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问题的反思和应对策略论文_张妍婷

中学德育问题的反思和应对策略论文_张妍婷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 517300

摘 要: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与德育目标有直接的关系。但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游离于教育规律之外,使人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无形中弱化了德育的实效性。本文从德育问题的反思和应对策略分别进行阐述。

关键词:德育教育 德育评价 德育理念

一、中学德育问题的反思

1.德育目标政治化思维突出。长期以来,德育几乎被界定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德育教育往往是指政治理念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或浅层的法制、纪律、规章制度教育,而深层的基本道德教育,如人在意志、心理、行为上的善化训导却被抛弃,最应达成的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反而成了空谈。

2.德育内容陈旧。既缺少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很少时代精神。空话大话连篇,造成德育教育的吸引力越来越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日益严重。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游离于教育规律之外,使人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无形中弱化了德育的实效性。

3.德育方式僵化、封闭。长期以来空泛的道德说教和形式化的榜样感召模式成为学校德育的主要手段。德育教育的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自上而下的注入式教育,缺乏对学生个体多样化的关注,学生的思想被“标准化”。

4.德育过程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德育过程中主体缺失是时下学校德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不顾道德的内化规律、轻视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体验,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实践脱节,致使学生很难形成道德自觉和自律。

5.德育评价缺乏科学性。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与德育目标有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建立起一套合理的道德评价机制。表现在评价标准上,德、智混为一谈,重智轻德;评价方式上,只采用结论性、静态的、定量的、外部的评价,忽视过程性、动态的、定性的、内部的评价;评价主体上,强调学校、教育的评价、忽视自主、家庭、社会的评价。

二、中学德育的应对策略

1.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德育应淡化政治化思维,回归道德的本质属性,让道德教育彰显人性的光辉和激发生命的活力。为此,在德育教育中要突出育人功能。所谓育人功能,指的是德育有助于人的个性发展,有助于个体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态度、道德情感和道德体验,有助于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只有把道德目标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守护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健全的心智,才能使学生以社会人的角色融入社会,从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回归生活实际,丰富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活动的依据。当前中学德育内容的选择要处理好继承、改革、开放、创新、开发的关系。具体而言之。

(1)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这种宝贵资源。(2)改革现有的德育内容,赋予时代内涵。德育内容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只有对它们作适时的改革、调整和变通,才能更好发挥德育应有的功能。(3)创新德育内容,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相一致的道德内涵。具体包括:①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团队精神、公平竞争观、效率观、现代消费观、法律意识、全球意识。②诚信、责任、勤奋、良心、公平、正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开放包容,吸收优秀外来文化为我所用。(5)开发当地的德育资源。如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名人雅士等,增强德育内容的梯度,优化德育结构的层次,在乡史乡情教育中升化情感,内化品质。

3.德育方式要从灌输走向对话,从封闭定向开放。德育教育要从单向的传输向师生双方平等主体的德育对话和精神互动。教师要走下德育卫道士的神坛,消除学生对道德权威话语的盲从,在平等的维度上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学生的德育空间被放大,客观上要求德育方式必须走向开放。

(1)改进德育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以更生动、活泼、形象的形式融入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2)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走出去”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

4.关注学生的道德体验,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德育的实践品性决定了道德教育必须融入生活,学生只有参与道德活动才能形成主体性道德人格,而主体道德人格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在道德方面的要求,它要求德育必须真正影响人的灵魂深处,以培养人格为目标。因此,德育必须肯定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人。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德育评价是德育主体经过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后,对德育成效,道德水平的评价。就评价标准而言,应从单一评价转向综合评价。就评价方式而言,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就评价主体而言,应从单向的学校、教师评价与家庭、社会、自我评价相结合。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对学生作出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使德育评价成为学生内化品质、加强道德自律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晋鸣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2015,07,24,(7)。

[2]黄应平 中学德育现状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5,(10):101。

论文作者:张妍婷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中学德育问题的反思和应对策略论文_张妍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