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城市: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论文

营销城市: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姚银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过城市形象片这种影像媒介表征和构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城市品牌,对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知名度并使其在趋同化的城市进程中脱颖而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社会符号学的视角,首先构建了适用于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分析框架,并对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花开广州·盛放世界》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表明,城市形象宣传片通过视听觉模态的选择以及模态间的协作构建城市的品牌形象并建立与受众的联系,达到对城市进行整合营销的目的;结合品牌构建和城市营销的相关知识,论文还探讨了该城市形象宣传片有效性和不足。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城市形象宣传片;城市营销

城市形象宣传片是一种动态多模态视频语篇,其多模态性在于它由多种符号资源如图像、语言、音乐、声响等互动共同产生意义,其动态性在于其时空的变化,既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持续呈现不同的画面,又保证画面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作为浓缩的城市名片,城市形象宣传片展示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体现差异性的城市形象定位;作为城市品牌形象构建的重要手段,它以城市为营销对象,以声画结合的媒介方式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对表征、建构、传播和提升城市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

国内学者对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研究主要从城市形象片的变迁与发展、创意和创作、视觉文化传播、品牌构建、传播策略和效果、市场营销等角度切入[1-6],或从经验的总结,或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研究;从使用的方法看,多运用传播学、营销学、符号学和叙事学的方法,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进行的研究零星可见[7-8],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尚不够深入。以社会符号观为基本认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将语言、图像和声音等都看成是社会符号,研究社会大环境下符号及符号之间如何作用及相互作用完成表意,与目前分析城市形象片使用较多的“索绪尔-巴特”的符号学方法相比,其不仅关注符号“能指”和“所指”的表征功能,而且认为各种符号与语言符号一样,具有多功能性,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同时认为语境因素对于多模态话语意义的解读有密切的关系[9],因此能够为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研究提供更深入、更细致和更全面的分析角度与方法。

对于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可以采取评分制度,根据工作人员各项指标的表现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如果没有完成考核或者出现违反有关规章的行为直接扣分。

本文选取广州2017年发布的城市形象宣传片《花开广州·盛放世界》进行个案研究,采用社会符号学视角,首先构建适用于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分析框架,然后探讨该宣传片如何通过各种符号资源和模态的选择及协作表征城市形象、调控受众情感投入,从而塑造城市品牌,唤起受众的城市认同和体验欲望,达到营销城市的目的,最后结合品牌构建和营销学的相关知识,探讨该片构建和营销城市的有效性和不足。虽然近年来对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分析逐渐获得关注[10-14],但对城市形象宣传片这一特定语类的关注不够,因此,该个案研究也具有普遍意义,一方面,它拓展了动态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应用范围,为城市形象宣传片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城市形象片这种影像媒介表征和构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城市品牌,对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知名度并使其在趋同化的城市进程中脱颖而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多模态话语分析最合适的理论模式[15],以社会符号观为基本认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16-18]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社会符号学的视角下,每种模态都是符号资源,各种模态发展成产生意义的互相连接的可供选择的网络,模态及模态间的互动均具有表达意义的潜势,都对意义的创建起到作用[19]。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不仅研究话语中每个模态对表达话语意义的作用,也研究所有模态如何协作,即模态间性,使话语产生更多的意义。在分析方法上,韩礼德[16-17]的语言三大功能假说被应用在除语言之外其它模态的分析中,其中,概念功能反映了主客观世界中的人、事物等参与者和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人际功能反映各种人际关系,表达参与者的身份、地位、态度以及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等,语篇功能是在语义层中,把语言各成分组织成有机连贯的语篇的功能。

(二)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分析框架构建

1.概念意义。概念意义关注参与者、视觉过程的建构和环境成分。我们把画面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即视觉元素按主题划分,大致可分为九类,如下表一所示。

氛围指视觉叙事中颜色所构建的情感基调,彩色图像色彩包括色度、色调、自然度三个维[24](P36)。形象片是一种艺术创作,整部作品采用了最高饱和度的鲜亮色彩,激活情感氛围,具有高感官情态的编码倾向,给观众鲜明的视觉影响和艺术感染力。色调既与形象片的主题相关,也表达了一定的基调氛围。整部作品以暗红色,青灰色、黑色、米黄色、蓝色、白色等颜色为主色调,富含地域色彩,能引起观众对社会经验的联想,同时配以树叶的嫩绿色和花、妆容、灯笼以及彩灯等的粉红色、橙红色和大红色,色彩丰富,自然度极高,给人既庄严沉稳,又温暖热情、明快清新的心理联觉。

二 、对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分析

(一)语料的选择及叙事结构

在时间阶段的安排上,广州的传统与现代笔墨并重,形象片的前2分38秒展现1-4类主题,通过广州传统的纪念性建筑、岭南特色庭院、具有历史的宗教建筑以及与众不同的民间艺术所折现的广州自古以来贸易大港的地位、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以及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展示广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这一部分也展现了广州优美的自然环境、宜居的生态环境以及极具老广味的生活方式如饮早茶、喝凉茶、逛花街、看粤剧等;后2分22秒展现4-8类主题,主要突出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广州:时尚新颖的高楼大厦、便利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发达的商业贸易和港口物流、前沿的高科技产品以及跟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工作生活方式,展现了广州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整部形象片,既有具象化的城市景观,也有生活的点滴,既有有形的物质文化,也有无形的精神文化,并且人物形象贯穿整个形象片,既有外国友人,也有广州街坊,既有儿童,也有小学生和大学生,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既有精英人物代表,也有普通百姓,城市景观成为人活动的场所和环境成分,形象片因为有了人而变得有温度。

聚焦系统包括两方面,一是区分接触和旁观两类图像,由眼神是否接触决定;二是区分有无中介,前者指读者通过图中人物的视角阅读,后者指的是读者视角不同于图中人物视角[24](P21)。对形象片的大部分画面,观众都以男女主人公为中介的视角观看、触摸与感受城市,男主人公作为非东方脸孔的视觉符号,他对广州的拍摄记录和体验,实际上是基于想象中的外国游客即“他者”对广州的期待,同时形象片也构建了广州的国际化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城市定位,而女主人公作为市民代表,她的视角有助于本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以及国内游客产生情感迁移;另一方面,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本身也是被观看的一部分,两人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也是形象片的重要符号资源,此时为无中介视角,在他们各自游历城市时,观众与他们没有眼神交流,直到他们在广州塔顶相遇,对视一笑,脸转向观众,如图20和21,与观众直接眼神接触,似乎在邀请观众一起体验广州的美好。图22-24在刻画精英人物形象,如广彩大师、广绣大师和建筑设计师时,采用的是有中介的旁观类画面,这些精英类人物与观众无直接的眼神接触,观众处于旁观者的地位,大师们工作时的认真状态让观众产生肃然起敬之心,而肩部以上的个人近距离又拉近了这些大师们与观众的人际距离。

(二)视觉模态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模态主要包括视觉模态及听觉模态。已有的文献对视觉模态特别是图像的分析主要使用Kress & Van Leeuwen[20]的视觉语法,在该语法中,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语法延续到视觉模态,该框架虽然在分析单一的静态图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21-23],Painter等[24]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使视觉语法理论框架进一步完善,并使之适用于多个图像组成的复杂视觉叙事。在Painter等[24]的分析框架中,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组篇意义,概念意义除了过程建构,扩展的框架还包括人物表征方式和人物关系框架、事件关系框架和背景关系框架,人际意义除了社会距离和态度,还包括聚焦、情感、氛围和级差四个新系统,组篇意义包括版面布局框架、取景和显著性。虽然视频语篇作为复杂叙事的一种,与图画书有相似之处,但仍有本质的不同。根据所选语料,我们的分析框架在概念意义方面,关注参与者、过程和环境成分,区分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20](P59);人际意义方面,关注社会距离、态度、聚焦和氛围系统;组篇意义方面,关注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信息值方面我们更倾向于Baldry & Thibault[25](P189)的观点,确定动态画面的新旧信息并不依靠左右位置的放置,而在于信息是否逐渐变得显著或成为焦点,新信息为韵律性变化的显著信息变量,而已知信息为信息恒量。听觉模态方面,由于我们分析的宣传片只出现了背景音乐,因此我们将分析音乐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组篇意义。在模态协作方面,我们借鉴张德禄[15],把模态之间的关系分为互补和非互补关系,其中互补关系区分强化和非强化关系。对视频语篇进行转录分析时,我们综合Iedema[26]和Baldry & Thibault[25](pxvi)的分析层次,划分为六个层面:帧、镜头、场景、阶段、类型步骤和整体作品[13]。帧是单幅影像画面;镜头指摄像机镜头拍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一段连续的画面;场景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表现一个地点、一个时间内进行的一组连续表演;阶段是指一系列共同作用的符号模态,它们在语篇的特定时间内保持整合的一致性,一个阶段所表达的意义区别于同部作品中其它阶段所表达的意义;类型步骤即开头、中间和结尾;整部作品可以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语类,基本区别是叙事和事实类型。

④拔推压:病人俯卧于硬板上,两名助手,一名拉扶患者的腋下肩胛外缘,另一名拿患者足踝部,两者用稳力反向拔伸,医者以双手拇指指腹顺腰椎棘突旁两侧的间隙施压,左右相对,自上而下,顺推至骶髂处,遇到压痛区则重压该处骨凸关节,可重复操作两遍,每遍约十秒左右。常可觉得指下后关节的跳动或听到清脆的声响。此法有较好的松动骨凸关节和解痉作用,对于病程较长的病例,仍有一定效果。每周可操作两次。

表一 :视觉元素主题类别

2017年发布的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由广州市委外宣办出品,配合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推介会,以此为契机宣传广州,并通过海内外媒体网站、微信微博平台、电视台、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等各种渠道和方式,如BBC国际新闻频道、纽约时代广场等向全球发布,目的在于提升广州的国际影响力。我们选取5分钟版本为分析对象。该片以“花开广州·盛放世界”为主题,整部作品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相结合,以展示广州的标志性景观、民俗文化和高科技产品等的理性诉求为主,并以此构建广州的城市形象,这也是大多数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共同特点。正如洪长晖、谭心仪[27]所指出的,这些景观在个体单列的时候可能是零碎的,只能片段式地传递某一方面的信息,但是形象片通过各种形式的拼贴(pastiche),可以形成纷繁而规整的意义。该形象片同时采取平民视角的片段化叙事和小场景叙事,用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方法,以男女两位主人公,即一位外国年轻男性和一位广州年轻女性各自的见闻游历和生活体验以及两人相遇相识贯穿全片,典型化的人物设置赋予了形象片人性化的色彩,体现了人文关怀,达到感性诉求的目的。

形象片视觉过程的建构以概念再现的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为主,叙事再现的行动过程、反应过程和言语过程为辅。分析性过程的参与者具有部分-总体的结构,该过程有两种参与者,一是承载者即总体,二是所拥有的特征,即部分[20](P87);概念再现的象征过程是关于参与者是什么或意味着什么[20](P105),可以引起很强的联想。形象片中城市硬实力的展现如城市景观、城市建筑、城市环境等主要由分析性画面呈现,如图1、2和3,分别是对广州塔、陈家祠和圣心大教堂的全景展示,这种画面可以让观众对建筑物的造型、材质和颜色有最直观的认知,从而牢记实体符号,而且既有传统建筑,也有现代建筑,既有本土建筑也有外来建筑,体现了广州的兼容性、创新性以及多元文化。典型的象征性过程如图4,箭头象征着广州向全世界的辐射力,也体现了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努力。图5和7是分析性过程,分别展示了岭南特色的西关花窗以及广州的市花木棉花,图6和9中,花窗和木棉花瓣象征意义明显,花窗象征着广州对外贸易窗口和国家门户城市的地位,也象征着广州的开放发展;花象征着广州美丽、热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精神和气质;“美丽花城”是形象片的主题之一,片中出现不少花的画面,除木棉花,还有广州的迎春花街、花市、海珠湖公园盛放的簕杜娟如图8等;片尾百花盛开的绚丽花瓣象征着广州,花瓣覆盖全世界,也寓意着广州的强大的吸附能力和影响力,与图10文字揭示的主题“花开广州,盛放世界”相互呼应,文本使画面意义得到升华。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形象片的叙事再现以人物为主要参与者,形象片一方面通过男女主人公作为国外游客和本地居民的代表,用他(她)们的行动过程比如拍摄、寻访、参观、游览、体验等,把场景串联在一起,展现人与城市的关系,城市的建筑、景观、环境、习俗风情或成为这些行动过程的目标对象,或环境成分;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及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和活动本身也是行动过程,原汁原味的生活细节和场景不仅刻画了市民形象,也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与众不同的城市特色,如图11女孩指路的行为过程体现了广州人乐于助人、热情友好的市民形象,图12的行动过程体现了广州人饮早茶的休闲文化,不仅打造了“食在广州”的旅游形象,对外地游客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也是市民趣味的体现,展现了广州人悠闲惬意的生活方式;图13的行动过程则展现了广州人的青春、活力和运动精神。图14-16的反应过程中,或惊诧或欣赏或兴奋的表情,既刻画了对景观、文化和活动的认同,也体现了形象片的人文关怀。

2.人际意义。在构建观众与形象片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方面,我们主要从社会距离、态度、聚焦和氛围四个系统考察。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他只是跑到镇口的老樟树下呆了会儿。在这棵树下他听到了很多笑声,他与这些笑声扯在一起,他用自己的语言回骂这些笑声。他在回骂这些笑声的时候,他就在脑子里闪过一些画面,他折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划下一条又一条的痕迹,然后他便听到了麻糍的叫声,麻糍说,天凉了,天黑了,赶紧回家,不可以一个人跑出来的,赶紧回去赶紧回去。听到这样的声音时,周小羽认认真真的看了一眼眼前泥土上的痕迹,那是一个长着皱纹和胡子的脸,圆圆的,周小羽知道,大家以前都叫这张脸为麻糍。

观众与画面参与者的距离,即远近亲疏关系跟镜头取景框架的大小有关[20](P123),比如特写镜头提示密切的/个人关系,长镜头提示非个人关系。片中男女主人公与观众之间大部分为关系比较亲近的个人距离,包括腰部以上的个人远距离,既有人物的肢体表达,也有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只出现头和肩部的个人近距离,观众能体会到人物的表情和情绪,从而与主人公感同身受,产生共鸣。特写镜头下的纪念性建筑如粤海关、岭南特色传统建筑陈家祠屋顶的灰塑、传统艺术如广彩、广绣和印染以及饮食中的螃蟹和虾饺、高新技术如VR眼镜、无人机等,细节得到放大和强调,与观众是亲密距离,观众对它们似乎触手可及,从而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也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

态度包括观看者与再现内容的权势关系和卷入关系,由视角决定[20](P149)。在刻画人物时,多采用侧面构图和平视视角,侧面构图有利于表现人与物体和景物的交流,观众处于观看的位置,而平视视角使画面的人物与观众处于平等的心理位置,具有亲切感。在展现传统建筑和历史人物时,多采用仰视视角,如图17-19,画面中的再现内容变得更加高大,力量感增强让人产生庄严和令人尊敬的心理感觉;而在展示现代建筑时,则多用俯视视角和平视视角,在体现恢弘大气的同时,亦不让人感觉建筑的压抑。

图17 图18 图19

全片约由190个镜头,50个场景组成,影片由推开一扇极具岭南特色的西关花窗,出现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塔及“广州”两字开头,以中英文主题词“花开广州 盛放世界”及“Guangzhou Flower City in Bloom”结束,广州的一天则从晨曦中的广州塔开始到深夜城市璀璨的灯火中结束,男女主人公交替出现,各场景在两人的视角下依次展现。接下来,我们将以截屏的画面为基本讨论单位,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组篇意义分析该片的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最后分析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如何互相协作构建整体意义。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建筑工程造价构成内容为:设备器械购置费用数据、安装费用数据、其他建设数据等。设备购置方面的费用数据,即企业根据工程建设需求购置机械设备,并且已经达到了固定资产的标准,其中还包括项目配置中工器具的费用数据。工程安装费用,即工程费用与安装费用,是建筑工程项目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对于其他费用,主要就是除了上述2种费用以外的数据信息,应结合实际支付情况进行合理的探索与分析。

3.组篇意义。组篇意义主要考察形象片新旧信息、取景和显著性,这与镜头的切换和画面的构图布局紧密相关,而它们的整体性有利于明确集中地反映形象片的主题思想。形象片大部分的场景都由2-7个镜头组成,随着镜头的切换,新信息不断出现,而这些镜头从不同的角度、视点和景别对所表现的人和物进行展示,每个镜头画面的主体突出,排除过多杂物,成为视觉中心,从而获得显著性,简练的构图也使观众易于接受和记忆。以粤剧的场景为例,图25-30,从化妆到表演和观看,新信息依次不断出现。演员自行照镜化妆是粤剧的行内习惯,为体现这一细节,图25和28分别以镜子的左右边框为画面分割线,展示了身穿戏服的演员对镜化妆的过程,图26和图27的行动过程,排除背景,脸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的特写镜头中,随着眼线笔和唇笔的移动,眼部和嘴唇的妆容获得显著性,成为新信息。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三)听觉模态以及视听模态整合

整部作品的听觉模态只有器乐贯穿始终,无一句旁白解说词。该电声合成音乐以广东的经典民乐《彩云追月》为主旋律,在概念意义上,形象片音乐的选择也具有表意功能,该主旋律作为典型的广东民乐,具有地域色彩,表现的是轻松写意的市民生活,也体现了广州的城市特征,而且既有民族乐器如古筝和笛子,也有西洋乐器如双排键电子琴和爵士鼓的演奏组合体现了广州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城市气质。从人际意义而言,一方面,无解说词更加客观地展示城市的面貌和精神,观众可以免受解说词的干扰,把注意力更集中在画面,从而给观众更多的解读空间,另一方面,以广东人耳熟能详的民乐为主旋律,可以拉近与观众的人际距离,强化本地受众的情感认同,获得共鸣,也可以以其独特的地方色彩吸引外地游客。就组篇意义而言,音乐配合不同场景的切换,可以切分为起承转合不同的部分,所用乐器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也不一样,时而舒缓,时而强劲,时而温婉,时而大气。因此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相互结合共同体现了形象片的整体意义,视觉模态是主要交际形式,听觉模态起到烘托画面气氛的重要作用,因此是互补关系的强化关系。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 、对分析结果的讨论

孙湘明[28](P378)认为,城市品牌与城市营销呈现因果的互动关系,城市营销作为一种品牌塑造的手段,促进了城市品牌的形成,而城市品牌一旦形成,也促进城市营销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一种媒介方式,它通过一系列城市具象的符号载体,起到既建构城市品牌形象,也传播和营销城市品牌的作用,具体而言,对其视听符号概念意义的分析,可以清楚塑造了什么样的品牌形象,对人际意义的分析可以清楚与受众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并可以预期受众的接受效果,对组篇意义和模态间性的分析可以清楚形象片是否为和谐完整的有机体。城市品牌形象主要包括五要素,即城市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听觉识别系统和空间环境识别系统[29](P7),对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视听觉模态的概念意义分析归纳出广州的城市品牌形象如表二所示,体现了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商贸中心”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城市定位,但我们的分析也发现,与其他城市同质化的画面元素如高楼大厦等重复出现频率高,而广州的特色民居骑楼建筑、广州的视觉识别标志五羊石雕以及城市居民独有的生活方式等未得到充分的突出和体现,同时镜头的切换过快,画面参与者过多,信息量过大,观众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表二 :广州品牌形象

对形象片人际意义的分析发现,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目标市场包括国内和国际观众,形象片让观众感到自然、真实、动人,而稍嫌不足之处在于对普通城市居民的刻画,特别是特写镜头不够,亲切感不足,而且画面人物与观众接触的眼神少,对观众的卷入度不够。视听觉模态的组篇意义和模态间协作的分析表明形象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达到既突出主题思想,又吸引观众的传播效果。

结论

本文构建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并以广州2017年城市形象片《花开广州·盛放世界》为例,分析了该形象片如何通过各种模态的选择和协作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并建立与观众的联系,达到营销城市的目的。本文还把分析结果结合品牌构建和城市营销的相关知识,探讨了该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有效性和不足。希望本文对城市形象片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

本文使用相关软件对上面提到的理论模型,即智力资本、战略柔性和创新能力3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假设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参考文献 :

[1] 李伊娜.中国城市形象片的变迁与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2] 聂艳梅.我国城市形象片创作现状与创作策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95-102.

[3] 王冬冬.论上海城市形象片的去奇观化叙事[J].新闻大学,2014,(1):70-75.

[4] 单文盛,甘甜.符号学视阈下湖南城市形象宣传片视觉传播策略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145-153.

[5] 侯迎忠,闫瑾.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视听语言分析——基于北上广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对比分析[J].东南传播,2017,(11):93-97.

[6] 杨昆丽.浅论城市形象广告与城市营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9):72-73.

[7] 王丹青.地区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结构——以《C’est La Vie时光》为例[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8] 裘莹莹.城市形象的多模态隐喻架构研究——以江苏省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2-26.

[9]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10]Lim,F.V.&O’Halloran,K.L.The ideal teacher:An analysis of a teacher-recruitment advertisement[J].Semiotica .2012,189:229-253.

[11]唐青叶.电视民生新闻的多模式积极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08,(4):15-20.

[12]张德禄,袁艳艳.动态多模态话语的模态协同研究——以电视天气预报多模态语篇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1,(5):9-16.

[13]姚银燕,陈晓燕.对视频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一则企业形象电视广告为例[J].外国语文,2013,(2):86-91.

[14]陈松菁.基于MMA Video2.0的视频语篇分析应用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8):1140-1143.

[1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外语,2009,(1):24-30.

[16]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London:Arnold,1978.

[17]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Arnold,1985/1994.

[18]Halliday,M.A.K.& C.Matthiessen.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3rd Ed.).London:Arnold,2004.

[19]李战子,陆丹云.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J].外语研究,2012,(2):1-8.

[20]Kress,G.& T.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2nd E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6.

[21]Bateman,J.Using multimodal copora for empirical research[C].C.Jewitt (Ed.) Routledge Handbook of Multimodal Analysis .London:Routledge,2014:238-252.

[22]冯德正,邢春燕.空间隐喻与多模态意义建构[J].外国语,2011,(3):58-64.

[23]冯德正.视觉语法的新发展:基于图画书的视觉叙事分析框架[J].外语教学,2015,(5):23-27.

[24]Painter,C.,J.R.Martin & L.Unsworth.Reading Visual Narratives :Image Analysis of Children ’s Picture Books [M].London:Equinox,2013.

[25]Baldry,A.& P.J.Thibault.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 [M].London:Equinox,2006.

[26]Iedema,R.Analysing Film and Television:A Social Semiotic Account of Hospital:An Unhealthy Business[C].T·van Leeuwen & C.Jewitt(Eds.).Handbook of Visual Analysis .London:Sage,2001:183-204.

[27]洪长晖,谭心仪.城市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以杭州G20宣传片为例[J].公共外交季刊,2016,(4):118-123.

[28]孙湘明.城市品牌形象系统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9]李兴国等.北京形象——北京市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S)及舆论导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Marketing Cities :a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City Promotional Video

YAO Yin-yan

(School of English and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006,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adopting the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 to multimodal discourse,first sets up an analytic framework to dynamic video discourse and then conducts a case study of a city promotional video “Guangzhou Flower City in Bloom”.It reveals how the choices of visual and audio mod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each other work together and contribute to construct city images and marketing the city.Based on what has been found in the analysis,the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efficiency as well as drawbacks of the promotional video by referring to relevant knowledge of city branding and marketing.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city promotional videos.

Key words :systemat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city promotional video;city marketing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80X(2019)01-0083-07

收稿日期: 2018-10-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YJC74010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D13XWW21);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3WYM_0020)。

作者简介: 姚银燕(1981—),女,广东梅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等。

(责任编辑:周雅春)

标签:;  ;  ;  ;  ;  

营销城市: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