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在出版系统中的导向作用论文_耿琚兰

期刊编辑在出版系统中的导向作用论文_耿琚兰

耿琚兰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甘肃 天水 741018)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1-010-02

期刊出版工作包括编辑、复制、发行三个组成部分和环节。三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存在,又相互连结成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体的正常运转。但相对来说,编辑环节是最关键的阶段,因为只有编辑阶段的选题、组稿、审稿、加工等创造性的劳动才从根本上决定出版物的质量和社会价值。同时,编辑对文稿的技术处理,对期刊编排形式的规范设计,对装帧的选择,都直接关系到印刷质量,在期刊进入印刷阶段之前对编辑人员要求的"齐清定",也是印刷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此外,编辑对期刊选题的决策论证,对期刊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知识价值、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判断取舍,从根本上决定了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甚至可以说,期刊编辑根据出版物的选题和内容,可以对其市场销售的可能性作出大体正确的预测。因而,如果编辑工作没有抓好,印刷工作和发行工作即使做得再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可见,编辑活动在期刊出版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编辑过程是一个系统,编辑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联结、相互矛盾的关系构成了编辑系统的结构。在编辑系统中 , 编辑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着系统的演进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编辑系统结构中的主客体关系,即作为劳动者的编辑主体和作为劳动对象的编辑客体的关系,是搞好期刊编辑工作的关键。编辑主体是编辑活动的施行者,即出版物的设计和创建者。编辑客体是编辑活动所直接施予和作用的对象,即原初稿件、定型稿件和待编辑处理加工的信息材料。这种客体与物质生产的客体有本质差异,物质生产的客体可以是自然对象,也可以是非自然对象,但对劳动主体来说,都不存在要承认和尊重劳动对象先前的发明创造的归属问题。而编辑劳动客体(不论是原初稿件还是定型稿件)都有个著作权和发明权的归属问题。因原初稿件和定型稿件自始至终都不与作者的著作权相分离,这就决定编辑活动不仅直接作用于稿件,而且由此联系于作者。编辑系统内的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编辑对作者和读者的导向和改造。可见,为了维持编辑生产的正常运转,编辑仅仅发挥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在编辑出版的信息传播中客观存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导向、改造作用。

一、期刊编辑对作者的导向作用

主要指对作者写作的导向作用。对于期刊而言,读者的取向是否得到体现,编辑部的办刊理念、风格是否能得到落实,最终都要通过作者的文章来衡量。作者文稿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期刊的质量,编辑人员对作者稿件的写作发挥导向作用,有助于纠正作者主观上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对稿件造成的缺陷,从而使作者的创作更合理,更有价值。期刊编辑对作者写作的导向作用,既包括对政治方向的把关,又关涉对学术价值的去向。对政治方向的把关,贯彻于期刊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首先,编辑在编辑出版方针的指导下,根据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的发展需要,依照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目的和任务,制定远期和近期的编辑出版选题计划,以组织作者进行社会主义的精神生产活动,并在作者自报选题中排除政治倾向错误的选题。其次,在审读、鉴识稿件的过程中,以社会效益作为最高标准来取舍稿件,坚决抵制那些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同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的稿件,反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精神产品的渗透,剔除有害于社会、有害于人民的精神垃圾。并对投寄此类稿件的作者指明错误,劝其放弃错误观点。历史经验表明,期刊编辑对作者实行正确的政治导向,是坚持精神生产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相反,如果期刊编辑脱离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稿件的政治方向不闻不问,一概兼收并蓄,甚至对作者进行错误的政治导向,其结果必然改变社会主义出版物的性质,以至于阻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进而危害国家的政治稳定。应当把具不具备社会主义的导向意识,作为衡量期刊编辑是不是称职的最重要的标准。学术价值的取向,主要是通过对文稿的选题价值、文稿内容的科学价值和创新价值的鉴识判断及对文稿提出修改意见等方式实现的,作者一般熟练的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的研究能力。但由于受到本人学识水平及信息资料来源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研究成果不可避免的带有或多或少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因而,期刊编辑掌握精神生产的设计、选择和出版权,处于信息传播中心,具有独立判断、决定选题的能力,较敏锐的鉴识能力及价值鉴定能力,因而善于选优汰劣,补偏救弊,以各种方式组织、催化精神生产,优化和完善精神产品。一般来说,作者想使自己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得到社会的承认而获得社会价值,就要很好地遵照和契合期刊编辑的选题设计和顺应期刊编辑的修改意向。在这种意义上,期刊编辑的主导作用和受编辑规范的出版物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学术价值取向选择和改造了作者。

期刊编辑应有的职业素质和其在社会精神文化生产中的特定社会地位,确定了它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权威鉴识者和选择者。作者的原稿只有得到编辑选定和加工出版才能提升为社会产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编辑对作者的导向和改造可能诉诸编辑个体力量,比如历史上不难找到有的青年作者因某期刊编辑的发现、扶植而终于成为著名学者的事例,也可能更多的是依靠编辑群体的整体力量,通过作者对作为编辑的物化劳动成果的出版物所显示的质量规范及编辑意图的直观和理解而实现的。这种导向和改造效应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是否愿意承认它为转移的。

二、期刊编辑对读者的导向作用

主要指期刊编辑对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导向作用。读者的需要是期刊存在的前提,也是编辑工作的前提。编辑活动不断满足广大读者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编辑活动的本质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读者阅读需求天然合理。读者不是处于真空,而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尤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文化领域不断出现激烈的斗争,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随时都在争夺精神消费市场,腐蚀着人们的头脑,一些旧的传统观念,陈规陋习,通过各种渠道在一部分读者身上蔓延滋长,这些都是受众接受新的意识、新的观念、新的知识的障碍,甚至足以使意志薄弱者迷失方向。同时,精神消费比物质消费享有更多的主观选择性。因而受众需要编辑向他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向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向他们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知识,从而引导受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自觉消费,从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实现对受众的改造。满足受众精神享受需要与引导和提高受众思想认识水平并不是对立的,而应是统一的。期刊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满足受众精神享受需要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这就需要努力创作精神文化范本及文学艺术精品,为受众提供真正心爱的、受之有益的精神文化食粮,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期刊编辑应该全面了解编辑客体受众现有的精神文化状况、精神消费的目前要求及发展趋势,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要求,确定近期和远期的选题计划,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提高受众各社会属性层次、各年龄层次、各文化层次、各专业层次的求知需要、审美需要、伦理需要、政治需要,给受众提供广阔的阅读天地,使其能自由选择精神食粮,最大限度的充实和提高自己,尽可能地进行精神文化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的自我塑造,逐步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当然,这里也包含了作者对受众的导向和改造。但作者必须经过编辑的选择和认可才能现实地实现这种导向和改造。总体来说,对受众的导向和改造是按照编辑的整体设计和意图进行的,有水平有才华的作者要靠编辑去组织,有消费价值的文稿要靠编辑去发现。与作者及其文稿被选择的偶然机遇相比,编辑才是决定期刊质量的必然因素。因而,只有编辑才能现实地对受众的精神消费实行导向,对受众的文化素质实行改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编辑是塑造国民思想文化素质的工程师。编辑工作及出版物的社会效益是多方面的,有短期的社会效益,有长期的社会效益。对国民思想文化素质的塑造是长期的,而且是最重要的社会效益。为此,要正确对待期刊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十分重视期刊编辑对读者精神文化生活所起的导向作用。

从信息传播的观点看,编辑对信息的选择、加工、整理,在使信息变得精化和有序的同时创造了新的价值,但并没有最后完成信息的传播,其信息价值的实现及增值,还有待受众在接受过程中继续对信息进行体验、认同、选择、再创造。即是说,编辑的劳动成果及编辑出版物的质量要接受受众精神文化活动实践的检验。出版物的选题内容、编排形式、知识难易层次都要受到受众阅读的制约,编辑的知识和智能结构也要受到受众阅读欣赏需要及其水平的选择。编辑在论证具体文稿出版的现实可行性时,必须根据受众目前的精神文化需求和阅读欣赏兴趣,在对拟定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出大体正确估价的基础上,预测为受众主宰的市场销售可能性。可见,如果编辑活动脱离受众,不仅无的放矢,而且无法实施。

同样,编辑还必须依靠作者,受到作者的制约。在社会上仍然存在看不起编辑劳动的世俗偏见的情况下,充分肯定编辑劳动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们不能不承认编辑劳动的依附性及隐匿性特征。"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编辑活动没有现存作者的劳动成果作基础,即使水平再高、才能再大也无法进行信息选择、加工、整理和再创造。编辑素有无名英雄之称,有人形象地把编辑比喻为"混凝土里的钢筋",称赞他"光使劲,不露面"。衡量编辑水平和业绩,主要不是看他自己本人能不能撰写、有没有发表学术论著,获得了什么样的社会效益。编辑人员在各个编辑环节中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劳动成果一般依附在先前作者的劳动成果上。其劳动成果(指具体作品)也不归属于自己的名义公布于众,而是隐匿在作者的劳动成果之中,为世人所不知。出版物的著作权理当为作者所有,编辑人员只对具体作品负编辑责任。同时,作者一般对本学科有专门、系统的研究,编辑有必要不断向作者学习,虚心向作者请教,才能超越作者,正确地发挥选题的决策作用和改稿的参谋作用,这就决定,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爱护作者的劳动成果。在加工文稿时,切忌以发挥编辑的主导作用为借口,妄自尊大,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强加于作者。编辑加工只能在原稿的基础上进行精化和完善,或删繁就简,或画龙点睛,或彰显本来属于作者的观点,挖掘作者固有的经验。凡属实质性的修改,均需取得作者的认可,由作者自己实施,在必须由编辑亲自动笔的情况下要尽力取得作者的认可。那种简单地以编辑是否亲笔修改了作者的文稿及其数量多少为根据来衡量编辑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的做法是欠妥的。编辑的水平和编辑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选题和鉴识这两个最重要的编辑环节之上。如果失去了选题的主导性和鉴识的正确性,不管你怎样不厌其烦,如何在原稿上改来改去,也无济于事。

论文作者:耿琚兰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0

标签:;  ;  ;  ;  ;  ;  ;  ;  

期刊编辑在出版系统中的导向作用论文_耿琚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