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政策选择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政策选择_经济全球化论文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政策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过程中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10X(2001)02-0059-04

经济全球化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和过程:经济资源愈益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和配置,使得世界各国经济愈益相互开放和融合,各国经济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的经济变动愈益相互影响和制约。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发展大趋势。目前,世界上各种重大经济事件,如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都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关,正因为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如此重要意义,世界各国才都越来越正视和加深对全球化趋势的认识,并采取相应对策。而作为全球化进程的后来者,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全球化的潮流中,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和策略,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发展中国家两种发展战略的末路与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新途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贸易全球化,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竞争优势,推进贸易的全球扩张,它们是贸易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这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发展中国家却由于各自的处境不尽相同,他们对贸易全球化的利弊得失、看法并不一致。与此相适应,两条不同发展道路——“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实践,反映的正是这种认识的差别。具体说来,拉美国家选择了“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而一些东南亚国家主要选择了“出口导向”战略。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间相互依赖的深度发展,拉丁美洲国家的债务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这两种发展战略的末路。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要加快自己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为此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在此条件下,一方面吸收国际资本所拥有的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使之与自己的优势相结合,创造出大量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品。另一方面又利用外国企业的销售渠道,打进国际市场,换取外汇,积累资金,扩大投资,发展自己,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而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恰恰在这两方面都有欠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拉丁美洲国家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之所以未获成功,原因就在于企图靠借债来实现工业化,这客观上造成把自己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大循环之外,结果制造出来的产品既无竞争力,又找不到销售市场,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无法形成,一旦国际金融环境恶化,很难不陷入债务危机。而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出口结构相似的严峻态势,使外部市场给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东南亚国家提供的发展机会远远不如新兴工业化经济当年的条件。国际贸易新规则还使许多竞争手段成为非法。所以“出口导向”战略在新兴工业化经济条件下能够促使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腾飞,而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新时期,又毫不留情地把这些国家抛向深渊。

发展中国家的教训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有国际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决不能在低水平的产业结构上徘徊,在僧多粥少的世界市场上抢饭碗,必须致力于产业升级,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注重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用技术创新提升自己的竞争地位。做不到这一点,就可能落后,还可能被边缘化。边缘化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新危险,对经济发展停滞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老问题,不改革目前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就不可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分工正在加快深化,发展中国家需要制定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而不是各个企业的局部生存战略。实行产业的有进有退,同时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走向世界。这就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要转变为全球化战略。1.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参与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而且要参与产业内部的和产品层面的国际分工,不能满足于停留在低层次的国际分工位置上。2.利用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实现产业进步的跨越式发展,避免走传统的逐步提升的发展道路。3.放弃发展“民族工业”的过时观念,避免因强调发展民族工业而影响参与国际分工。除了被确定为经济发展重心和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外,均应当充分参与国际分工。4.要从经济的广义范畴上考虑参与国际分工,参与包括生产制造与各种服务业在内的国际分工,改变只在制造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全球化发展战略。

二、面对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浪潮,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合理的利用外资政策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资源全球流动的迅速扩大与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活动的作用密切相关。作为国际分工、跨国生产和资源流动的主体力量,跨国公司在当代有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其产值、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和专利与技术国际转让,已分别占世界相应总额的1/3、2/3、2/3和2/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无疑需要跨国公司的资金和技术转让,但是,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东道国和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彼此的优势实现互利合作;另一方面,东道国与跨国公司又存在着目标上的冲突: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更高的垄断利润;而东道国政府吸收外资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关系意味着:第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是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的统一,“并非所有的钱都是好钱”,因而东道国政府的政策目标应是“兴利除弊”;第二,一国政策对跨国公司的限制和管理是有限度的,它直接受到其他国家对待跨国公司政策的影响和制约,对跨国公司而言,“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相对封闭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决策目标是多元化的,如经济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充分就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等。这些目标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矛盾等非常复杂的关系,但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两个基本目标:公平和效率。但在政府制定跨国公司政策时,情况就变得更为复杂了:政府在追求公平目标和效率目标时,还要追求主权目标,这无疑加大了政策目标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就效率、公平、主权而言,过于看中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强调效率的首要原则,不可避免地会给东道国带来主权的丧失,以及社会分配的不平衡;反之,如果一味追求主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和自我的道德标准,必然造成发展机遇的丧失。总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在各个具体目标之间(平衡国际收支、就业、增加投资、促进出口、技术转移、提高管理水平等)也表现得很复杂。如何在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体系中寻求最优和次优的平衡?这无疑对政府政策的灵活性、公开性和效率性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即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行为必须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准确性和技巧性。

从目前的实践发展来看,有些发展中国家试图按照自己的意志、战略推进发展,事实上已不可能。它们在内部不可能独立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一些国家的政府甚至要听命代表全球化势力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来决定其经济政策;在外部要接受西方大国制定的世界经济规则。发展中国家对外部资源和市场的依赖使得它们不敢得罪跨国公司,相反要为跨国公司创造一切优惠条件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引进跨国公司投资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跨国公司的双重性及其对全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慎重选择利用外资政策。

1.强化垄断与加剧竞争的两重性。现在的跨国公司仍然是具有垄断性的组织,但是这种垄断已经不是靠殖民统治和密谋瓜分市场而取得的。这种垄断并不能阻止竞争,反而会促进竞争。这是因为知识产权虽然可以垄断,但智力资源是无法垄断的。东道国在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打交道、引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时,必须掌握好垄断和竞争的度,要使其垄断性不妨碍培育平等竞争,这样才能有利于东道国经济的发展。

2.追求利润与促进发展的两重性。追求利润无疑是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终极目的。但是时至今日,一家跨国公司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利润而对东道国的经济不起任何作用,它是很难立足的。对东道国来说,应当允许跨国公司拿走合理的利润,对此不应犯“红眼病”,但是必须强调合法性。为追求利润而用价格转移的办法逃避税收是不允许的,为高回报率而损害职工利益是必须反对的。对于促进发展,东道国的期望值也必须恰当。跨国公司能够带来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能希望他们把一切创新都拱手相让。东道国的基本立足点必须是自力更生而不能本末倒置。处理好这对矛盾的最佳选择是把双方的权利义务都用合同锁定下来,一切照章办事。

3.高效生产与畸形分配的两重性。跨国公司的运营效率无疑是最高的,但谈到分配,情况就不同了。西方跨国公司不会创造一种对广大社会公众来说是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也不会创造一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公平合理的经济秩序。从根本上说,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它是按资本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因此是由资本的多少来决定收益程度。跨国公司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不断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用物化劳动取代活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知识经济也会使某些发展中国家陷入恶性循环,而且日趋边缘化。这是跨国公司对全球影响的消极的一面,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

三、金融全球化与金融风险并存,已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当前,金融全球化加速发展,各主要工业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管制,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加大、速度提高,金融资产日趋证券化,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考验。

1.不完善的金融自由化理论有可能诱发经济动荡和波折。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主要指负实际利率),抑制了储蓄,浪费了投资,因而必须通过实行金融深化即金融自由化来增加储蓄,引导合理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发展中国家从80年代开始对资本自由化倾注了大量热情,许多国家在宏观经济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了资本项目的自由化。然而,8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带来的不是持续的经济繁荣,而是接连不断的动荡和危机。

2.衍生金融工具发展很快,发展中国家在引入与监管间面临两难选择。由于衍生交易技术非常复杂,衍生交易风险难以全面纳入有效管理之中,并成为世界性难题。发展中国家以自由化为目标趋向的金融改革与开放,在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同时,必然要引入衍生金融工具,但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刚刚起步,金融机构经验较少,监管制度不完善,发展中国家在衍生工具有效管理方面将面临更为艰巨的考验。

3.国际游资规模巨大,发展中国家难以从引入的外资中有效地挑选或剥离出来。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改革将越来越有利于引进更多的国外资本,同时国际游资也必然通过各种合法的或不合法的渠道一同涌入,而中央银行监管的困难之处在于不能有效识别国际短期资本中哪些是贸易资本,哪些是投机资本,难以对投机资本的消极影响彻底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进行国际融资就必须遵守多年来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行为准则,它并不总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因此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融资时必须懂得如何趋利避害。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1999年的巴西金融动荡为发展中国家政策抉择提供了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1.必须强化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减少实现自由化国民经济各部门可能会遇到的过度波动或其它负作用。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说金融是一个经济的神经,那么金融体系就是其大脑。它们对稀缺的资金流向做出决策,并确保资金到位后以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得到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资本交易和资本转移的全面自由化并不意味着放弃所有关于外汇交易的规章制度。因此,政府在实施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除了实施与之相配套的一些政策性措施以外,还应该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金融体系加以必要的监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政府在对正规金融市场进行监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必须强化风险管理能力。抵御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市场参与者本身。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在借款时应该尽量避免对短期外币债务的过度依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银行是资本流动的主要金融中介。因此,银行部门是否稳健十分重要。一般说来,银行部门的稳健主要是指银行部门具有很强的抵御“冲击”的能力。影响其稳健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不良贷款的比率。因此,政府必须确定一个不良贷款的“警戒线”。此外,政府还要关注不良贷款比率以及银行利率和信贷政策可能对资本流动产生的影响。因为存贷利率过大可能会促使企业到国外筹资,而信贷价格过低则会扭曲资本收益。毫无疑问,任凭小银行扩大资产头寸会增加风险,甚至诱发银行危机。有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体制脆弱或不成熟,金融机构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受到了影响,政府的监管能力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资本项目开放以前必须首先强化金融体系,培育金融市场,开发更多的金融工具。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3.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为了将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必须认真考虑实施自由化的速度和顺序问题。一般说来,在国内金融体系中的重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以前就开放资本项目,是十分危险的。这些问题有可能引发金融动荡或危机。事实上,即便银行体系达到了较为稳健的地步,并且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但是如果在资本项目自由化进程中大量资本流入或流经银行部门,那么金融风险依然是巨大的。因此,有人认为,资本流入的自由化应该从直接投资的流入开始,并在尽可能广泛的层面上推进。当然,对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也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必须慎重对待外资(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在有些情况下,外资的大量流入也会产生负作用。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突然而至的巨额资本流入会加剧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面对这些负作用,资本流入国的决策者应该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力求在利用外资的正面效应与稳定宏观经济形势两者之间寻求一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产生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是多种不同生产方式的结合。多种生产方式在这里联合成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既保持了各自的存在,又创造了新的运行。它是一种“复合型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既不是发达市场经济的,也不是发展中市场经济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市场经济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位置,或相对有利或相对不利。这种市场经济水平相互间的“落差”,构成了全球化在当前阶段的一系列基本特征。作为生产关系,它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国资本与另一国劳动者的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它是一种结构相当不统一、不均匀的体系,所需要的上层建筑尚未完全形成,而且可以预见,由于基础的不匀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会相当尖锐。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抉择也必将是任重而道远。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应给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抉择提供良好的而不是艰险的客观环境。

收稿日期:2000-12-22

标签:;  ;  ;  ;  ;  ;  ;  ;  ;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政策选择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