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论文_胡治杰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论文_胡治杰

(新疆晋昌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在城市建设中公路和城市道路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项目建设也越来越多,在建设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人性化设计,能够更有效的满足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环境的要求,为人们的顺利出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公路与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附属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043-02

道路的人性化设计,就是在道路设计中对人的交通活动需求在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为人提供方便,交通的运行主要是通过人、车、道路和周围环境共同建设组成的,在活动过程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四者之间是相互辅助、相互约束的状态,并不只是单一的叠加。一个好的公路设计必须先要通过对于建设现场的环境和需求的了解,对于交通量、设计速度、公路的辅助建筑都有一定的要求标准。这样的设计方法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实施变得更加的简单化,实施建设也变得更加的快捷和安全。在设计的手段方面可以采取公式推导、理论计算、指标量化等技术手段,让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在人为本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而城市道路具有以下的功能:承担功能多样;交通组成复杂性;车辆多;行人流量大;道路交叉口密集;沿线建筑林立;园林景观要求高等特点,使城市道路在设计时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人”(车)的需求。因此,现有道路设计应考虑到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的结合。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中,人性化的设计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大众化社会所接受,人性化设计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人,所以在进行设计中要坚持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服务人的目标在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上不断地发展进步,技术越进步,社会越发展,设计活动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的作用与深远的意义。

公路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人行道过街设施、人行地道与天桥设计的设计。

道路路口的人行横道和过路指示等设施,人行的道路主要包括任人行地道和天桥的建设,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必须充分重视行人过街交通的需求,创造一个安全便捷、人车和谐相处的交通环境。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道路一端穿越到另一端,直线距离行走是最为快速和便捷的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的出行条件也有着较高的需求,按照规范和使用功能为出发点已经不能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设计上要以人为本,更多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考虑人们的感受,充分体现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人行道过街设施应当充分协调好道路宽度与行人过街时间的关系。根据行人体质、年龄的不同而设置,行人过街步行速度通常为 0.9~1.2 m/s,而一般“快慢结合”的主干路车行道总宽(含分隔带)可能有 40 m 左右,行人一次过街时间可长达 40~50 s,而交叉口行人绿灯时间通常根据车行信号相对设置,很难有满足 50 s以上的行人绿灯时间。所以当道路宽度较宽时;且经交通控制设计后,所能提供的行人绿灯时间不足以满足多数行人一次过街的时候,应根据道路中央分隔带或中央双黄线及车道的布置情况,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安全位置,方便对于道路的更好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路段上的行人过街设施如长度较长,须实施“二次过街”时,宜结合中央分隔带,将人行横道线设置为“L”型,即在中央分隔带内应设“顺路向”的通道,并使行人行走的方向面向即将穿越车道内的来车,给人、车创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

人行地道与天桥等道路辅助设施的建设必须要符合规定和规范的标准要求,在设计上面多吸取以往道路中的问题和措施,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交通管理部门给出的建议,在进行设计之前必须要充分的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在已经完成的道路上面加添辅助设施完善道路建设,通过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建造更加和谐舒适的现代化交通设施。

对于人行地道和天桥的设计需要满足城市环境要求和适应周围环境的满足,人行地道对地、墙进行装饰,设置照明系统;人行天桥根据结构不同,风格各异,再配以桥梁绿化和夜间景观照明,形成了一桥一景的独特景观。天桥桥墩在设计时可以采用X、H、V、Y等型,楼梯可采用螺旋型、弧形、之字型等,打破天桥建设千篇一律、枯燥呆板的形式,凸现天桥的动感和色调。设计上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自然融合,且尽量为行人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如上下天桥的梯道与港湾式公交车站连接,安装了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在天桥下设置石凳、椅子供行人休憩用等。加强对于人行横道的引导和监督,建立和谐安全的交通运行。

公路与城市道路对于建设方面都是很相似的,在人行系统上也可以相互的借鉴,但也需要有所区分,公路的建设往往属于城市外交通连接,在建设中往往会更多的注重成本的控制,在这样的地形,位置和环境条件下设置天桥,通过涵洞和填方等形式进行人行横道的施工。这样的话虽然大大的降低了成本,但是无法起到它的建设作用,失去了意义。公路应该借鉴城市道路中人行系统的设置,让公路建设更加的具有人性化。

公路的附属功能设计

目前我国的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日益增多,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于道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增多,市政管道或者修缮工程会经常遇到,这就造成了车辆流通出现问题,影响正常运行,加剧重复道路施工。大大的增加了成本,造成了资源的铺张浪费。为了能够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在道路设计时候进行市政管网的通行和预埋管网。最大程度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虽然汽车在我国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但是人们出行的方式还是以非机动车、电动车、摩托车和人行为主要的方式,这就要求在道路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一点,在建设公路时候结合人们出行设施设计合理的人行道、人行横道。这样既保证该道路的交通需求,又为沿线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同时为了使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能更好地融合到公路路侧的景观绿化环境中,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彩色的、环保的、天然生态的铺装材料,以及采用透水性较强的铺装面层和基层,以涵养水分消除积水。为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考虑人群的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这些都是提升城市道路品质,体现城市“人性化”设计的进步。

一个地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道路上的景观、尺寸、两侧建筑物的体量与风格,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匾与指示牌,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以及道路上穿梭的车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们。所以公路与城市道路应注重景观小品设计,在设计中需要满足的交通需求条件下充分注意考虑这一因素,设计时达到规定要求;同时将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划分出来进行专业化设计,创造出更符合城市特色的道路绿化条件。

在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中采用人性化设计,需要将理念建设落实到实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基础建设的质量要求,在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满足实用性和大众化的需求。依据是设计规范进行。人性化设计要充分理解人的需要,建设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城市道路和公路建设,设计要侧重于细部处理, 把握人们心底的深层需求,使工程设计达到更高境界,只有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才能更好的发展符合现代化人群需求的生活环境,加强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SO-2001).

[4]徐秋实,任福田.公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具体体现[J].道路交通与安全.

论文作者:胡治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  ;  ;  ;  ;  ;  ;  ;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论文_胡治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