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论文_高锡田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论文_高锡田

高锡田

铜陵市建投公司 安徽铜陵 244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尽管淡水资源量占全球水资源量的 6%,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水资源及城市水环境的影响愈来愈显著,另一方面,历年城市内涝等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严重损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雨水的控制利用工程势在必行。本文对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水土保持;控制利用

为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节约水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一、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再将储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即可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从建设途径来讲,海绵城市的建设:一是对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二是对已破坏区域通过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三是低影响开发。从统筹规划的角度看,海绵城市应将低影响开发系统、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统筹考虑,相互补充,相互依存。

二、水土保持方案中雨水控制利用与措施配置

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对城市新建项目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的预防与治理,同时也是对城市及城市周边原有环境的绿化美化与水土保持治理。

1.建筑与小区。建筑与小区是城市建设项目的一个主要部分,从内容上来说可包括住宅类项目、公建类项目(包括学院、医院等社会公建设施)和厂房类项目,作为城市点状工程建设,该类工程雨水控制利用的目的就是减少场地内外排雨水的峰值流量和径流总量,从而有效减轻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提高市政管网的排涝标准,减小城市内涝的发生可能,从“点”治理,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场地雨水主要为屋面雨水、绿地和道路广场雨水。因场地可利用空间较大,可依据场地建筑密度、绿地率和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组合配置,所有的低影响开发措施都可以考虑使用。一般来说,建筑与小区雨水排放流向为:屋面雨水和路面雨水散排至室外绿地进行入渗,结合绿地雨水径流通过地表汇流或室外雨水管的方式排至周边雨水入渗设施进行下渗,超出入渗能力雨水经室外雨水管排入雨水调蓄池等储存设施进行收集与调蓄,多余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2.城市道路是城市的交通网络,也是城市排水的依托,雨水的安全合理排放更是对城市交通顺畅、洪涝灾害防治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直接的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道路工程场地范围有限,且雨水径流污染情况较严重,其排放的径流雨水应经处理后引入红线内绿化带,空间不足时可由政府协商引入红线外城市绿地内。绿化带应优化设计成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带和雨水湿地等以尽可能消纳雨水径流。一般来说,城市道路雨水排放流向为:路面雨水散排至周边透水铺砖路面进行下渗,或同透水路面雨水径流排至周边绿化带及其雨水调蓄设施中进行入渗,超出入渗能力雨水经雨水口和连接管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三、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的方法

城市水土保持有利于城市保护和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防风固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具有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与此同时,自然环境的改善也营造了良好的城市景观,提供了大量游憩空间,具备了景观游憩功能和防灾避险功能。随着城市经济飞快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新时期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应在内涵和外延上进一步拓展。毋庸置疑,海绵城市的提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雨水控制利用部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并从理念上强调了低影响开发、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开发建设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这与城市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相契合。水土保持应与这种雨水控制新理念融合在一起,促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繁荣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措施存在的问题及系统的配置等都有待继续创新研发。

1.在水土保持前期分析评价中,要考虑建立特色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结合海绵城市选用合适的雨水控制利用设施,除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外,要根据场地特点,因地制宜,建立特色雨水控制利用工程,避免为达到标准而导致设施单一化等问题,做到真正的系统优化。

2.在水土保持监测中,重视并细化对雨水控制利用工程的监测。内容可包括施工期的设施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等,以及自然恢复期的雨水控制利用效果及其不当之处等,为今后雨水控制利用工程推广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3.结合低影响开发理念,补充施工期临时排水体系。从水土保持工作角度来看,工程水土流失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施工期,且施工期排水也是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海绵城市所提到的雨水控制利用措施体系都是工程建成后所运用的。可根据工程建设期的情况,与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水土保持临时排水措施相结合,将施工期临时排水体系规范化,确保施工期排水安全。

4.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规范化和指标化。水务部门可根据各地区特点建立控制性指标体系,进而让各部门重视雨水控制利用的重要性,促使雨水控制利用措施得以实施。对于财政困难的地区,也可考虑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建设海绵城市,以确保海绵城市得到最有效推广与施行。

5.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雨水控制利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尽可能使工艺经济易行。通过示范工程建设与后期调研,加快我国海绵城市技术体系研发与完善,加强对群众的宣传,使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将城市水土保持与海绵城市相结合,主要是在于低影响开发系统在雨水控制利用中的措施配置体现,措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有效性和简单易行性。

参考文献:

[1]城市排涝与雨洪利用技术研讨会集锦[J].给水排水,2012(3):52-60.

[2]樊华,李曼,张霖,等.雨水控制与利用实例分析[J].给水排水,2014,40(12):90-94.

[3]郭再斌,张书函,邓卓智,等.奥运场区雨水利用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2014.

论文作者:高锡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8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论文_高锡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