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肠病50例临床观察论文_朱斌,吴少东

(石嘴山市中医医院 宁夏石嘴山 753000)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观察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群增多,动脉硬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从而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且随着各种有创、无创技术的发展,使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缺血性肠病[1]是指结肠、小肠血供不足或血液回流受阻而诱发的肠血管功能或形态发生变化的疾病。该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漏诊,误诊及漏诊后病死率高达60-80%[2]。近年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肠病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50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70岁。50例患者均经临床、结肠镜、腹部CT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后诊断为缺血性肠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以2周为1疗程。

1.2 临床表现 50例患者中35例表现为腹痛、腹胀,食后加重,喜食热饮;12例存在大便密结或干结难下;6例存在大便次数增多、且稀薄不成型;5例有肉眼便血或便常规提示潜血阳性;10例存在恶心、呕吐。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罂粟碱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g/ml,以30-60mg/h持续泵入24—120h。

1.3.2 治疗组在使用罂粟碱基础上使用附子理中汤合丹参饮加减:制附先煎20-60g、干姜15-30g、红参10-15g、炙甘草10-15g、木香10-15g、砂仁10-15g、丹参30-45g、川芎10-20g、白芍15-30g、小茴香10g、肉桂后下3-6g。

加减:湿热下注加苦参、黄芩、白头翁等清热利湿;气滞血瘀加延胡索、香附、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脾胃亏虚加白术、半夏、陈皮等健脾益气;水饮内停加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等利湿消肿;肠腑燥实加火麻仁、酒大黄、木香、厚朴等通腹泻热。

两组在以上疗法基础上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伴发病,并给予消炎、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支持对症治疗。

1.4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恢复正常;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肠镜下病变尚未完全恢复;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减轻或加重。

2结果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3讨论

缺血性肠病属于中医内科“腹痛”、“便血”范畴,多发病于老年人群。《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矣。……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故老年人群均以肾脏亏虚为其生理基础。肾寓元阴元阳,肾阳为全身阳气根本,五脏六腑均依赖肾中阳气蒸腾气化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肾阳亏虚,五脏阳气皆虚。《素问?举痛论》认为腹痛的发生是由于“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指出寒邪内侵,寒性收引、凝滞,瘀血内生,血行不畅,不通则通,故出现腹痛。将寒邪、瘀血明确为腹痛的致病因素。而《诸病源候论?久痛》进一步指出:“久腹痛者,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发作肠鸣而腹绞痛,谓之寒中。”明确提出脏腑亏虚,虚寒内生或感受外寒是引发腹痛的重要原因。而“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久病必瘀”。故老年性腹痛的发病基础在于肾虚,在肾虚基础上寒邪、瘀血成为主要致病因素。多属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不通则痛。治疗原则总以“通”立法。而本方温中理气,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方中以制附片、干姜温中散寒以温通;木香、砂仁益气和胃、理气除胀;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丹参、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祛瘀止痛;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止痛;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熟附片强心作用较强,煎煮愈久,强心作用愈显著,毒性愈低,所含乌头原碱有镇痛及镇静作用,尤其适合用于各种疾病后期出现心血功能不全,并且导致缺血性肠病所致腹痛[3];干姜有镇呕、镇痛作用[3];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力、并有镇痛、镇静作用[3];小茴香所含茴香油能增加胃肠动力,在腹气胀时能促进气体排出,减轻疼痛[3];红参能抗休克,抗疲劳,提高应激反应能力[3];丹参、川芎均能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及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3];木香能兴奋胃肠道,抑制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多种真菌[3];砂仁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出消化道积气[3];白芍所含白芍苷有解痉作用,并有镇静、镇痛、扩张外周血管,与甘草同用,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肌痉挛,以及因痉挛引起的疼痛[3]。

参考文献:

[1]常虹.周丽雅.吕愈敏等.肠系膜血管病[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500.

[2]Chang RW,Chang JB,Long WE Updale in management of mesenterieisehem ia[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12(20):3243-3247.

[3]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朱斌(1982-),男,甘肃平凉人,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现就职于宁夏石嘴山市中医医院。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论文作者:朱斌,吴少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肠病50例临床观察论文_朱斌,吴少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