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含油气性研究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含油气性研究

顾乔元[1]2001年在《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含油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超埋深、低基质孔和极强的非均质性是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基本特点。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储层横向预测难度较大,对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不清及薄弱的地质基础研究制约了轮南奥陶系油气的勘探。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轮南奥陶系正常比重原油来自中、上奥陶统油源岩,而天然气则来自于寒武系源岩的高温裂解;应用分形理论,研究表明奥陶系断裂密集带与储层裂缝的发育区是对应的,并指出了平面上储层裂缝的发育区;利用钻井资料对岩溶体系进行了垂向分带,并弄清了它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指出溶洞、裂缝是奥陶系油气的主要储渗空间,并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通过成藏期的研究,指出正常比重原油及天然气是不同来源、不同期次的产物,并对塔河油田的重质稠油进行了解释;总结了轮南奥陶系油气的分布规律,指出天然气的分布只与大断裂有关;指明中、上奥陶统尖灭带是今后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崔海峰[2]2011年在《塔北隆起西段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文中提出塔北隆起是典型的古生界克拉通台地和中新生界前陆盆地前缘迭置的潜伏隆起,历经多期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上部中新生代平缓翘倾构造层及下部古生代褶皱构造层的组合。轮台断隆位于塔北隆起的北部,为库车坳陷的前缘隆起,是塔北隆起下古生界隆起最高的部位。塔北隆起东西段地层和构造差异很大,东段为统一的隆起构造,西段则发育多个独立的小规模凸起,古生界相对较完整,其上覆侏罗-白垩系厚度也明显减薄,反映前侏罗纪发育隆起构造。塔北隆起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和天然气最富集的地区,西段又是塔北隆起上的主要油气富集区,已经在9个层系发现了油气藏,油气成藏条件非常优越,具有勘探目的层系多、出油层系多、油气藏类型多等特点,是黑油增储上产的现实地区。由于西段构造活动强烈,地层剥蚀严重,目前勘探面临以下难题:(1)西段油气分布规律及油气复式成藏模式认识;(2)针对复杂潜山探索有效的地层识别和储层预测技术;(3)多期构造活动迭加改造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因而结合西段构造特征与演化认识、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和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探索等方面工作,分析西段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模式和分布规律,进而明确勘探方向和有利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勘探实践意义。构造特征分析表明,塔北隆起西段大致历经4期构造演化:震旦纪-中奥陶世的斜坡阶段、晚奥陶世末-叁迭纪的逆冲阶段、侏罗-古近纪的反转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的改造阶段,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作用与储层发育、圈闭形成及油气运聚成藏关系密切。总体上形成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两大构造层,两大构造层之间以侏罗系或者白垩系底部区域性不整合面接触,古生界构造层为南倾单斜构造面貌,与中、新生界构造层的北倾单斜构造构成“入”字形地层格架,为南北两侧油气聚集奠定了基础;北部古生界抬升遭受剥蚀,形成碳酸盐岩潜山,为风化壳岩溶作用发生创造了条件;多期地层不整合和断裂持续活动不仅在不同构造带形成不同层系上下迭置发育的不同类型圈闭,同时为了油气横向和纵向运移提供了输导通道。储层特征分析表明,塔北隆起西段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由白云岩和灰岩组成,发育潜山风化壳储层和潜山内幕型储层。风化壳储层在中寒武统、上寒武统及中下奥陶统均有发育;内幕型储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一段。储层空间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在内幕斜坡区地震反射特征为“串珠状”。储层发育与岩相、岩性关系密切,潜山风化壳岩溶作用和晚期构造裂缝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碳酸盐岩的储集性能。储层预测技术分析认为,塔北隆起西段复杂潜山构造非常复杂,从复杂潜山上覆的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泥岩向下开时窗,采用地震相与地震多属性聚类分析技术对潜山不同岩性进行了识别和有效区分,明确了白垩系下伏地层的分布范围和意义,特别是侏罗系的分布直接导致潜山油气的漏失。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上寒武统白云岩潜山、英买7以北下奥陶统灰质云岩潜山以及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沥青砂岩段。综合上述叁个方面分析结果,塔北隆起西段是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区,分为北部潜山风化壳含油系统和南部潜山内幕含油系统。不同构造带由于剥蚀程度和垂向断裂活动的差异,油气主要沿着古构造、不整合面以及断裂阶梯状运聚,各构造带纵向发育不同的含油气层系组合,含油气层系上下迭置分布。油气成藏总体上表现出“双凹联合供烃,流体复式输导,油气多层系迭置成藏”的特征。油气总体上分布于各个构造带及斜坡高部位,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及斜坡高部位,靠近油气输导系统的储层发育区,碳酸盐岩上覆往往有区域性盖层分布。碳酸盐岩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北部潜山的英买7-32构造带、牙哈断裂构造带和南部内幕区的英买2号构造和哈拉哈塘地区。北部玉东低凸起奥陶系是重点勘探方向,牙哈断裂构造带寒武系潜山北斜坡也值得关注;南部地区以奥陶系桑塔木组尖灭线为界,南北两侧围绕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一段是内幕区奥陶系勘探的重要方向。

成永生[3]2008年在《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周边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其强烈的非均质性一直成为石油地质研究的难点,而其中巨大的油气储量却始终吸引着人们不断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南堡凹陷周边凸起地区油气勘探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勘探与认识程度均较低,而近年来的重大发现却充分展示了其巨大的勘探潜力。因此,本文以南堡凹陷周边凸起地区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以岩石学、沉积学、储层预测、古潜山油气成藏等理论为指导,以野外岩石露头观测与岩心观察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偏光薄片、铸体薄片、压汞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化学全分析、物性分析等方法与技术,结合录井、测井、试油、地震、钻探以及区域地质等成果资料,对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储集性能以及储集空间类型、特征、分布及其成因、裂隙发育规律及影响控制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影响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开展了碳酸盐岩储层综合评价,深入剖析了古生界潜山油气成藏模式,提出了有利勘探方向。通过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化学全分析确定了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灰岩、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灰质云岩、泥质云岩和白云岩,矿物成分包括方解石和白云石,以及少量的泥质、黄铁矿、硅质及石膏,具泥、粉晶结构,少量细晶结构。综合评价了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划分出四种储层类型。Ⅰ类储层为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空间结构为细溶孔、大中型洞、小缝型和粗溶孔、大中型洞、中缝型;Ⅱ类储层为洞—缝型,储集空间结构为大中型洞、小缝以及大中型洞、中缝型;Ⅲ类储层为溶孔—裂缝型,储集空间结构为细孔—小缝型和细孔—中缝型:Ⅳ类储层为致密层,储集空间结构为微孔微缝、微裂隙型。依据以上四种储层类型特征,对寒武—奥陶系各组地层分别进行了评价,产生了新的目的层系,为今后勘探提供了方向。对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岩石学、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以及古岩溶等,前次提出区内发育有晚期埋藏有机溶蚀作用,其迭加在早期古岩溶作用之上,对储层进行改造,是导致有效储集空间发育、储渗条件改善和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建立了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总结了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及油气分布规律。碳酸盐岩古潜山油气成藏受断层和风化壳联合控制,油气通过断层及风化壳进行联合运移。从层位来看,油气主要分布于府君山组、下马家沟组、馒头组、亮甲山组和毛庄组。从岩性来看,油气主要储集于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中。区内主要发育有构造块状油气藏和古潜山不整合油气藏两种油气藏类型,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包括岩溶缝洞型储层有效储集体发育程度、油气运移通道、侧向对接、以及储层与生烃凹陷的空间关系等。充分利用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成果,结合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基于前人已有研究,进行了有利勘探区预测及评价。西南庄—柏各庄凸起是寻找寒武系潜山油藏的有利地区;老王庄—落潮湾凸起是寻找寒武系及奥陶系油藏的有利地区:马头营凸起则是寻找上第叁系低幅度批覆构造油藏的有利地区。

参考文献:

[1].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含油气性研究[D]. 顾乔元. 成都理工大学. 2001

[2]. 塔北隆起西段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D]. 崔海峰.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3].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周边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研究[D]. 成永生. 中南大学. 2008

标签:;  ;  ;  ;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含油气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