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银行的并购重组_银行论文

中国投资银行的并购重组_银行论文

购并重组 发展中国的投资银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银行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投资银行界的购并重组,是一个世界性趋势。

1995年,投资银行界的购并风潮波及甚广,各大投资银行纷纷采取行动,或通过合并以自保,或通过跨国收购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其中,有几件事特别引人注目:欧洲最古老的商人银行巴林银行倒闭,随之被荷兰ING集团收购;英国最大的投资银行S.G.华宝被瑞士银行公司(SBC)以13.9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其投资银行业务;最近,美林集团宣布,将出资8.4亿美元收购英国最大的独立经纪公司——兆富公司,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股票证券经纪公司;另外据闻,华尔街颇具实力的投资银行帝杰公司(DLJ)也正成为多间银行争夺的目标。

投资银行意味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广泛的经营网络,专业化的员工队伍,不断创新的灵活机制,良好的信誉以及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能力。目前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已远远超出了最初的传统业务,在发行承销、证券经纪之外,不断推出了资产管理、期权、掉期、资产证券化、购并、重组、风险投资、桥融资等各种新业务。每一种新的产品、新的业务的推出,都给投资银行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注重业务创新、向专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国际业务,是投资银行的活力之源,而这一切又都与投资银行的规模化经营分不开。比如,最近美林对英国兆富的收购,便是美林为争取成为全球经纪业霸主地位的最新行动。

可以说,当今世界上一流的投资银行,大多经历了多次合并。以第一波士顿公司来说,它于1934年由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证券部与大通哈里期证券公司合并组成。1946年,格林公司并入第一波士顿,巩固了第一波士顿的资本和客户基础。1978年,第一波士顿与瑞士信贷银行签订了股权互持协议。1988年,第一波士顿、瑞士信贷金融——第一波士顿,和瑞士信贷建立了全新的全球性投资银行,名为CS第一波士顿集团。

通过购并、重组、上市、扩大规模,是美国投资银行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到现在,除高盛等少数银行仍为私有,摩根·斯坦利、美林等均为上市公司,而且是在多家证券交易所上市。

投资银行界的购并、重组,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美国1933年《道格拉斯——斯第格尔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现代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格局的形成。60年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利用各种机会,通过业务的不断创新与多样化,机构的多次合并、重组以及上市,才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在我国,1995年通过了《央行法》、《商行法》和《保险法》,三部金融大法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对于我国证券机构来说,也许正面临着相似的机遇。

二、吸收国际经验,重组现有机构,发展中国的投资银行。

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证券机构的成熟、壮大、提高。通过分化、重组、改造,成长为拥有雄厚实力的现代投资银行,是中国证券公司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基石。

我国证券机构在短短几年间,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995年,专业证券公司总数已超过100家,各种从事证券业务的营业机构近2000家。但是,中国证券机构在规模、结构、业务范围、人员素质等各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规模普遍较小

证券公司除华夏、南方、国泰、万国、申银、君安等少数几家外,大多资本在1亿以下,平均资本金只有3000万元,这样的规模显然不利于发展与竞争。

2.传统业务面临挑战

目前,大多数证券公司业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和资金管理。

一级市场的证券承销曾是证券公司的高利、来源,也是各公司争夺的焦点。但随着新股发行政策的变化、谨慎的规模控制,以及大型证券公司的绝对优势,发行市场明显僧多粥少。地区性中小证券公司目前虽然还能依靠地方行政保护分到一点,但这种情况很难持久。证券法草案中建议具有承销资格的证券公司须注册资本1亿以上,这将使众多中小证券机构被排除在一级市场之外。

在二级市场,大量证券营业部的设立,使成本大幅度增加,再加上股市的长期低迷,相当多的营业部收不抵支。

资金融通是各证券经营机构的重要利润来源,但在这方面,政策风险较高。

3.现有证券公司股本结构存在问题

中国现有的证券公司,大多由政府、银行主办,在运行机制上很不灵活,官办气息浓厚,很难适应证券业的高度竞争。同时,由于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的实施,相当数量的证券机构面临股本问题。银行、保险公司办了许多证券机构,这些银行主办或控股的证券公司是中国证券机构的主体。如华夏证券由工行主办、国泰由建行主办、南方由农行主办、海通为交行全资附属,另外如广发证券、招银证券、平安证券等,大批银行派生的信托投资公司办的证券机构,设立的各种营业部。如果真正实施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开,这些证券公司将面临严重的股本问题。

4.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

其一,目前银行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界时对中国证券业将构成极大竞争。其二是1997香港回归,大量在港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将大量进入,竞争将日益加剧。

同时,我国证券机构也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

1.商业银行与证券业的分业经营,给各证券公司带来难得的机会。竞争对手的减少,相当多业务有可能接手,正是证券公司扩大规模、发展业务的良机。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重组,为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业务空间。

3.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使中国证券公司大有可为。

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具有全新意义的投资银行的出现与发展。在发展中国投资的过程中,借鉴国外投资银行的发展经验和运作模式将是有益的。

通过股份制、重组、兼并,尽快扩大资本,转变企业机制,通过兼并、优化结构,扩大规模,这是中国证券机构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很难想象官办色彩浓厚、传统体制束缚下的证券机构,能够适应这种需要。因此,打着地方保护、鼓励跨地区的合并、重组,各自发挥优势,形成规模是当务之急。是继续保持原有银行垄断格局,还是适当放开?允许金融机构间的兼并、及非金融机构适当进入金融领域,无疑是极为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战略性抉择。无论如何,现有证券公司已经自觉不自觉的进入了这场历史性的金融业重组之中。

标签:;  ;  ;  

中国投资银行的并购重组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