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应用评价论文_李丹

循证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应用评价论文_李丹

李丹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47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 月收治的96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通过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 泌尿系统感染情况和压疮、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治疗脊柱骨折病症,治疗效果较佳,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脊柱骨折;应用评价

循证护理,为新型的护理观念,主要为确保研究的结果的可信度、准确度,可把护理方面的技能与以往的临床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而通过实证对患者来讲,为最佳的护理方式[1]。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并可满足患者和其家属实际的需求。本次研究,

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应用的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 月收治的96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包括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为28~7 8岁,平均年龄为(53.4±3.5)岁。对照组包括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49.2±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护理模式

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于术前对患者加以常规的检查,同时为胃肠道方面做好准备,辅助患者进行基本的训练。如,气管食管牵拉方面的训练,床上排便方面的训练,同时需做好患者骨科手术方面的手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对患者的卧位进行具体的指导,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和引流管道的通畅,避免产生逆行感染的现象,充分的对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进行指导。

观察组通过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主要的操作流程为:①压疮患者:确保患者可长期卧床进行休息,但这样也会引发压疮的发生。护理方面的相关人员,需在第一时间查阅这类病症相关的资料。同时可对这方面病症产生的原因加以了解,如,并发的温、湿度。不能独立翻身的患者,1~2h帮助其翻身2次,且患者所使用的棉圈、床单和被褥需要定期进行更换。多食用一些含有高蛋白和热量、纤维等食物。②深静脉血栓患者:需要确保患者长期卧床进行休息,其很大程度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相关的护理人员,应分析其产生的基本原因。辅助其进行伸膝、抬腿和屈膝等方面的活动,若患者产生运动方面的障碍,需要和其家属进行沟通,让其辅助患者加强上述方面的运动。注意保暖,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脊柱骨折方面的患者,需长期进行留置导尿管,其尿液的沉淀也会致使缓冲出现感染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患者要加大饮水量,对其尿液pH值进行全面的监测,定期实行对其会阴部的护理工作,避免由于尿液出现反流情况而造成感染,导尿管应定期更换。膀胱需充分的进行冲洗,避免患者泌尿系统出现感染的情况。

两组患者在入院的阶段,需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生命的体征、骨折并发症情况,如休克情况、感染情况和挤压综合征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上述所有患者均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对比,以下肢血管的彩超进行充分的观察,主要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的血栓有无出现。

1.4 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8.0软件加以统计学的处理,计量方面的资料通过均数±进行表示,标准差以 进行表示,通过组间进行对比,以配对t进行检验,组间的对比通过X2进行分析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n(%)]

组别例数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48 2(4.17) 1(2.08)1(2.08)4(8.33)*

对照组485(10.42)4(8.33)6(12.5)15(31.25)

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

3 讨论

脊柱骨折,为临床方面比较常见的冰镇个,其会造成患者正常生活直接的影响,严重的时候还容易出现截瘫和死亡等情况,进而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一定经济和心理方面的压力。所以,脊柱骨折患者实行护理模式,为临床方面、患者及其家属最关注的部分[2]。循证护理为近年广泛应用的新型护理模式[3—4]。研究显示,循证护理模式渐渐成为糖尿病和手足口病症的主要护理方式,且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然而循证护理模式应用脊柱骨折病症还不多。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通过护理,泌尿系统的感染情况和压疮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中,治疗效果较好,且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春,杨雅萍.循证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41—142.

[2]胡迪,王璇.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34):205—206.

[3]李艳,刘艳.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6):128,130.

[4]施舒.8例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可行性分析[J].延边医学,2014,(34):6—7

论文作者: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应用评价论文_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