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论文_杨林红

脑血栓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论文_杨林红

铁力农场中国医院 黑龙江铁力 15250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寻求更好治疗脑血栓护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给予心理、运动、饮食、服药、睡眠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 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基础护理,营造良好的病室环境﹑合理的饮食﹑睡眠安排﹑患者具有乐观的心态﹑良好的护患关系和功能恢复性锻炼,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小患者病痛,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治疗费用。

关键词:脑血栓;优质护理;分析研究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脑血栓,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老年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心力衰竭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的治疗问题,同时也开始关注患者的生活与护理问题。为了提升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除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外,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73例,女性47例,患者年龄在52-84岁。所有患者经过CT检查均确诊为脑血栓,且符合国际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为首次发病,且神志清醒。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基础心脏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均自愿合作,签订知情同意书;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病史、无语言沟通障碍、无脑损伤或脑部疾病、无人格障碍以及智力障碍、无意识、听力以及肢体运动障碍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种类、心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病室环境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温度在 18 ~20℃,湿度在 50% ~60%。体位:应采取平卧位,以便更多的血液供给脑部。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高血压是导致脑血栓发病的主要因素,要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以便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心率、心律、体温及肢体功能活动变化。研究组:对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护理人员予以患者相应的用药指导,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病房巡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等。发现异常情况,则要立即上报,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人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体温、心跳、呼吸和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颅压增高和头痛症状,并为主治医师提供良好配合。第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精神和心理支持,关心、同情患者,帮助其进行情绪调节。第三,康复训练护理。脑血栓发生后,患者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身体机能衰退问题,因而通常临床致残率较高。所以,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完成后,应立即开始系统的康复训练,以降低患者致残率,促进和改善神经侧支循环。肢体训练的目的是要提高肌体的张力,让肢体能自由运动,防止关节出现挛缩。初期可轻柔按摩患肢,活动度以患者不疲劳为宜,待患者能独立坐稳后,鼓励患者进行站立,逐渐进行上下肢锻炼,最后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训练时不可急于求成要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提升难度。第四,并发症护理。对于并发感染的患者,应明确感染的诱发原因,通过安全、高效的药物进行感染控制,降低患者病死率。对于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应加强血压水平的控制,防止患者发生情绪的剧烈波动。出院后第 1个月每周随访 1 次,2-6个月每月由主治医生进行患者饮食、服药、运动、睡眠及避免诱因的健康教育 1 次,有问题随时电话咨询联系,出院后 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相关测评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 P < 0.05 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系统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其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且无一例患者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症状。同时,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结论

3.1脑血栓疾病的简介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脑血栓形成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病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前驱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突然出现偏侧上下肢麻木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3.2优质护理对脑血栓影响效果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优质护理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的护理方法

有了很大的改变。心理和行为护理已逐渐得到重视自我效能理论是一种心理行为的思想和方法。优质护理是一种建立在常规互利基础上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给予患者更加全面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出院后的定期电话随访和指导将从医院到家庭的护理模式有效运用到患者身上,把护理措施从医院延伸至患者家中,有效地减少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让患者更加规律的服药,提高了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结束语:脑血栓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指的是患者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进而出现管腔狭窄闭塞、血管增厚等,脑部血流随之受影响,发生供血中断或者局部血流减少等。临床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均得到了有效改善,治疗的依从性有所提高,故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波.脑血栓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3:167-168.

[2]饶红香,刘木兰,朱洁琼.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4,30:4092-4093.

[3]张向楠,孙博,白立丹. 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体会[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7:158-160.

论文作者:杨林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脑血栓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论文_杨林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