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化瘀胶囊干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_陈鸿杰,李跃,杨宏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干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81例及对照组8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结合,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反应、肝纤维化指标、肝硬度值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IL-17、IL-13、IL-35、leptin、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14.819~29.258, P<0.05);HA、LN、C-IV水平以及肝硬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429~34.561, 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有助于化解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炎症反应,抑制纤维化进程,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扶正化瘀胶囊

【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最多见的传染性疾病,随着乙肝病毒(HBV)复制旺盛,肝脏胶原合成及分解过程失衡,导致胶原合成过多、纤维化发生[1]。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的必经阶段,在乙肝患者肝纤维化阶段进行及时干预,有望逆转患者病情、避免进展至肝硬化。目前临床对于乙肝患者的治疗多为单纯抗病毒干预,研究显示抗HBV复制无法有效抑制患者进入肝硬化阶段[2]。扶正化瘀胶囊是已经被证实对肝纤维化具有直接抑制作用的中成药物,有学者推荐将其应用于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中。本文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炎症反应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标准,年龄42-71岁,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研究事项后,且所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81例对照组81例。观察组:男48例,女33例;年龄42-71岁,平均(53.79±8.66)岁;体重(62.14±2.54)kg。对照组:男50例,女31例;年龄45-70岁,平均(54.37±8.45)岁;体重(62.21±2.46)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胶囊(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00065,规格0.5mg*7s)抗病毒治疗,具体如下:恩替卡韦胶囊0.5mg,1次/d,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0073;规格0.3g*60s)治疗,具体如下:扶正化瘀胶囊1.5g/次,3次/日,连续治疗12个月。恩替卡韦治疗方法及剂量同对照组患者。

1.3 观察指标

1.3.1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4ml,3000r/min离心10min(离心半径3cm)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7、IL-13、IL-35、瘦素(lep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炎症因子水平。

1.3.2 肝纤维化指标

治疗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4ml,3000r/min离心10min(离心半径3cm)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C型胶原(C-IV)。

1.3.3 肝硬度值

采用法国ECHoSENS公司Fibroscan检测肝硬度值,选择右侧腋前到腋中第7、8肋间或8、9肋间,探头涂耦合剂后,紧贴肋间间隙中间部位,连续检测10次,取其平均值为弹性值(kPa)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炎性因子、肝纤维化等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炎症因子水平

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IL-17、IL-13、IL-35、leptin、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乙型肝炎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与肝硬化以肝癌发生关系密切。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感染转变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能否有效干预肝纤维化将决定疾病的预后。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机制是由于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及降解失衡,合成超过降解后ECM过度沉积导致[3]。对于伴肝纤维化的乙型肝炎患者应增加治疗强度,避免其进一步进展至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疗法,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药物,通过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可以延缓肝纤维化进展。但是较多临床研究显示抗HBV复制药物对抗纤维化的作用有限,许多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仍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4]。鉴于这种治疗现状,有学者提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以提高整体疗效。扶正化瘀胶囊由丹参、桃仁、五味子、发酵虫草菌粉等中成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补虚益精、清热解毒等作用,有研究发现扶正化瘀胶囊可以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抑制胶原合成等功效。

本次研究将扶正化瘀胶囊加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通过检测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来判断扶正化瘀胶囊的治疗有效性[5-6]。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IL-17、IL-13、IL-35、leptin、TGF-β1等炎症因子水平、HA、LN、C-IV等肝纤维化指标值、以及肝硬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常规抗病毒治疗可以更大程度的优化患者整体病情、抑制肝纤维化进程,在逆转患者最终治疗结局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瑞琴,苏传真,朱刚剑,等.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73例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31-33.

[2]李芳,钟军华,林丹.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88-90.

[3]赵长青,徐列明.扶正化瘀胶囊/片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4,9(5):561-563.

[4]陈秀清.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0):1129-1131.

[5]唐礼瑞,郭涛,陶艳艳,等.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 酸) 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初步系统评价[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3):183-185.

[6]朱勤.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4):74-76.

论文作者:陈鸿杰,李跃,杨宏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8

标签:;  ;  ;  ;  ;  ;  ;  ;  

扶正化瘀胶囊干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_陈鸿杰,李跃,杨宏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