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小关节紊乱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论文_黄晓耘

脊柱小关节紊乱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论文_黄晓耘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

摘要:(中文)由于脊柱小关节错位,刺激脊神经或交感神经,导致以心悸、怔忡、心律失常为主诉的疾病为脊源性心律失常。部分心律失常的患者经心脏器质性病变诊疗后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很多临床工作者把眼光放到了脊柱本身。所以了解脊柱小关节紊乱型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器质性心脏病鉴别诊断更好的为临床工作者带来更好的参考和今后的研究发展。

关键词:因素;功能性心律失常;脊柱小关节紊乱;

Abstract:Part of arrhythmia patients after cardiac insufficiency treatment not very good results,many clinicians to look into the spine itself.Identification of whether the land-derived arrhythmia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e paper literature,through access,organize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the land-derived arrhythmia discussed.

Key word:Factors;Functional arrhythmia;Spinal facet disorder;

1 前言:

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病症指的是由于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导致脊柱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临床多种久治不愈的综合征。但由于对脊柱小关节错位造成的内科症状认识不足或临床医生先入为主等原因,往往造成本病的漏诊、误诊,进而延误治疗,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研究的展开和深入,脊柱小关节紊乱作为引起部分内脏系统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已越来越受临床工作者所重视。

2 机理:

脊椎小关节紊乱相关疾病已达100多种,龙层花(1)在动物实验中证实脊椎错位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支配的脏器出现病症。下位颈椎及上胸椎发生错位可影响交感神经而引起心功能障碍、心电图出现失常或ST一T缺血性改变,血流动力学出现心排血量、肺动脉压、肺 嵌压、心脏指数均降低和全身血管阻力增高。脊柱病因学的研究认为:由于全身的交感神经节皆分布于脊柱旁,因而脊椎的疾患会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节而产生内脏器官的一些症状,如心血管和胃肠系统等病症(2)。

3 症状体征及影像:

3.1体征:脊柱引起心脏疾病国外最早由Philips(1927)首提(3),发现颈神经根受压可引起心绞痛样心前区疼痛,这类心脏病症状可能是损害了心脏交感神经或颈4神经根(支配横隔心包)受刺激的缘故。在我国最早由魏征,龙层花教授提出(4),他们最先报道了脊柱错位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当运用整脊手法复位后,高血压功能性心律失常也恢复正常并做了大量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提出脊柱病因这一概念近年来(5),随着研究的展开和深入,颈椎及(或)上胸椎病变可以引起类似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症状的认识越来越多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这类由于颈椎及(或)上胸椎病变引起的酷似冠心病的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心悸,甚至心律失常等症状的病症称之为“颈、胸椎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或“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spin nlmimiccoronry artery disease syndrome)”。总的来说,患者临床上一般自述有背部外伤史或不良姿势史;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颈胸背部疼痛不适、肋间神经痛和伴有胸腹腔脏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且与体位变化有关。

3.2莫洪波,莫云娟(6)观察发现X线作为一个辅助诊断的工具,平片分型及表现有:1、左右旋转式错位正位片示错位脊椎的棘突与左右椎弓根之间的距离不等宽。侧位片上观察到个别椎体后缘有双边征和关节突的双突征。如果是投照体位造成的双边、双突,往往呈系列性。上、下椎间出现不同形态的双突,若大部分为双突,其中一个为单突者,可拍摄45°斜位片,观察椎间孔的形态以助确诊。2、前后滑脱式错位侧位片示上椎体向前或向后滑移,即椎体后缘连线中断,并常出现椎体、小关节边角缘的骨质增生,韧带钙化,为退变性的失稳错位,多因椎间盘变性致使椎间各韧带松弛,常好发于中老年人。若有可疑,可拍摄过伸位与过屈位而确诊。3、侧弯侧摆式错位在正位片观察,相邻椎间隙左右不等宽,或棘突无偏移而椎体水平出现倾斜,如单椎错位为侧摆式错位;如系列椎侧摆称为侧弯式错位,其生理曲度改变,两侧椎旁联线出现C形和S形两种侧弯。4.混合式错位 上述三种错位类型中,有两种以上发生在同一椎间者,即为混合式错位。例如:侧弯侧摆式错位并有棘突偏歪者,属“混合式错位”(侧摆并旋转)。且可排除胸椎的结核、肿瘤、类风湿、骨折等。

4 治疗手段: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的重点是正脊,病情较轻或初次患病者,只做放松和三维正脊手法亦可。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手法是综合各派手法之长(7),结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采用的“三步定位诊断法”及纠正脊柱错位的“四步十法”是既可治标又可治本的独特脊椎病治疗方法。韦氏十大整脊骨法(8)和牵引调曲法以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学说,脊柱轮廓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的手法,不仅着眼于局部复位,也兼顾脊柱曲度的恢复。各家手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处。临床筋肉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骨手法应与理筋手法的结合运用,理筋是复位前的关键,所谓先松筋后动骨,理筋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结合脉诊,根据患者的脉象的情况决定理筋的循经力度等。理筋必须局部与整体兼顾,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及医患合作,最终起到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总之,治疗手段也应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实施。

5 讨论与展望:

脊椎的正常是生命的基础。从人类进化理论中得出,人类进化为直立动物有两重性,解放了双手使得上半身更灵活之外,脊柱所承受的压力和剪力也是四足动物的几倍。因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某些严重的问题,姿势的不正确使得脊柱疾病高发,人体的脊柱进化以来就适应了直立的状态,当人们低头或弯腰等姿势不正之后使得脊柱承受着垂直的重力和本不应承受的剪力,加之生活不规律,这些内外因相加使得脊柱慢性损伤的发生,肌肉的不平衡又会导致每个脊椎受力不均匀,也可由急性损伤等脊柱应力的异常造成椎间孔狭窄或小关节的紊乱刺激到了两边的神经,引起一些非器质性改变的内脏疾病。但是可能多个神经出口都会支配同一个区域,当出现某个内脏疾病症状时会出现多个节段出现问题,定位不准确,因此下一步的研究可探讨单一症状对应的脊柱节段。且至今无明确的诊断标准,正骨手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也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魏征,龙层花,张德新,等.[J]脊推病与内脏病相关的研究治疗.颈腰痛杂,1990;11(4):29

[2]KemperM,JarrettM,CainKC,et al.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in women with limittable bowelSyndrome [J].DigDisDci,2001,46(6):1276-1284.

[3]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黄光荣.[J]整脊手法为主综合治疗脊源性心律失常35例.河南中医,2014,34:11

[5]李俊杰,俞磊.颈性冠心病及手法治疗(附117例临床报告).[J]中国水电医学,2004,16(3):137

[6]莫洪波,莫云娟.[J]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分析.颈腰痛杂志,2008,29:2

[7]龙层花.[M]脊柱病因学.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7,106-208

[8]韦以宗,王秀光,刘明军,等.中医整脊科正脊调曲法操作规范的标准.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

论文作者:黄晓耘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脊柱小关节紊乱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论文_黄晓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