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与产业生态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观与产业生态_可持续发展论文

持续发展观与产业生态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观论文,生态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实现产业生态化,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持续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与创新。产业生态化的内容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各领域,其目标是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前提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达到各个产业的协调持续的发展。

发展问题,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观念和战略的两大转变:确立新的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中,目前面临的不是增长与不增长的选择,也不是高速增长与低速增长的选择,而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式的选择。我们认为,实现产业生态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

一、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基本发展战略和行动指南。会议结束后,我国政府就在世界上率先推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资源和环境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确认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

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与创新。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确立的以传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矛盾和冲突。它乐观地看待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和工业化所引起的经济迅速增长,却没有预想到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它改变了古代社会对自然力量盲目崇拜,却又将人类引入一味征服、主宰自然的另一种幼稚和盲目。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人们开始从传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陶醉中惊醒,出现了对传统发展观进行否定和批判。虽然,它深刻地揭示了传统发展观的种种负面效应,指出如果继续按传统发展道路走下去,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将有崩溃的危险,但也由此提出了比较消极的“零增长”的取消发展的主张。这种悲观论调显然不能被社会所普遍接受。于是,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便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经过20年的摸索,人们逐渐找到了一条能够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发展道路,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所确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中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的发展。”这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持续发展观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对现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现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中国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令世界瞩目,但面临着21世纪世界的社会信息化和经济生态化的严峻挑战。我国长期沿用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无论在工业还是在农业发展中都存在发展与资源、发展与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在工业领域中,工业生产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状态。我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用水量高于发达国家5—10倍;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是发达国家的5—8倍;我国每年因工业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在农业领域中,一方面,我国存在着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即由于人口剧增和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所造成的严重的农业生态破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风沙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工业化农业或称之为“石油农业”所特有的高投入和农业污染问题也开始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出现。目前,我国因农业污染每年减产粮食50多亿公斤,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种种事实表明,传统的粗放增长的经济模式已使我国经济、人口和资源、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紧张冲突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抓住世界经济发展战略发生转变这一历史机遇,尽早转变以往的粗放增长模式,积极鲜明地由以往的“黄色道路”和“黑色道路”转向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中国21世纪议程》的推出以及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旨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项目,是我国开始确立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标志。目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为我国经济界、科技界和决策层所接受,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实现产业生态化对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产业生态化建设的对策

人—社会—自然的相互关联,构成一种生态——社会的大生态系统结构。经济、人口、资源、环境都是这个大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所谓产业生态化就是把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主要内容的产业活动纳入大生态系统中,运用现代生态化技术改造和重组经济结构,把产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置于大生态系统物质、能源的总交换过程中,不仅要达到社会经济系统中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而且要达到大生态系统中自然总供给能力和人类总需求水平的平衡,实现大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产业生态化的内容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其目标是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前提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达到各个产业的协调持续的发展。

在农业领域中,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推行持续农业,其实质是一种农业生态化建设。生态农业是持续农业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节地节水、再生能源、良种推广、提高单产等为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就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生态化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农业发展道路。我国10多年来的生态农业实践表明,生态农业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缓解了农村日趋严重的资源破坏、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状况,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为实现我国农业“两高一优”的目标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是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唯一现实选择。

借鉴利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原理,建立具有循环性的工业生产系统,尽可能地将工业“三废”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以实现工业生产的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这就是工业生态化的主要目的。针对我国工业技术落后,资源、能源利用率低,工业污染严重,工业环保设施薄弱的状况,在工业领域中应着重推行以下几方面的产业生态化措施:(1)在工业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促使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污染废弃物质排放,实现废物资源化,促进工业生产与环境相协调。(2)加快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实现工业布局合理化,加速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3)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扶持环保工业。环保工业为工业污染防治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是发展清洁生产的技术基础,是一个前景广阔、实用价值高的新兴技术产业。国际上,环保工业的年贸易额约2000亿美元。我国目前每年只有10亿美元,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且环保企业中乡镇企业居多,技术水平落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集团优势,而发达国家已积极打入我国的环保市场。因此,加强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环保工业集团的建立,提高环保工业的规模效益,已成为促进环保工作、保护我国环保市场、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三产业包括大量的服务性行业,工农业的产品最终通过第三产业进入人们消费和社会生活。第三产业生态化问题的核心是转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和观念,树立适度消费观念,建立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化社会生活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曾长期采取鼓励居民高消费的政策,希望通过高消费来扩大市场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现在看来这种作法是大有弊端的。从环境与资源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高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近年来,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新的消费模式——“绿色消费”正在兴起。推行商品的环境标志制度是“绿色消费”的重要内容。商品的环境标志不仅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环境意识,而且通过环境效应的市场化来促使企业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第三产业重要部门的运输邮电业也面临着生态化的课题,特别是正在兴起的家庭轿车消费所具有的潜在环境危害性更值得我们注意。此外,第三产业的生态化还应注意开发那些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业,如旧物交换市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态旅游业等等。

应当指出,产业生态化建设与科教兴国战略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产业生态化是科教兴国一项重要内容,它为科技进步和环境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指南,即产业技术创新应定位在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上,各级各类教育应将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作为重要教育内容;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又是推动产业生态化建设的战略支撑点,只有当资源技术、环保技术领域出现突破性进展、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得到普遍提高,产业生态化才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潮流,从而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  ;  ;  ;  ;  ;  ;  

可持续发展观与产业生态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