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赛前评估与项目设计研究论文

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赛前评估与项目设计研究论文

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赛前评估与项目设计研究

李 晓/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赛前评估中的宏观环境、资源环境、市场条件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提出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项目设计策略,以期推动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健康发展。

关键词: 山地户外运动 赛事 赛前评估 项目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山地户外运动在贵州得到了蓬勃发展,贵州也借助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优势相继举办了系列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赛前评估是对该地区能否举办户外运动赛事可行性进行评判,直接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同时它也为户外运动赛事的评估提供了参考标准和依据,用来测定赛事举办的效果。对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赛前评估进行评估,并对其项目进行科学设计,以期推动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健康发展。

二、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举办的宏观环境条件分析

(一)政治环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方针,大力支持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2010年来,《贵州省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将贵州打造成为山地户外活动基地”;2012年贵州出台《山地户外运动大省建设规划》,2015年《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把推进贵州山地户外运大省强省作为工作重点;2015年,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会址永久落户给贵州,及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管理中心挂牌成立等,都为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据贵州省统计公报,贵州近五年经济增长率一直在10%以上,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达13540.83亿元。得益于贵州省的“大旅游”战略,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速,既保持了经济增长,也保护了生态环境。一个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越成熟,所占经济的比重越大,该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对体育赛事的举办越有利[1]

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实现必须依靠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的问题,反映到当下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主体问题,“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6]380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都要依靠人的全面发展。

(三)地理环境

贵州地貌主要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典型,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5%,这里遍布溶洞、天坑、陡崖、峡谷、峰林、湖泊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喀斯特地貌为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天然的地理基础。

(四)文化环境

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场地类型可分为聚会式、“点”“线”结合式和开放式场地。聚会式场地一般是在一个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空间进行,比如攀岩、攀冰、速降、洞穴探险等等。“点”“线”结合式类场地一般在规划好的线路上进行,在线路的重要的“节点”(包括起点和终点以及重要的途经点)上设置观众席,以便观看,如马拉松赛、山地越野跑、汽车拉力赛等。开放式场地往往是在面积较大的空旷区域内进行,并且人口稀少,地理条件相对恶劣,如荒漠求生、丛林探险、溯溪越野等。

三、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举办的基础资源条件分析

(一)基础设施条件

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与当地旅游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开展能够带动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举办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能为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举办带来机遇,借助旅游产业的知名度来扩大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品牌影响力。

户外运动赛事项目与举办地的形象是否吻合是户外运动赛事能否提升该地区对外形象的关键。贵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原始人遗址到夜郎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都彰显了贵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些典型人文特色文化有机融合,能使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场地设施条件

娟儿心知事已败露,便不再打算辩解,只是狠狠地看着高河,目光毒辣。接着,老太太又是一声冷哼:“算了,为了杨家的名节,你们两人,以死谢罪吧。”

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知名度与赛事项目普及程度、项目级别、项目开展方式、项目举办的届数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赛事普及的程度越高,越被民众认可,赛事的知名度就高,在同类项目中,项目的级别越高,项目的影响力就越大。项目开展的方式越独特,另辟蹊径开展一些特殊的户外运动项目就能博得众多眼球的关注。

(三)赛事运行经费

举办一项重大山地户外运动赛事,通常需要大额的赛事运行经费。赛事运行经费包括经费预算、经费来源、经费使用、经费监管等方面。目前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经费的来源主要来自政府支持和赞助商赞助。经费的来源要根据举办地的经济实力、人文氛围来衡量,要以政府支持为主,尽可能多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不能过度依赖但一方面的资金来源。

四、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举办的市场条件分析

(一)户外运动赛事的知名度

1200余年前,这座古城沐浴过“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其实,西安也堪称集历史的“宠爱”于一身,历史留给西安太多的荣耀。从一百余万年前的灞河边蓝田猿人燃起的火光中,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曙光,站在六七千年前的半坡文化遗址上,可以一窥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二)户外运动赛事与举办地形象的吻合程度

其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需要一代代艺术家加以传承与发展。而今,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险境。人们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识也不够深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人,是重要的传播人与记载者,是活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藏。可现状的惨淡,对传承人的保护就更无从谈起了[2]。

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必须突出安全,还要保障户外运动项目的专项性。贵州省户外运动资源很丰富,并不是每项户外运动项目都可以开展,比如攀冰、沙漠越野等项目,因为贵州没有这些户外运动资源。我们应该依据自身的天然地理地质优势来开展相应的户外运动项目。安顺市紫云县格凸河攀岩基地可开展天然崖壁攀岩,落差370米坝凌河大桥可开展低空跳伞运动。

(三)户外运动赛事与举办地的旅游战略融合程度

贵州省近五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城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都有较大提升,人均公园绿化面积也有大幅度提升,交通条件也不断改善。贵州近几年陆、海、空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尤其在高速铁路和运输航班上尤为突出。充分说明交通设施的便捷与快速,喜迎了更多的外地游客到贵州观光旅游,2017年年度共有74355.86万人次(含境外游客)到贵州旅游,是2013年度的26715.97万人次的2.78倍,旅游收入也翻了两番。

五、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设计策略

(一)赛事场地类型

贵州的文化环境可分为历史文化和风情文化。古老的历史造就了古老的原始洞穴文化、夜郎文化、红崖天书等历史文化。千百年来,贵州的各个民族和睦相处,交流频繁,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民族文化。多彩的民族节日、悦目的民族服饰、动听的芦笙和铜鼓、粗狂的民族舞蹈、醉人的酒文化、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了多彩的贵州民族风情文化。

(二)赛事场地的功能设计

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场地的设计也离不开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这五个要素。路径是指运动员从出发点到终点之间的路线。边界是指不作为路径的线性要素,通常由两面的分界线组成。区域是一种二维空间的面状要素,在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中常指项目开展的空间。节点是指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联结点,往往是人员流动密集的地方。标志物是指在户外运动赛事出现的一些标示、符号、条幅或临时搭建物等,这些标志物往往只是起到参照物的作用。

(三)赛事场地的情景设计

在路径设计方面,可以将民族村寨巧妙的设计到赛事路线中。边界虽不属于路径的线性要素,但对运动竞赛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灵活的将民族文化元素迁移其中。节点是体现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场所,一般情况下节点的人流量比较大,如果在节点处设置民族特色文化宣传板,就大大增加了观众或运动员的认可度。标志物也是很能体现民族特色的重要标示,可以将赛事的logo、奖牌、条幅等与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四)山地户外运动的项目规划

山地户外运动竞赛项目可分为山地运动、自然水域运动和人工建筑运动三大类,其中山地运动又可分为森林系列、岩壁系列、峡谷系列、荒野系列和洞穴系列等亚类,自然水域运动可分为划船系列、自然水域游泳和垂钓系列等,人工建筑运动可分为水平系列运动和垂直系列运动。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项目设置多采用“3+X”模式。“3”是固定项目,通常包括越野跑、山地自行车、定向越野或自然水域划船项目(双人皮艇居多 )三个项目[2];“X”是根据举办地的地理人文特色而设置的特别项目,数量没有限制,可以根据竞赛场地的地形地貌而设置的攀岩、溜索、溯溪等,也可结合地方民俗风情而设置的背篓负重、浑水摸鱼等。

第二,优化考核制度。考核干部,尤其是地方领导干部,要注重考核指标的综合性和均衡性,注意考核主体的人性化和多元化,防止出现“唯上”“民粹”“唯GDP”等机会主义特征。

六、结语

总之,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在举办前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宏观环境、资源环境、市场条件和竞争环境等因素,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体育赛事事前评估[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96.

[2]张雨.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基金项目: 本文系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区域联动视角下贵州民族特色山地户外运动赛事设计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GZYB3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晓(1980-),男,河南南阳人,教育学硕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标签:;  ;  ;  ;  ;  

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赛前评估与项目设计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