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清脂蛋白(a)检测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的价值论文_周英

周英

(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检验科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63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患儿设为实验组,其中单纯型肾病组患儿32例,肾炎型肾病组患儿31例,选择同期健康小儿30例设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样本中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的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阳性检出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5%、61.3%)和(59.4%、64.5%),联合两项指标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和90.3%,与单项检测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蛋白(a)对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变化结合观察,有利于提高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关键词】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原发性肾病综合症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1-0069-02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关于肾脏泌尿系统的自身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病因、发病机制和诱因,发病往往较为隐匿,且临床治疗不易,呈现反复发作现象,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严重危害作用[1]。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脂质代谢紊乱、低蛋白血症等,3岁~6岁的患儿较为常见,且男孩多于女孩[2]。血清脂蛋白(a)是一种衡量肾脏脂代谢紊乱较独立的指标之一,高敏C反应蛋白是组织炎症和损伤时的一种早期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旨在探讨血清脂蛋白(a)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病情符合《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诊治循证指南》[3]诊断标准确认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患儿63例为实验组,其中属于单纯型肾病(微小病变型)组的患儿有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为3.8岁~1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4)岁;属于肾炎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等)组的患儿有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为3.7岁~12.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5)岁。患儿均排除恶性肿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感染、组织或器官损伤、服用各种降脂或影响凝血系统药物的情形。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小儿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8~12.5岁,平均年龄为(6.6±2.1)岁。组间小儿的年龄结构、性别组成等一般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试剂与仪器

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试剂盒、校准品及质控品,均由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方法

入选者均于次日由专业护士抽取清晨空腹血清3.0mL于不含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低速离心(3000r/min)10min后收集上层血清待测,血清样本为非溶血、非脂血、非黄疸样本。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和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设置参数,在室内质控合格的前提下检测待测血清样本。

1.4 参考范围

脂蛋白(a)正常参考范围为<300mg/L,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参考范围为<3.0mg/L,超过规定范围则视为阳性结果。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统计分析试验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的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阳性检出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5%、61.3%)和(59.4%、64.5%),联合两项指标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和90.3%,与单项检测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发病率较高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患儿常伴有严重的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部分患儿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导致严重的不良预后[4]。脂蛋白(a)主要是在肝脏合成,是由ApoB100和Apo(a)通过二硫键连接所形成的特殊的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结构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有高度的基因同源性,能够携带大量胆固醇结合于血管壁上[5]。研究表明,脂蛋白(a)的浓度水平在肾病综合征、明显肾衰等肾脏疾病中水平明显升高,与肾脏疾病的关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主要机理在于其具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6]。而肾脏是主要分解脂蛋白(a)的器官,若肾脏出现病变,可能引起脂蛋白(a)的沉积,经氧化或糖化修饰后刺激肾脏组织细胞增殖肥大,细胞外基质堆积,引起机体的纤溶系统功能障碍,阻止肾脏血管内动脉粥样斑块溶解,造成肾小球硬化加剧,导致肾功能减退[7]。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目前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用以预测急性疾病的严重性。感染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具有加重和反复的促进作用,可能影响临床激素治疗的效果,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和引发死亡的诱因之一[8]。正常情况下人体的C反应蛋白含量甚微,发生炎症感染时会急速升高,但早期的含量也非常微少,一般的C反应蛋白检测手段很难检测出其含量,因此临床更倾向于采用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手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的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当患儿发生肾脏疾病时,其体内的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会出现明显的改变,这种变化有利于对疾病的辅助诊断。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阳性检出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无论是单纯型肾病组还是肾炎型肾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都不明显,不能用于疾病的分类辅助诊断。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5%、61.3%)和(59.4%、64.5%),联合两项指标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和90.3%,与单项检测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检测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有利于提高患儿的阳性检出率,适用于临床疾病的筛查,降低漏诊率。

综上所述,血清脂蛋白(a)对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变化结合观察,有利于提高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2-367.

[2] 陈文波,许文峰,苏永智.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J].矿产勘查,2014(3):29-31.

[3] 刘爱民.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诊治循证指南(试行)解读[J].浙江医学,2010,32(8):1139-1140、1176.

[4] 马哈什.肾病综合症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6):161-161.

[5] 王修石,冷小艳.血尿酸、β2微球蛋白、脂蛋白(a)和C反应蛋白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0(16):2166-2167,2170.

[6] 成水芹,李雷婷,李冰.脂蛋白(a)导致肾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2):186-188.

[7] 余红,陆其兵,戴宏斌.胱抑素C脂蛋白(a)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不同肾损害期糖尿病的临床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357-358.

[8] 星学花.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4):635-636.

论文作者:周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  ;  ;  ;  ;  ;  ;  ;  

探讨血清脂蛋白(a)检测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的价值论文_周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