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视角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中国东盟视角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中国的东盟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中国论文,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温家宝总理率团于10月7日至8日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及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晤。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人第一次出席东亚系列峰会。温家宝在巴厘之行中签署的一系列文件,和他提出的“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主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宽广的地区和全球视野。

东盟地位与峰会亮点

东盟自成立以来的36年中,由小到大不断发展,从原先的印尼、马来西亚、非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发展到了目前包括文莱、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10个成员国,形成了约5.5亿人口的大市场,成为国内生产总值总计有7000亿美元的经济实体和亚太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组织,在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形势的变革,近十年来,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实际上已在逐步减低,从2004年开始,已经基本控制在5%以下,实现了预定目标。成员国之间进出口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1993年,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了19.3%,到2002年,贸易增长了22.6%。而在10月8日结束的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上签署和发表的《东盟第二协约宣言》,提出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社会和文化共同体”,勾画了到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蓝图,标志着东盟在经历36年发展之后,正朝着一体化方向迈进。

与此同时,东盟同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欧美国家商讨建立贸易自由区和推动经济贸易合作的战略也正在扎实展开。在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剧烈的经济和社会动荡后,走向复苏的东盟正以其日益上升的全球战略地位,重新赢得国际社会的重视。除东亚的中日韩和南亚的印度派员出席本次巴厘峰会外,世界其他主要力量也都对东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国际舆论认为,本次巴厘峰会亮点频呈,除了东盟成员签署的“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和文化共同体”等重要文件外,东盟还第三次修订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之成为向非东盟国家开放的区域性组织;在"10+3"首脑峰会之外首次举行了与印度领导人的峰会。而中国在会议期间与东盟签署文件,宣布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也为本次峰会的一大亮点。条约的签署使中国成为东南亚地区对外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大国,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信任,加强了双方关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础,从而在实质上提升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同时,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还签署了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是中国第一次与一个地区组织签署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文件,中国从而成为东盟第一个战略伙伴,双方关系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联合宣言的签署,既是对双方长期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成果的总结,也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必将成为双方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还发表了重要讲话和演讲,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主张和一系列加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得到东盟国家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表示,“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主张,既是对近年来我国周边外交实践的总结,又是对十六大提出的“以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的进一步阐述,得到了本地区国家的欢迎和响应,增加了这些国家对我国的信任和理解,定为推动我国开创外交新局面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合作倡议,主张双方继续深化经贸关系,努力争取在200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同时加快谈判进程,保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立。作为具体成果,会议期间双方有关部门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文件》修改议订书,启动了“早期收获”计划,签署了《中国—东盟信息通信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充实了中国与东盟在五大领域(农业、信息通讯地、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的内涵。这些踏踏实实的步骤,体现出中国推进地区合作的真诚意愿。

本次东亚系列峰会的东道国印尼总统梅加瓦蒂以会议主席身份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予以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的签署,表明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将为东盟国家与中国发展和平与繁荣伙伴关系提供一份蓝图。她表示,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将为本地区长期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睦邻、安邻、富邻”

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

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

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不断突破的关系发展史

回顾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史,双方关系的突破和全面发展是在冷战结束之后,时间并不长。在这段时间里,双方关系虽然时而也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干扰,但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近些年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应邀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是中国首次与东盟组织的正式接触。一年之后,中国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1996年,中国与东盟关系由磋商伙伴上升为全面对话伙伴,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7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东盟领导人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确定了中国与东盟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向和指导原则。随后,中国与东盟10国又分别签署或发表了面向新世纪的双边合作计划,中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

2001年,第五届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就加强双方政治对话与合作、10年内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等达成共识。次年,在第六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双方还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文件,发表了《非传统安全合作联合宣言》。

伴随中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发展,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交融日益密切,合作越来越富有成效。自1995年起,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此外,中国与东盟间的高官磋商、联合合作委员会、经贸联委会、科技联委会及商务理事会等共同构建了双方对话合作机制。

十几年来的情况表明,中国与东盟关系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1997年以来,双方关系迅速、全面、深入发展。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日益扩大。从面临的任务看,中国和东盟成员国作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努力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使命,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需要深入和广泛地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从发展进程看,中国和东盟多数成员国作为当今世界发展较快的国家,各自的发展都在进入一个新阶段,伴随着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一方面对外依赖加深,另一方面对外影响也在扩大,加强合作可以相互借重,有利于增强各自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同步发展,对中国和东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由于地缘和经济关系等因素,双方荣损与共,日益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加强合作不仅有助于双方利用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壮大自己,同时应对全球化的风险和其他区域合作带来的竞争挑战,也有利于增强本地区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中国与东盟关系迅速发展与我国外交工作的开拓进取是分不开的,或者说,是我国周边外交的成果体现。东盟自成立以来有过挫折,但总体呈发展趋势。对中国而言,随着双方关系加深,东盟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因此,中国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一环,致力于增信释疑,加强睦邻友好,努力推动与东盟的关系提升。

中国与东盟从建立全面对话伙伴关系,到确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表明双方关系在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推进双方关系的过程中,一条重要的经验是,中国的积极主动、坦诚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东盟对话伙伴国中,中国率先与东盟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率先以非东南亚国家的身份,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率先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率先效应”在东盟对话伙伴国中引起反响和效仿,使东盟获益,增加了其对中国的信任和借重。中国坚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支持东盟国家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坦诚、负责、信任、合作”的方针,与东盟合作应对“非典”问题的挑战,以实际行动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等等,促使中国与东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理解、信任特别是在困难时期相互帮助、支持的互动关系。

2001年东盟和中国的贸易额达到554亿美元,比10年前的89亿美元增长了数倍。2003年可望突破700亿美元。统计还显示,1999年到2001年期间,双边贸易每年平均以25.7%的高速度增长。

区域合作的范例

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干扰,如东盟一些成员对中国崛起的疑虑难以根本消除,“中国威胁论”时而会沉碴泛起;中国与东盟的经济竞争和摩擦可能增加;东盟作为中小国家集团,不会放弃大国平衡的政策,从而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形成一定制约等。但这些因素不会根本改变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大趋势,双方关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中国与东盟关系根基于广泛的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长期存在并将随着形势变化不断扩大。中国与东盟合作已有良好的基础,双方关系的推进如今又有了新的起点。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的联合宣言,指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全面和面向未来的,规划了重点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安全以及国际和地区方面的合作,指明了双方互利合作的方向。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巩固了双方关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其次,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密切,预计今年双方贸易额将超过700亿美元,计划到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双方在科技、环境、文教、卫生、人员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奠定了深化合作的经济社会基础。领导人会议、外长会议和几大对话机制的完善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

第三,加强与东盟合作、营造良好周边环境,是中国的既定方针。温家宝总理与会时强调,和平、安全、合作、繁荣是中国亚洲政策的目标,“睦邻、安邻、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中国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支持东盟一体化,支持东盟在各种国际和地区合作机制中发挥独特和重要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发展与东盟等亚洲国家关系的一种郑重承诺。

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是东亚国家的合作,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不仅有益于双方稳定与发展,也有利于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

双方的联合宣言宣布,“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目的是,通过在21世纪全面深化和拓展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培育睦邻友好,加强互利合作,为本地区的长期和平、发展与合作作出更大贡献。它是非结盟性、非军事性和非排他性的,不影响各自全方位地发展对外友好合作。重申中国与东盟合作将继续以《联合国宪章》、《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指导。决定以东盟与中日韩(10+3)为主渠道,推进东亚、亚洲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同时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中心作用等方面进行合作,进一步推进其他区域和跨区域合作。

这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东亚、亚洲乃至世界合作的重要组成,它与其他地区合作并行不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将有助于中国和东盟排除来自外部的干扰,迎来双方关系的更大发展。

随着2010年东盟和中国联合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形成,将向全世界展现出一个拥有将近20亿人口的世界最大的市场,GDP达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并将成为由发展中国家所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标签:;  ;  ;  ;  ;  

中国东盟视角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