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情,悟中提升论文_张菊花

以读促情,悟中提升论文_张菊花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蒙古族实验小学 138000

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工具性学科。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从此意义上讲,语文也是情感性学科。语言文字在记载知识的同时,还刻画形象、表达情感、传递观点态度,可见语文教学更要注重感性。形象是具体的,可以感知;情感是感性的,可以感知;观点态度也可以感知。汉语言文字的这种丰富性、形象性、灵动性、模糊性等特点呼唤语文教学的感性回归。感性教学是形象化的教学,因此教学设计注重读悟结合,读中显形,悟中晰形,说中赏形,最大限度地将文本语言转化成形象,让其清新而丰厚!

一、情境创设感悟情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感悟情感。如在教学《西湖的绿》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出示了一幅西湖花港荷花池的美景,让学生看着满池美丽的荷叶、听着美妙的音乐读此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达到和谐统一,使情感成为核心的动力,从而领略到西湖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最大限度地将自我情感融于绿景之中,直达作者心灵。

二、朗读体验触摸情

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读中悟情,读中通情,读中升情。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品读(品词、品句、品文、品情)形式,采用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西湖的绿》一文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西湖的绿的词语,在对“苍翠欲滴、扑眼而来、绿得深,绿得浓”等词理解的基础上,读出那扑面而来的绿意,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并通过读来体现出来。充分朗读,尽情想象,触摸语言,感受绿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游记移步换景的基本写作方法,并了解了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景的同时,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近作者,并在语言文字的神韵中感悟体会的基础上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真正与作者产生了共鸣,真正意义上体会了“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

三、尊重个体张扬情

感性教学是个性飞扬的教学,感性意味着生存的独特性。感性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尊重个体生命,张扬个性,充分调动和发展个体能动性。《西湖的绿》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大胆质疑,在学习苏堤的青苔形状的描写时,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成语来形容各种各样的青苔,然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的形状,为什么作者用了逗号?你有什么异议吗?这一问激起千层浪,同意与不同意的同学争论得不可开交。这时我不抹杀学生的创新机会,让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给出综合的意见,大大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这样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机会无处不在,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标点,对学生的见解要充分肯定,给学生大胆创新的胆量和信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我表达的机会和空间,在多元生成的课堂里让语言再生、精神奔涌。

感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放飞浪漫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应该给予学生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的提升,促使儿童在智慧和感情两方面增添深层积淀。让我们努力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诗人,奏响他们心中的诗的琴弦,让语文插上感性的翅膀,载着纯真的心灵飞向想象的蓝天,去感受那浩淼和澄净。

论文作者:张菊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  ;  ;  ;  ;  ;  ;  ;  

以读促情,悟中提升论文_张菊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