据显示[4],我国有23%-45%女性存在不同程度尿失禁,而有明显症状女性达到7%,根据产生原因,尿失禁可分为心理性、冲动性、神经原性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占一半以上。压力性尿失禁是指患者在进行喷嚏、咳嗽、大笑等增加腹压活动时,出现不自主的溢尿症状,严重者甚至在直立或翻身时也无法控制尿液流出。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特殊,治疗难度大,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且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老年女性患者明显增多,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西医中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盆底肌张力锻炼以及手术治疗等,但均难达到满意效果,且远期疗效较差,复发率高[5]。近年来,由于中医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中医典籍[6]中记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表明尿失禁的主要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国内有学者也指出[7],压力性尿失禁病位在于膀胱,且累及肾、脾、肝、肺,主要因脾肺虚弱,禀赋不足,导致水道不能通凋,或者因肝肾亏虚,天葵将竭,使膀胱无法固摄。因此,对于老年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应当以补肾固涩、益气健脑为原则。

针刺穴位是中医常用治疗手段,本研究取膀胱俞穴,为膀胱经气传输之处,可治疗膀胱疾患;取肾俞穴,为神经经气传输之处,能治疗肾脏疾患;取关元穴,可补足元气;取中极穴及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以补法为主,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隔附子灸是隔物灸法之一,附子具有补火助阳,回阳救逆及散寒除湿功效,而神阙灸具有健运脾胃、温补元阳与固脱复苏作用。两种治疗方法结合,能产生驱寒稳肾,健脑益智功效,而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8],针刺穴位联合隔附子灸神阙,能够有效促进神经细胞发育,对排尿脑中枢产生调节作用,从而提高大脑尿意敏感度,改善尿失禁症状。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刺穴位联合隔附子灸神阙,而对照组患者则只给予针灸治疗,经1个月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P<0.05),提示在针刺穴位基础上,不断对神阙穴脐部皮肤上的神经末梢进行刺激,可促进其进入活动状态,从而增强对机体的体液以及神经调节作用,从而起到显著治疗效果。同时两种治疗手段联合,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器官与组织的活动功能,促进症状改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针灸穴位与隔附子灸神阙两种方法联合,具有较好协同性,相比于单一疗法效果更为显著。另有报道表明[9-10],上述治疗方法同传统西医药物或手术治疗相比,不仅具有疗效确切、预后良好等优势,且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可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利于推广,同时该疗法治疗痛苦小,患者接受度更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女性尿失禁治疗中,实施针刺加隔附子灸穴位疗法,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患者经济负担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宫克,王莉,白姣姣等.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576-2578.

[2] 肖春风,李建坤,韦哲等.艾灸关元穴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30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5):442.

[3] 白金凤,郑倩茹.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选穴规律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9):87-88.

[4] 张田野,张丹英.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6):563-564.

[5] 赵琳,汪司右.不同治疗频次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12):1088-1090.

[6] 李青.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发病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50-2352.

[7] 李银花.穴位埋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09(12):61-61.

[8] 于乐泳,韩克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医治法概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1(29):3304-3306.

[9] 周竞,罗琼(综述),刘志顺等.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保守治疗[J].陕西医学杂志,2014,15(3):371-373.

[10] 周云晓,陈军,金晓东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4):1648-1649.

论文作者:孙玉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针刺加隔附子灸穴位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论文_孙玉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