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论文_张志洋

浅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论文_张志洋

菏泽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中资源可持续利用视为工作重点。而农田灌溉又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关系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因此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十分重要。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引言

农田水利涉及的内容包括农田灌溉、修整土地以及退耕还林等,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明确修整方法和水利条件,采取蓄水、调水等措施确定水源时间与空间分布情况,充分利用水源灌溉,以此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满足不同状况下农业用水需求,不断提升农业的生产水平。

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安全第一的设计原则

安全第一是所有生产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工作是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收获良好工作效果的基础前提。灌溉作为该项工程的基础,灌溉过程的安全、合理对该工程的使用价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是社会价值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经过的特殊地形和地质构造特殊的位置以及工程在运行时的安全性和持续使用性。山洪、泥石流都是安全设计的考虑因素,在遇到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一定要加大工程对自然灾害的防护力度,为工程的牢固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1.2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

农作物生长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积温,积温又受到地形地势的重要影响。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积温条件会影响其对水的需求,所以在设计灌溉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积温条件,进而考虑影响积温的地势地形。此时在设计时要满足最大限度的合理性分布,并伴随着一些超前性的设计。基于此,工作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地形地势,以此为基础进行布渠,尽可能的做到灌溉的渠道占地面积最小,灌溉面积最大。值得注意的是,地势的高低作用也是影响布渠的重要自然因素。比如,在丘陵地区布渠时,将灌溉规划与水利发电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设计规划方案。结合当地的水资源,充分调动地表水和地下水,促进其合理循环,进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

1.3遵循动态发展的原则

前瞻性是农田灌溉工程在设计规划过程中要遵循的第一个原则,这项原则主要是要求设计者既能够满足农田灌溉的基本需求,又能够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提高该工程的优越性,满足农田发展动态需求。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2.1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区域

为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规划设计法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区域,依据基本的规划空间范围确定城市的禁建区,对新增的建设用地规模和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基本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区域避让出来。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禁止改变灌溉区域的用途,通过减少区域内零星建设用地所占的空间进行提地资源整合,并将新增的建设用地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2.2合理设计农田灌溉工程,加强对节水技术的研究

要想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就要充分考虑抗旱、农作物种植以及道路建设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合理使用水资源,保证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拥有足够的水资源基础上,合理的灌溉农田。在灌溉规划设计中,避免不可控因素对农田造成的损害,通过利用水库、沟渠和深井开挖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节水理念的建设工作,积极进行滴灌技术的研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灌溉项目规划和设计保障

(1)管理体系和操作机构确保灌溉项目有效和顺利运行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健全的灌溉系统。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才能使管理具有可追溯性和合理性。水利工程管理应以现实为基础,建立和不断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实现严格的执法。在实施过程中,水利工程规划应当实施现行的管理制度、法人制度、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和招标制度。同时,必须严格控制项目的质量,确保项目的进度和项目的质量。水利工程竣工后,应严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灌溉项目的经营管理。建立水族协会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有必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项目实现可持续的经营与发展。(2)资本保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受益者应共享灌溉工程建设资金。此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补贴。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坚持集体利益的原则和谁承担的责任。建设领域的人民自愿募集资金,其余由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承担。此外,还应该大力引进外资,充分利用私人资本,规划项目,投资资金来保护。(3)技术支持应根据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采用新技术,因为并非所有新技术都能适应当地环境。这就要求在制定新技术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现实,并计算当地的能力。确保施工中没有问题。不仅是这样,而且在使用新技术时,还必须确保新技术的使用简单,并保证高价值,并不影响正常运行,这需要非常充分的技术支持。

2.4渠道防渗漏技术及管道输水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防渗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应用该项技术既可以改变传统地面灌溉方法,还可以避免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有效预防大量水渗漏,也不会降低灌溉效率。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地应用渠道防渗漏技术,使用混凝土或石块铺垫渠道和管道,或使用塑料薄膜和沥青对原来渠道和管道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渠道密封性良好,不易产生渗漏水。此外,在灌溉过程中,有许多水资源流经渠道和管道,将水资源输送到田间,在输送水资源时要避免产生渗漏,这样就能确保输送田间的舒朗,防止大量水资源浪费。要定期维护渠道,安装节水管道和节水设备,以免产生渗漏,达到节水目的。

管道输水也是一种重要技术,要想大大减少输送水分中水分的损失消耗,农田用户可以适当改变输水方式,使用输水管道进行水分输送。但由于管道输水中对灌溉方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用户需要结合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灌溉方式合理选用管道输水方式。

2.5实行分类管理

实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类型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区域,对区域的各项功能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生态、隔离和应急三种类型。首先,要清楚了解每一类型区域的管理政策和相关的评价标准,然后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明确水利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重点,充分发挥每一块规划地的实际作用。

2.6从实际情况出发精准定位

灌溉区域的发展目标开展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应当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减农作物的产量为目标,对灌溉区域的整体建设和配套设施进行规划。根据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区域内耕地的实际情况,对水资源的承载力进行分析,确定区域内的灌溉用水总量以及相应的使用情况,从而估算农田的灌溉面积和生产规模。

结束语

为了实现农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和有关部门必须更加重视灌溉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方法,使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在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从农民和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效益,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安全有效的灌溉技术。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就是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建议对有关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人与水关系分配,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刚,王甲飞.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9,(30):161.

[2]努尔东江•麦麦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中若干问题探讨[J].智能城市,2019,5(19):111-112.

[3]欧阳虹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9):293-294.

论文作者:张志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浅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论文_张志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