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宁城市建设中对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论文_梅云夏

浅谈南宁城市建设中对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论文_梅云夏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05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强国战略以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城市”已成为现今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化的价值。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增强我国的软实力,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优势,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传承历史文脉。

关键词: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文物建筑保护;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宁市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正文

新实施的《国家新型城镇化(2014-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人文城市建设重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重要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该规划还提出“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

城市要建设发展,需要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力图以保护城市原始风貌而阻止城市建设是不可行的。历史文物建筑是漫长历史留给我们及子孙后代的无价之宝,如处理不好现代建设和历史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将使城市历史遗痕迅速消失,造成城市文化断裂,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在城市大规模建设中,政府应利用法律手段,最大可能地保护好历史文物建筑,使城市的整体历史风貌不受损害,使历史文物建筑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文化特征。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物积淀,文化遗产,传承着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我们世代文明的根。南宁也有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比如电报局旧址、新会书院、黄氏家族民居、金狮巷民居群、新华路水塔等。

2018年初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了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南宁市共有23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12处,其中南宁市共有23处入选,包括5处古遗址、1处古墓葬、8处古建筑、2处石窟寺及石刻、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在南宁市新增的23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中,以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最多,其中不少建筑还坐落于寻常市井之中,与南宁人朝夕相处。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曾经遇到快速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尖锐矛盾,在认识不一致的情况下,政府主管部门的可控能力大大降低,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迅速消失,成为了永久的遗憾。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城市建设追求规划科学化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这些建设中,有可能会遇到文物古建影响了规划的整体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保留还是拆除历史文物,有时会成为政府文化保护部门和开发商之间激烈的争论。应采用复建的方式,恢复原有的历史建筑和传统区域,对个别已损毁的历史建筑进行复建,以重新恢复其历史原貌。依照科学的方法复建历史建筑,恢复大量损毁的历史建筑和大面积的传统街区建筑,仍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加强历史建筑设计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尽最大努力踏踏实实地做好文物建筑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配合更广泛的宣传,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结合具体的国情,平衡各种工作关系,最终实现保护文物保护建筑的根本目的。历史文物建筑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是每一个文物保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份历史赋予的重任。

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上,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认为保护就不能利用,或者利用了不再保护。还有一种情况是,保护成死文物,不能使文物发挥时代作用,或者利用是忽视文化的文化附加值,忘记了利用文物的意义。

近年来,南宁市认真总结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文物保护中的得失,有关部门认真协商,在历史文物建筑保护中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绩。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项目。作为邕城百年商业繁华的老街区,“三街两巷”片区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风貌的骑楼建筑,以及新会书院等蕴含“老南宁”历史文化的会馆建筑。随着南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三街两巷”早已不是南宁唯一的商业、文化中心。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布局,位于市中心的“三街两巷”逐渐成为“老、旧、乱”的代名词,砖木结构的老骑楼大多也在风雨侵蚀中陈旧老化,部分古建因城市道路扩建被拆除,随之消失的还有许多南宁老字号。经调查,“三街两巷”不少沿街房屋存在局部倒塌危险,且无法通过整修或翻修解决。此外,街道狭小、基础设施落后、楼宇街区不整、卫生脏乱差等情况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另外,不少历史文物湮没在市井之中,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三街两巷”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南宁城市风貌及商业、居住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址,极大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对重塑老南宁的记忆、树立南宁城市名片、展现南宁城市文明、提升南宁城市品位。南宁政府计划通过“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模式对该区域进改造,再现繁华邕州圩市的骑楼景观。该区域重现青砖、青瓦、青水墙的传统院落式岭南民居以及骑楼建筑形式,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中华电影院将会得到妥善的修缮与保护。另外,新建建筑包含邓颖超纪念馆、城隍庙、苏缄纪念广场等重点公益项目,将重现老南宁的风貌,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对年久失修且安全隐患较大的现代大板房推倒重建、“建新如旧”;对具有文化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则“修旧如旧”,留住老南宁的“根”,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

利用文物保护建筑开放经营,其实是对保护建筑最好的保护。历史建筑的利用应当坚持保护与发展相协调,以社会文化效益优先、延续历史建筑生命力、避免透支性开发与破坏、兼顾各方利益。对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必须以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为基本原则。保护是主旋律、是基本性工作,对文物建筑的“利用”则是对文物价值的发掘与创新,强调价值的重新赋予和提升。

总之,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高度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把我们的城市建成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孔繁峙.赴欧洲四国考察文物和名城保护的体会及思考.北京文博.

[2]吴云,沈济黄,徐雷国.日本“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制度中的调查研究工作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际城市规划,2011(01):5.

[3] 赵虹.南宁"三街两巷"新颜初现 再塑繁华圩市景观[N].广西新闻网,2018,11(15).

论文作者:梅云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浅谈南宁城市建设中对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论文_梅云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