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控制孙文涛论文_孙文涛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控制孙文涛论文_孙文涛

孙文涛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涌人城市的人口增多,对于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建筑逐渐向着高层和地下发展,在建筑的地下室中,如果想保持好的居住环境,就要保证建筑的防水措施质量良好。地下室防水设施的建设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点组成之一,是需要建筑施工人员重点进行关注的地方。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控制,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控制

一、建筑地下室漏水的原因

1.1 刚性结构混凝土的问题

结构混凝土的刚性自防水是地下室防水技术的前提条件, 混凝土在施工浇筑时因各种因素限制存在的潜在问题最终会导致地下室的漏水,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因在振捣时由于在振捣过程中突然间停止或者其他原因发生振捣遗漏。或者在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接触时没有按照施工的操作说明进行连接造成带状混凝土局部性的松散, 这就造成了混凝土浇筑质量存在问题。此外,模板板缝不严密、间隙大,产生缝隙漏浆,漏隙过大,造成混凝土不严实和地下室外围结构施工缝隙的处理不合格,出现穿水通道,地壳运动的原因引起地基沉降不均,结构存在局部缺陷都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1.2 柔性防水层的问题

柔性防水层对于防水材料的要求高, 防水材料质量差,不符合地下室建造所规定的材料的使用标准。 混凝土的穿孔破坏和墙体柔性防水层的损害变形造成防水层逐渐被破坏,墙体脱落,最终引起漏水。

1.3 建筑构造的问题

为稳定建筑的地基,在地下室的构造中一些设备的安装要依靠地下室的结构,设备安装时会产生漏水通道,设备安装完成在对墙体进行缝合时会存在缝隙,而地壳的结构和稳定性将会扩大缝隙,造成地下室漏水。此外,在地下室构造过程中未节省成本,不使用新型的防水材料和技术,使得城市建筑构造与规划的建造结果存在差异。

二、常使用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2.1外防外贴施工法

此种施工方法和内贴外防的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该方法是直接在底板垫层上铺设防水卷材,后续步骤和内贴外防的方法一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长时间保持室内干燥性,使用期限更长久,但是缺点是基坑在开挖时,需要建更多的支撑措施来完成防水工程,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防水工程的工作量,耗时耗力。

2.2内贴外防施工法

内贴外防的原理就是先用底板将保护墙砌筑完成之后,再在保护墙上贴上防水卷材,这是内贴,外防就是贴好防水卷材之后浇筑混凝土,采用这一流程可以有效满足地下室防水工作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如果施工环境不适合使用外贴法,才会选择内贴法。

2.3 离壁式衬砌防水施工法

这种施工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双层排水,防水效果更为理想,但是采用该种施工法必须要加设内墙,所以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墙柱之间的缝隙处填筑混凝土的质量往往会受到影响,已经逐步被淘汰。

三、建筑工程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具体技术措施

第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材料,其自身即具有防水性能,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常常增加水泥用量,以便达到提高混凝土密实性的目的,这样就会大大地降低混凝土本身的防水效果,从而影响在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的防水性。因此,为了在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基础上,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和抗渗性,施工人员适当地改变混凝土中各个配料的配比情况,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流程与时间,同时在混凝土内部结构中加设钢筋,外部加设止水环,表层涂以防水材料,这样的混凝土应用于地下防水工程中,则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防水性。在防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混凝土内部钢筋模板的强度、韧性,以保证混凝土应用的稳定性。同时,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必须应用机械振捣,并合理延长振捣时间,以保证混凝土内部不会产生空隙,为渗水提供路径。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主要有:(1)严格控制水灰比及混凝士坍落度,水灰比大混凝土中所含的水就多,在混凝土后期硬化后会产生过多的孔隙这样防水性能就大大降低了;(2)外加剂的使用要准确,掺多掺少对混凝土都有影响,还有混凝土要充分搅拌均匀;(3)施工时尽量要一次浇灌完,不留或少留施工缝。施工振捣要到位不要有漏振或过振现象;(4)施工缝的处理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才能保证混凝土达到防水要求;(5)对于穿墙的套管、螺栓、对拉片等要焊接止水环,防止毛细水渗透;(6)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一环。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养护,对于抗渗混凝土养护期应不小于14昼夜。

第二,目前,在建筑墙壁或者地面防水处理过程中,常常使用防水砂浆涂抹成防水层,以提高建筑墙壁与地面的防水性能。因此,在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也可以采用防水砂浆防水层施工技术,以保证地下防水工程的防水性,同时保证在发生轻度渗水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渗水点,并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但是在防水砂浆防水层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底板防水砂浆防水层的厚度量4cm,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工程底板中的其他施工材料。(2)使用防水砂浆施工之前,需要对地下基层的混凝土进行处理,尽量消除混凝土表面的孔洞、缝隙等以使其能够与防水砂浆有效融合,提高防水性。(3)为了防止防水砂浆防水层出现裂缝问题,则需要每隔适当距离即设置一道分格缝,并进行填充聚氯乙烯等油膏质的填充物,以避免裂缝,提高砂浆的防水性。

第三,在地下防水施工中也可以使用防水卷材铺设工程迎水面上,以提高地下工程的防水性。在应用防水卷材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铺设技术。如,底板施工中,应该采用满粘法铺设防水卷材,以保证卷材与底板混凝土之间的相贴性与密实性;采用热熔法铺设防水卷材时,则需要注意均匀加热并保证加热的温度控制在卷材材料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以保证卷材的施工质量。另外,在防水卷材外部还可以加设70mm左右厚度的保护层,以保证防水卷材防水性的充分发挥。

四、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主要问题的控制

4.1翘边问题控制分析

翘边问题多数是由于基层处理不规范造成的,同时底板含水率超标、细部施工基层干燥性不足等也会造成翘边问题的发生。鉴于翘边问题的产生原因特殊性,针对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应注意做好各施工环节的排水、干燥工作,认真进行基层处理剂的涂刷施工,综合防止翘边问题的发生。

4.2 破损问题控制分析

施工人员完成卷材防水层施工后,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阶段,存在可能由于材料、技术等原因,造成划伤、碰破等问题,从而破坏防水层的完整性和完好性,降低防水层整体的的防水性能。对于划伤程度较轻的损伤,可采用聚氨酯涂膜进行防水维护;对于划伤程度较重的损伤,应彻底清除损坏部分,使基层裸露之后,再根据相关标准予以处理。

4.3起鼓问题控制分析

起鼓问题主要是由于基层施工质量不过关、涂层表面存在冷凝受热气化问题、以及水汽蒸发等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一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先应全面清理起鼓问题部分,使基层充分暴露保持潮气的有效排除;,确认基层干燥后,涂刷基层处理剂;再依次进行防水层的铺贴,并适当增加卷材层数,从而保障问题的有效处理。

结束语:

为了保证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做好施工前的预控,加强施工中的管控,合理的地下室设计方案和科学的施工工艺,这样才能提高地下室的抗渗性能,做好地下室的防水。

参考文献:

【1】王强.高层住宅地下室防水施工措施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137.

【2】于淑红.刘占胜.某地下人防工程自防水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J].西部探矿工程,2010(19):14-15.

论文作者:孙文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控制孙文涛论文_孙文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