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理教学要注意讲练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注意论文,小学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小学地理教学中,“讲”和“练”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教学手段。儿童是从摇篮中开始认识世界的,以后逐渐扩大到他的家,他的学校,以及家庭和学校周围的地理环境。他们对许多地理事象随着视野的扩大不断产生新鲜、好奇的心理,并迫切希望了解这些事象发生的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这种讲解必须紧扣主题,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讲深讲透。但是,由于地理知识的空间性较强,对于缺乏感性知识的学生来说,许多地理知识概念不容易掌握,如果不及时进行“练”,知识的加深和巩固将失去保证。因此“练”也是学习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往往容易被教者忽视。
在小学地理课教学中,怎样才能使“讲”和“练”有机地结合呢?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是这样做的:
一、先讲后练。有些抽象的知识可以先讲而后练。如小学地理教材第五课《天气状况》一文中的几个气象要素,不是凭肉眼一下子就能看得清楚的,必须通过教师讲解和凭借气象仪器,使学生事先有所掌握,这样才能完成书后“观察并记录一个星期的天气状况”这一作业题,并根据记录说出“这一星期天气的变化”。否则,学生在完成这道作业时将会错误百出,因为他们头脑空空,不能对天气状况作出正确的记录和判断,又怎能掌握其变化规律呢?而且这种作业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因此不能急于求成,要先讲清楚,然后再练。又如第八课《地球仪》一文中的“经线””和“纬线”;第十课《地球的五带》一文中的“南极”、“北极”、“南极圈”、“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等地理知识,都必须在教者讲清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去完成课后问题和练习题。再如怎样指导学生辨别方向,怎样引导学生步测距离,怎样指点学生绘制平面图等,都可以在老师讲解后,再组织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
二、先练后讲。有些问题的答案学生一下子就可以找出来,适宜先练而后讲。如教材第十九课《黄河》一文中课后问题和练习第一题“黄河从哪里发源?流经哪些省区?流入什么海?指着地图说出来。”这道题就可以让学生在仔细看图的基础上,再指出题中需要回答的问题,然后转入分析黄河的主要情况。看图是“练”,指图也是“练”,“先练”更有利于“后讲”。又如教材第二十五课《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也是先让学生指着政区图,说出长江从发源到入海,经过哪些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然后教者再向学生介绍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征以及葛洲坝工程和长江三峡开发工程的简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识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边讲边练。有些内容可以边讲边练,教师在上面讲,在挂图上指,学生在下面听,在地图册上填。如《我们的祖国》这一部分教材,从第十七课至二十二课,都是讲授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不少内容如果等讲完后再指导学生填写,那么间隔时间太长,练习太集中,前后要经历三个星期,难免没有回生现象,不如分散在每一节课中针对有关内容,边讲边填,这样反而有效。又如《钢都和石油城》一课中有不少地名要落实到地图册上去,如鞍山、抚顺、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大庆、秦皇岛等城市和港口,教者都可以结合讲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边听边填。再如教《宝岛台湾》这课时,课后问题和练习要求“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方大约有多宽?”教者可当堂指导学生计算,使学生知道“从福建省省会福州乘船去台湾北部的基隆港或是从福建厦门乘船去台湾南部的高雄港,距离都很近。”因为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一百三十多公里。
四、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有些内容在边讲边练的过程中,还需要读读议议。例如教材中《东北的林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课的章节,有许多是关于优美景色的描写,这是形象思维为逻辑思维服务的范例,教师在教学语言中也应善于运用这些内容。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而且能使学生获得地理的规律性知识。如华北平原的春天:大地苏醒了,但“下雨的日子比较少”,“刮风的日子尘土到处飞扬”,因此时常要发生春旱而且多风。夏季:华北平原的麦子成熟了,但“下雨的日子渐渐多了,有时还下得很大”,因此天气炎热而且多雨。秋天:这时是棉花、高梁和温带水果丰收的季节,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冬季:“河水冰冻起来,高山平原变成一片白色”,严寒多雪。教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注意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外,还要适当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这样读读议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讲讲练练,指导学生及时完成课后问题和练习。同样在教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课后,让学生与前面讲授过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两课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三大平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各异,虽然气温有高低,时间有长短,但因为我国大部分领土处在北温带,所以“春、夏、秋、冬”四季非常明显,从而能得到一些规律性的地理知识。
全日制小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地理教学不应该只是书面知识的传授,还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启发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善于动脑,而且能动手。”讲练结合是小学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独立思考的重要方法。在教者指导下,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他们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兴奋的情况下,这比教师满堂灌、学生的思维处在消极被动的情况下所学的知识要扎实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