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区内的甲级写字楼——厦门两岸贸易中心项目设计论文_雷伟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码头区是属于一种城市的特殊地带,在此地带中主要功能是物流商贸,建筑形式大多是以低层建筑为主,区块内通常还有龙门吊、集装箱等。在此特殊环境设计现AI写作字楼,通常需要饱含对场地精神的尊重,以期新的城市建筑能融入环境。同时由于地块所限,在狭窄的空间内安置多组办公功能并非易事。本文以实际项目为例,分层解析了在复杂环境内设计的一些策略。

一、背景介绍

本项目位于厦门市湖里区象屿保税区港中路与屿南四路交叉口东南侧地块,地块目前位于象屿保税区现状网内,属于区内用地。地块现状为闲置堆场,地面高差不大,周边多为多层办公楼及低层仓库等(图1)。该区是西太平洋区域性国际中转港的主要组成部分,闽西南、闽粤赣区域性航运集散中心,是海峡两岸货物集散中心。

另外,由于本地块紧邻机场,航空限高对于建筑高度有很大制约,因此竖向高度的剖面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上行至2.5m高平台后,便进入了人活动的主要区域,此区域既联系了各组办公楼的主入口,也兼顾了室外展览的场所可能;既考虑其自身围合的宁静院落空间,也创造出了尺度宜人的下沉景观花园。此区域立刻将人引入至归属感极强的内部交往活动区,此空间属于第二层次半公共空间。

建筑主楼分为A、B、C三组,围合而立,主要功能为下方辅助功能及上方办公区域。

下沉庭院是东西、南北两组轴线的交点,也是区域内的视觉焦点,下行至中心庭院区,此区联系了餐饮、商业服务、展示等辅助配套功能,位置和功能上生成中心感强烈的第三层次半公共空间。

由此形成由内外分离,高低错落、层层递进的多层次空间。

2.3交通——人车分流、合理疏散

该方案设计中,办公大楼的主要人流入口及景观广场设在地块南面(面对城市来向),这样的布局主要考虑了城市人流的主导方向。人流通过城市广场上至2.5米高入口平台,穿越入口景观广场由各个主入口进入办公楼门厅内部。

由于地块交通组织须兼顾围网内和围网外两种可能,所以在设计中对现有围网范围做了相应的更改,也即将目前地块西南两侧围网范围线更改至东北两侧,于是地块划分至围网外,便于贸易中心的对外日常运营;东北侧紧邻围网,方案考虑此两个方向有与围网内的沟通联系(车辆出入口),一个为主要出入口,一个为临时出入口。

主要的车行出入口则分设在地块南北两侧,并形成内部环通的车行流线,强调人车分流。主要地面停车沿路布置,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在车行出入口方向上就近解决,合理疏散车辆,保证建筑形象的完整。

三、建筑形象

建筑所处的位置非常独特,深处于象屿码头区,设计中希望本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共兴,截取了“集装箱”的体块形象作为设计的基本要素,通过堆砌、抽拉等手法形成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体分割,也强调出现代办公建筑之“模块化”、“集成化”、“简约化”的性格特征(图5)。建筑形态富有韵律,识别性极强。由于这些体块的错动,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外立面造型,也形成了相互错落的空中绿化景观。一系列整齐划一的连锁盒子,塑造出独特的城市形态,令步入其中的人感受其神圣的魅力(图6)。

(图5) 西侧入口立面形象 (图6) 体块分析

入口方向位于地块南侧,A、B两栋楼平面形态一致,互为对称的关系,两者通过空中连廊相互联系,形成了入口大平台之上“门框”的造型。东面利用展示厅屋顶作为室外临时展区,顶部的构架软性限定了此块空间,其本身在室外形成一处光影变幻的独特景致。

中心区域放置的两组盒体,功能上作为特色餐饮区使用,它们立面处理有别于其他各组建筑,从位置上、视觉上都构成了整个区域的“核心焦点”,其散发出的绚丽光芒将为地块带来无尽活力。

四、平面功能

本设计中主体建筑分为A、B、C三栋,其中A、B为集中塔式,C栋为板式。内部功能划分以简洁高效为主要目标,塔楼、裙房区域的布置相对灵活与独立,并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形成相互连通的互动关系。该组办公楼今后须满足大、中、小不同企业的面积需求。所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平面布局灵活分割的可能,分别根据使用需求设置其平面组合方式。平面布局方正实用,均配以以标准柱网(8.4m),利于灵活使用。各组办公楼均有独立对外的门厅,通过大平台相互联系沟通。电梯厅直对门厅,人流组织快捷便利。建筑首层平面上也放置了商业辅助功能,土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营造出良好的办公区氛围。

而半地下室的设置首先是充分发掘土地价值,合理利用建筑控高。半地下室结合局部下沉区域共同构成了相对开放的活动联系平台,立体式交通为使用上营造多样的空间变化。平台下方设置了员工餐厅、展示、新闻发布等功能块。

中心的盒体为特色餐饮区,办公人员可从各栋办公楼方便的进入至其内部,享受轻松愉悦的业余时光。

地下停车场位于基地中央,形状方正,能最大化利用停车区域。各组竖向交通核将它与办公区域上下联通,停车场按地下两层布置,通过坡道连接。

五、剖面设计

方案中充分利用航空限高可利用范围(53m),同时最大程度争取可建设面积,保证土地价值.引入半地下室作为建筑下方大平台(标高为2.5m).,中间穿插下沉庭院,丰富了使用体验也提升了建筑形象.入口大厅4.5米高,保证门厅净高,办公标准层按4.0m层高,遵循任务书中“保证装修后吊顶高度不小于2.6米”的要求,充分考虑今后管线尺寸及走向,为项目实施性创造条件。如此一来,12层主体建筑加半地下室平台之后的总建筑高度约为51m,满足航空限高要求(图7)。

地下车库按地下二层设计,标高分别为4.5m。

(图7) 剖面设计

结语:

新时代的办公楼设计在我国很多大城市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设计中所追求的人性化和可持续原则正在引导和改善着建筑的空间形态,并将使建筑的形式、空间和功能融为一个相辅相成、动态发展的新系统。实际项目中会遇到很多类似于码头区的特殊环境。那么,笔者认为相融共生的结合设计模式——会体现出建筑形式以及空间组织的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诠释出一种有机动态的办公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军昌,陈婕.办公建筑内部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182.

[2]韦玉忠.针对于目前办公楼建筑设计讨论.建筑与文化.2013年3月,第3期,232-233页

论文作者:雷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码头区内的甲级写字楼——厦门两岸贸易中心项目设计论文_雷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